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後的雞毛撢職人!陳忠露老師傅堅持一甲子、想讓顧客用一輩子的傳統工藝

雞毛撢職人

四十歲以上的人提起雞毛撢子,第一印象不是撢灰塵,而是鄉下合院埕、眷村巷子口,那些調皮孩子被打得哇哇討饒的畫面。彰化豐澤村曾是全國第一的雞毛撢子生產地,如今只剩下寥寥幾家還在製作,而完全遵照傳統、一片片親手粘纏羽毛的陳忠露夫婦,已是台灣最後職人。

 

分明是深冬時節,彰化的太陽卻暖得讓人想捲起袖管揮汗。一串串雞毛撢子在明燦耀眼的陽光下昂首挺立,鳥羽隨風閃動著華麗光澤,蓬勃的生命力,讓人幾乎忘卻它們是長年被擺在行李箱裡的安靜角色。儘管塑膠、絨布各種除塵工具不停推陳出新,但羽毛有天然油脂不會吸附細塵,又有不易產生靜電的特色,環保自然的雞毛撢子,仍是許多愛車族必備的好幫手。


 

年逾七十歲的陳忠露夫妻,從國中畢業開 始就隨著父執輩學習製作雞毛撢子,傳承 超過一甲子的老技藝。


一樣手工兩樣情

漫步在豐澤村多座保存良好的閩式合院之間,磚瓦牆旁的雞毛撢子經過陽光浴後,準備送往各地五金行與傳統市場。雞毛撢子無法使用機械製作,但農村人力流失嚴重,目前全村僅餘三間勉強維持,為了承接量產訂單,新式做法採用中國預先以針線串好的羽毛片半成品,將木棍刷上白膠後、快速捲動讓羽片旋轉黏上,熟練的人平均兩分鐘就可以捲好一支,但使用時也須輕柔,以免不小心就讓羽毛與灰塵齊飛。


 

慢工出細活,用傳承超過一甲子的老方法,每天只能製作約20 多支成品。


年逾七十的陳忠露夫婦,從國中畢業就開始跟著父執輩學習製作雞毛撢子,那是豐澤村的光輝年代,如今,卻只剩下陳忠露和妻子還維持傳承了超過一甲子的老方法,慢工出細活,一天大約只能製作二十來支左右。磚造的三合院老厝裡,陳忠露夫妻赤腳踩著棉線,左手轉動木軸棒、右手熟練地挑撿出合適羽毛,將雞羽一片一片黏上木棒,同時轉動木軸放鬆腳板、讓棉線緊緊纏繞住雞毛,一層一層緩緩疊就,蓬鬆到可以垂墜的羽毛之間幾乎看不到縫隙,華麗貴氣的靛紫色羽毛彷彿還有生命似的。

 

三合院老厝裡滿滿的都是雞毛撢子,時常 吸引來自各地的遊人駐足。


一支雞毛撢 一輩子的燦陽祝福

他們製作的雞毛撢子,細分為雞尾、雞背、雞腹不同部位的羽毛,公雞的羽毛亮麗纖巧富有彈性,可以讓灰頭土臉的愛車煥然一新;母雞的羽毛則輕柔圓潤,很適合拂拭名貴瓷器或藝術品。除了漂亮耐用的大支雞毛撢子,陳忠露也開發了小巧可愛的迷你雞毛撢子,原本是聽來訪大學生的建議,為掃除電腦鍵盤灰塵而設計,沒想到意外成為辦公室的另類療癒小物,受到很多年輕人的喜愛。

 

古早年代嫁女兒12禮或入厝賀禮中常有雞毛撢子,取閩南語「起家」的祝福諧音。陳忠露一臉孩子般的笑容,靦腆又驕傲地說,隔壁庄頭七十幾歲已當曾祖母的老太太,當年陪嫁那一支竟用到現在,正是陳忠露父親製作的!陳忠露一邊順撫整理陽光下的雞毛撢子,眼神卻溫柔得像是在看孫子:「要常曬太陽啦!洗的時候不要整支浸水,羽毛不會怕水,沖一沖、經常用,隔幾天曬太陽,越曬越漂亮,用幾十年也不會壞掉。」

 

