其實出發之前,從未想過會到紐西蘭駐村。一直以來從事聲音與影像創作的葉廷皓,從朋友那裡聽到許多關於各地駐村的故事,今年原本預計前往東京和當地藝術家交流新媒體創作,結果卻意外被亞洲紐西蘭基金會挑中,改飛至紐西蘭Unitec進駐三個月。
恬淡的慢板
「紐西蘭很不都市化,即便是第一大城奧克蘭,夜晚也經常會懷疑方圓百里內有沒有人在。」葉廷皓說。落腳處並非一般的藝術中心,而是紐西蘭聯合理工大學的邊陲宿舍。那裡網路慢,最近的便利商店來回要40分鐘,而且因為沒有電鍋,必須要用一般的鍋子煮飯,剛開始很不習慣,後來卻逐漸了解到這就是當地過活的節奏。「台北什麼都太近了,我從奧克蘭回來,才發現以前的生活品質不太好,後來索性搬到外雙溪去住。」
在紐西蘭最喜歡的地方是海邊,因為除了海之外,沒有任何人造物干擾視線。這種與自然親密交融的環境,成為他收集素材的最好管道。路上不時看見鴨子橫越,還有告示牌提醒注意綿羊過馬路,生活十分和平愜意。一到週末,他就前往海邊或山上取材,曾碰到當地舉辦熱氣球節,最後錄下熱氣球起飛噴氣的聲音;以及在地著名的《奧克蘭藝術節》中的「White Night」──為期一整天城內的展覽和表演全部免費,也讓他體驗到在地豐沛的藝術活力。
做到雙向回饋
「比起創作,駐村更重要的是去認識當地,也讓當地認識你。」葉廷皓說,「後來聯合大學有找我參加分享會。可能因為他們比較少人從事新媒體藝術,但還是有學生想做,所以講完後提問和找我聊天的情況很踴躍。本來預期要到日本讓別人給我,但去紐西蘭變成是我可以給別人。」他笑道,這樣也算是無愧於交流的本意了。
藝術家背包大公開
葉廷皓出門取材時,會攜帶包括:一台錄音機、外接麥克風、iPhone用收音麥克風、口袋式錄影機、腳架、和一台GoPro。這些全部可以收在他的黑色背包中,屬於輕型裝備,帶了馬上就走。
在奧克蘭的典型一日
接近中午時會起來,煮稀飯當早午餐,吃完後會出去收集聲音和影像的資料,傍晚有時會參加當地畫廊的開幕,回來後就烹調晚餐(以中式料理為主)。晚上才開始正式工作,直到半夜。
葉廷皓
北藝大科技藝術研究所碩士,創作類別主要為聲音及影像,並善於結合兩者發展出獨特邏輯的視聽作品。大量參與台灣與聲響相關的活動,如《失聲祭》、《Pratt Institute超響》,亦跨足舞蹈及劇場的製作,曾多次入選台北數位藝術獎。
text / 歐陽辰柔
photo / 許翔
via / 葉廷皓
【完整內容請見《LaVie》2015年1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