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浪潮之下,真正的「在地性」比起以往更加曖昧難辨。當世界各地的創作者都喜愛遠赴紐約、倫敦等藝術聖地取經,那種消化異界刺激再創作的作品,如何100%保留原生家鄉的風情?
當藝術家走得越遠、吸收越多文化的色彩後,所能呈獻的東西,越不受地域限制。反過來說,今天如果邀請某國的藝術家創作,也無法期待他/她所反映的,會是100%該國特色的作品。關渡美術館即將開展的《藝術之域:德國》,注意到全球跨文化效應引發的有趣現象。在1950年代,不少德國藝術家前往巴黎,或於60年代飛至紐約萃取養份,向國際踏出步伐;但相對來說,1990年代以降,也有不少他國藝術家落腳德國,並且長久居於此地,幾乎將該地視為家鄉。如果說一個國家的創作者能踏出母土,拓展更寬廣的視野,其他地方的人們,一樣能前來該國攫取靈感,並用不同眼光重新詮釋當地文化。
本展由德國對外文化關係學院(ifa)策畫,關渡美術館和台北歌德學院共同主辦,讓觀眾透過落腳德國的藝術家們的角度,再次檢視這裡曾經發生、對於各種藝術主題、形式、與空間的多方嘗試。也同時也了解到這塊土地所蘊含的藝術能量,是如何地豐富與奔放。
展出藝術家
阿曼多Armando
康迪斯.布萊茲Candice Breitz
東尼.克雷格Tony Cragg
瑪麗安.艾根赫爾Marianne Eigenheer
艾榭.艾克曼Ayşe Erkmen
克莉斯汀.希爾Christine Hill
瑪特蕾娜.耶特洛娃Magdalena Jetelová
佩爾.柯可比Per Kirkeby
約瑟夫.柯瑟斯Joseph Kosuth
瑪麗-喬.拉芳登Marie-Jo Lafontaine
白南準Nam June Paik
居斯帕.施帕努魯Giuseppe Spagnulo
赫爾曼.德佛里斯herman de vries
王俊傑Wang Jun-Jieh
袁廣鳴Yuan Goang-Ming
INFO |《藝術之域:德國》
Add|關渡美術館
Date|12.18~2016.02.21
Text/歐陽辰柔
via/關渡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