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彩虹劃過湛藍天際,卻如絲綢般在中間上了一個結,美好畫面頓時出現突兀的焦點。
「那結好像一個你沒辦法順暢的地方。我不想直接詮釋,那東西不太能講出來。」陳敬元淡淡地說。作為本屆《亞太三年展》唯一受邀的台灣藝術家,他一反許多創作者習以大尺度加強視覺震撼的手法,創作一系列迷你繪畫和小木盒,讓觀眾自行於展場摸索,拼湊出背後若有似無的巨大敘事。
纏繞不斷的關係
乍看之下,陳敬元的畫相當私密,很多事物被粉飾,卻彷彿隱藏著重要秘密。他表示創作源自日常生活察覺到的各種模糊情感,「那對我來說很強烈,但它在現實中又被壓縮地很微小。我特別能感受這種幽微的情境。」而這次名為〈Unravel〉的小木盒系列,外型參考自西方宗教的聖龕,有傳遞訊息的意味,木盒敞開的兩半各含一幅小圖,雖然彼此分成兩塊,卻又緊緊相繫。「盒子代表我跟另一個人的某種關係,設定是大家可以自由取看,和一般看畫很不一樣。這對我來講是蠻親密的動作。」
被切割的時代與人
陳敬元畫中一個個小人物,卻又不只反映個體的情緒翻動。求學時期曾至國外博物館參訪,並被深深撼動的他,開始思索相對於西方確立的歷史論述,台灣不管是政治或美術史,都處在極度破碎的狀態下。「台灣(美術)歷史並沒有一條主要軸線。東西好像從裡面冒出來,從外面接過來,但它並非線性,你不知道怎麼往前,到某一個階段就會垮掉。再不整理,就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辦。」
他也指出因為如此,在國際許多雙年展中,台灣都落在一個較為邊緣的處境,點綴的意味頗為明顯。追根究柢,也源於自身脈絡的不確定,導致其他人也很難切入發展論述。
創作本身無法給出解答,而像一面鏡子,赤裸倒映這種弔詭的景況。陳敬元用畫筆勾勒無數殘破的寓言,描述身為一個人無法被書寫的糾結感受,以及遊走時代中背負的斷裂身份。從微觀到巨視,不斷遮掩,也不斷揭露。
INFO/2015《亞太三年展》
Venue/昆士蘭美術館
Date/即日起~04.10
Web/www.qagoma.qld.gov.au/whats-on/exhibitions/apt8
PROFILE/陳敬元
1984年生於台南,畢業自北藝大美術創作研究所,曾獲2009年高雄美術首獎。曾參展曼徹斯特亞洲藝術三年展、上海Art021藝術博覽會、2014台北美術獎等,去年亦於伊通公園舉辦個展《命名未來》。為首位入選第八屆《亞太三年展》的台灣藝術家。>>>更多作品介紹
(完整內容請見La Vie2016年1月號)
Text/歐陽辰柔
via/T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