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俄羅斯首富Roman Abramovich之妻Dasha Zhukova於2008年成立的格拉吉當代文化中心,2015年從莫斯科北部的Bakhmetievsky公共汽車車庫搬遷至高爾基公園(Gorky Park)內,並終於擁有第一個恆遠的家。
從「當代文化中心」轉變至「當代藝術博物館」,年僅34歲的Zhukova對於美術館已有不同願景,不再只是引介世界當代重要的藝術作品予群眾,而以建立俄羅斯的當代藝術收藏為目標,也是俄羅斯首座專注於本國當代藝術文獻收藏的檔案研究室及公共圖書館。
首席策展人Kate Fowle說道:「格拉吉當代藝術博物館(Garag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的目標是在莫斯科建立讓當地的當代藝術圈、當代藝術家及策展人皆能逐漸發展的藝術生態。」如今藝術界琅琅上口、藝術市場關注的仍是18世紀至20世紀初的印象派和現代主義畫家,Fowle希望改變這個現況,讓位於藝術邊陲的俄羅斯當代藝術在世界發光發亮。
因而策展軸線除了持續展出世界級大師之作如草間彌生、Louise Bourgeois;另一軸線則聚焦俄羅斯當代藝術家,2014年春季,Fowle策展的《Personal Choice》,就親身拜訪了22位俄羅斯的頂級藏家,請他們從自身收藏中分享對自己最有意義的作品,除了世界知名的大腕級藝術家外,在俄羅斯已有一定地位的當代藝術家如Konstantin Khudyakov、Vladislav Mamyshev-Monroe(已身故)也浮上名單,以更生活的角度認識俄羅斯當代藝術;最新展出的《Open Systems:Self-Organized Art Initiatives in Russia: 2000–2015》則探討過去15年俄羅斯藝術家所有自發性在廢棄空間或自家公寓辦展,藉以爭取發言權的行為,從各種不同視角呈現俄羅斯當代藝術的風貌。
蘇維埃建築的集體氣息
走入格拉吉當代藝術博物館,原址是曾經興盛的四季餐廳,席坐1,000人的熱絡空間,卻在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逐漸衰落,終至荒廢。然而這座建築,卻有著蘇聯時期的經典建築元素。
負責重建這座老建築的普立茲克獎得主、建築大師Rem Koolhass過往接受採訪時就曾說道:「蘇聯的共產系統有許多負面作為,但是此建築的寬廣及開放性則不在其中。」
統籌格拉吉當代藝術博物館項目的OMA高級建築師Ekaterina Golovatyuk,接受La Vie專訪時更進一步闡明:「這座建於六十年代後期的公共建築,擁有非常寬闊且有效率的空間,滲透著一種『集體』氣息,及雄偉的觀感。這類建築大多數以廉價材料和預製工業元件建造,因此可以在莫斯科甚或整個俄羅斯隨處複製。能夠參與這棟歷史遺跡的改造工作,我們都感到很不可思議。」
創新手法保留馬賽克壁畫
改造老建築,永遠無可避免地回答什麼該留下、什麼又該改變?而在格拉吉當代藝術博物館,Golovatyuk說:「我們希望能盡量合理保留原來的建築肌理,再注入清晰可見的當代元素和設計手法,兩者互補,令原來的建築成為當代博物館空間。」OMA 悉心保留蘇聯時代的馬賽克壁畫、磁磚,然而色彩豐富的室內空間,不免影響展品呈現、美術館純粹的「白盒子」特質。為此,OMA 特意施展了如收納大師的空間魔法,讓白色牆板隱身在天花板上,透過鉸鏈即可將天花板上的牆板移動變身垂直牆面,置放展品,創造白盒子空間,不僅保留建築原貌,又同時顧及了美術館的展覽功能。
量體外層的「聚碳酸酯幕牆」則為老建築注入當代靈魂。Golovatyuk說:「我們選擇聚碳酸酯幕牆基於幾個原因。這種材料具有很好的隔熱性能,同時又輕巧,能呈現半透明效果,安裝也便捷。聚碳酸酯將日光分散到室內,而高爾基公園的景色透過聚碳酸酯幕牆幻化成一幅明亮活潑的抽象畫。」周圍高爾基公園的扶疏樹景,淺淺映照於牆上,柔和鑲嵌於地景中,尊重歷史,卻不囿於歷史,是OMA 對老建築的再詮釋。
有別於一般俄羅斯美術館總與觀者抱持距離,Zhukova 希望能吸引對於當代藝術感到陌生的一般大眾,將在俄羅斯總是單向傳遞訊息的 guide(導覽員)改為與群眾雙向互動的mediator(傳遞者;中間人),親切歡迎每一位參觀者;美術館內更附設俄羅斯美術館少有的咖啡店、書店,並開設眾多教育學習課程,讓大眾生活走入藝術。
關於OMA
由知名建築大師Rem Koolhaas所領軍的OMA(Office for Metropolitan Architecture,大都會建築事務所),是世界最重要的建築團隊之一,其面向涵蓋建築、城市及文化的分析與批判。Rem Koolhaas從不害怕以建築提問或實驗,透過建築回應當地地景、社經、政治等多面議題。著名作品包括西雅圖中央圖書館、荷蘭舞蹈劇場、PRADA紐約旗艦店、De Rotterdam大樓、Fondazione Prada,以及未來將完工的台北藝術中心等。
Text / 彭永翔
Photo / David X Prutting、Egor Slizyak、Iwan Baan、Vasily Babourov、Yuri Palmin
via / OMA、The Easton Foundation / RAO, Moscow、Garag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