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備受期待的台灣設計展,繼去年在台東廣受好評後,今年移師宜蘭舉行。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與人文特質,台灣設計展在宜蘭展不僅展現出在地設計產業特色,同時也希望能為產業與設計師的跨界合作帶來新契機。
驅車前往宜蘭,眼前展開的是一片開闊的田原與海景,今年度台灣設計展移師至宜蘭。選在已經有90年歷史的昔日中興紙廠為展覽基地,現在蛻變為中興文創文化創意園區的空間中,仍可感受到在地精造的「頂真」氛圍。此次設計展主題館的部分以「Makers Boom!設計。精造」為主題,邀請VVG好樣集團汪麗琴執行長策劃,以「前店後廠」的概念,完整呈現出職人製造的精采過程,期待能在後續串連起工藝與當代設計的新可能。
月桃葉、稻草、藍染植物,說台灣話的在地質材
每年度由台灣各城市主辦的台灣設計展,皆能別具心思地扣緊在地特色。身為今年主辦城市的宜蘭,則聰明地挑選「布、木、紙」為主力。在規模完整的染工坊展區,一踏入展館就能見到雙邊排開的天然染織品,淡雅漸層的色階,突破以往對自然染色彩的既定印象,而在這由染織藝術家陳景林策展的空間中,能讓人理解到宜蘭身為「藍染」重要產區的先天優勢,是因多雨潮濕的天氣為藍染關鍵元素「大菁染料植物」提供了極佳的生長條件。使得「藍染」與宜蘭在地密不可分。
此外,許多設計師如品研文創也巧妙運用「月桃葉」設計出造型極簡、頗富現代感的椅凳;東海醫院則展出與白米社區合作,以稻草編織的鳥類餵食器,相偕將自然融入作品中。然而,在地素材的運用,如何真正落實長久且持續的在地生產?包括素材的永續供給、在地住民的投入人力、以及設計師的協力模式,更是在展期之後,值得關注的議題。
宜蘭椅:產業╳設計
提起近幾年宜蘭設計發展,不能忽略的是「宜蘭椅」設計的持續推動。聰明地融合宜蘭人與山林和諧共生的思維,鎖定兒童椅設計的設計競賽主軸,不僅為宜蘭設計開啟新的想像,也為台灣少見的兒童生活美學注入活力。在采風館展區中,展出歷年來於設計競賽中得獎的宜蘭椅作品,包括2015年度金獎由設計師任懋珺創作的「蜂巢趣」,呼應位在宜蘭、全台灣唯一的蜜蜂生態旅遊;以及銀獎由設計師蘇怡文、張晏維設計的「擁」,以三面環山的宜蘭地景作為設計靈感,成為擁護孩童乘坐的獨特造型。而展方特別邀請周育潤與在地工廠合作,作為設計師與製造工廠端跨界合力的示範,也十分值得推廣實現。
此外,主題館中「前店後廠」的空間概念,企圖重現Maker製作實境,1/2的空間呈現出完整作品,另外1/2的空間則帶著參觀者轉身進入設計師的製作現場。也是今年度最亮眼的概念之一。
Never Say Too Old,童趣好設計
帶著童趣的設計,往往最能勾動人心。有別於其他縣市的設計發展軸線,宜蘭以產品類別為思考方向,主打宜蘭兒童三具「玩具、文具、家具」,在近年來逐漸獲得回響與關注。如何將童趣與設計巧妙結合,又能成功擄獲大人小孩的喜愛,的確需要適切的設計轉換。
在這次展區中,如2013年的宜蘭椅金獎作品,由設計師陳朮洲與白琬華夫妻聯手,將養鴨農家場景化身為宜蘭椅首獎「搖擺鴨」的創作元素;宜蘭詩人林煥彰的兒童文學《遇見心中的一條河》也化身成立體書頁。eguchi toys的互動送子鳥、毛茸茸的狼動物椅、大鄴設計的紙板猴與香蕉樹,都十分討喜。此外,一進入展場即望見80隻木質白鷺鷥,更是亮眼襯題的童趣之作。
概觀每年巡迴台灣各城市舉辦的台灣設計展,已經成為各城市的年度大事,對於設計師及在地產業來說,更是一次難得聚集全台灣目光的舞台。而在光鮮亮眼的展覽台、全新整建的文創園區空間之外,如何能讓台灣設計展發揮帶領設計師與產業的聯手升級,或許更是讓人持續期待的關鍵要素。
更多展覽資訊,請見台灣設計展官網。
Text/方敍潔
Photo/台灣創意設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