彰化豐澤村的陳忠露先生是台灣僅存的雞毛撢子老師傅

老師傅左手轉動木軸棒、右手熟練地挑撿 出合適羽毛,將雞羽一片一片黏上木棒, 同時轉動木軸,雞毛撢子逐漸在手中成形。


台灣最珍貴的職人精神

慕名而來的遊客、校外教學、攝影社團絡繹於途,陳忠露夫妻另有廣達九分地(近三千坪)的耕作農忙,但只要接到預約電話,兩人就會放下手邊農事,熱情地接待解說、親自示範。面對子孫無意傳承這項絕活,陳忠露看得十分坦然:「上班一個月好幾萬,我們這種賺不到啦,年輕人都去城市上班了,我們兩老有閒加減做來交朋友,就很趣味。」在陳忠露夫妻倆人的情懷裡,只想把雞毛撢子做得堅固耐用、漂亮妥切,賣出去最好讓人用上一輩子,完全不思量收益的平衡。如此尊貴的職人之心無須遠慕日本民藝大師柳宗理,在彰化豐澤村的純樸磚屋之中,兩位老人家的真情流露,正是台灣最寶貴的職人精神。

 

為了讓新世代愛上傳統工藝之美,設計品牌「Hands手手」,則邀請陳忠露攜手合作雞毛撢子群眾募資計,推出可愛迷你的「旺仔雞」跟「小支雞」現代版雞毛撢子,讓這些逐漸被時光淘汰的老技藝,也能用新的語彙拉近和當代消費者的距離,看見傳統工藝領域不可替代的美。


 

48950286_1793780197400965_5775893211029438464_o


陳忠露雞毛撢子 

地址:彰化市埔鹽鄉埔打路2巷8號 

https://www.facebook.com/17DUSTER/ 


Text/黃珮筠 

Photo/婠玥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LaVie》2016年1月號

延伸閱讀

RECOMMEND

李·帕赫個展《失落與重現的樂園》探索酷兒未來之途!交織神話與殖民歷史,水流象徵性別流動

李·帕赫《失落與重現的樂園》安卓藝術展出!神話與殖民歷史交織,繪出酷兒通往未來之途

從神話、民間傳說、殖民歷史等汲取靈感,菲律賓視覺藝術家李·帕赫(Lee Paje)藉繪畫探討複雜的性別議題,她常在畫中以「水」包裹人體形象,暗示性別的流動性;藉油彩銅板畫若隱若現的金屬光澤、摺頁書開展的扉頁等媒材及形式,象徵歷史的複雜性及迭代,並進一步揭露殖民主義如何鞏固異性戀規範的社會結構。即日起至215日,李·帕赫台灣首個展《失落與重現的樂園》於安卓藝術展出。

李·帕赫《失落與重現的樂園》安卓藝術展出!神話與殖民歷史交織,繪出酷兒通往未來之途
(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故事從哪說起?神話中一場摧毀社會的洪水

在《失落與重現的樂園》展覽中,李·帕赫重新探討性別與菲律賓殖民歷史之間的關聯,使歷史與神話交織並存。展覽名稱取自《靈魂之書》(The Soul Book)中記載的前殖民神話:一場洪水摧毀了社會,在故事中,「樂園」象徵豐收與人類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連結,並允許生命形態自由轉變。李·帕赫認為,這種轉變本質上蘊含「酷兒性」,並在作品中重新召喚這一概念,雖然洪水使樂園成為失落的場景,但「水」的流動仍回蕩於她的作品中。

李·帕赫《失落與重現的樂園》安卓藝術展出!神話與殖民歷史交織,繪出酷兒通往未來之途
(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畫中的性別流動意象:水流 X 金屬光澤 X 巴貝蘭文化

「水」常是李·帕赫作品視覺與隱喻的核心,並在《丈量、裁切,卻未曾分離》中達到視覺的巔峰;另在雙聯作《風吹開了天堂之門》中,身著教袍的牧師佇立在告解室,目光投向岸邊模糊的人影,且李·帕赫採用銅片作為創作媒材,其光澤與油畫層次也成為探討性別流動性的象徵。

李·帕赫《失落與重現的樂園》安卓藝術展出!神話與殖民歷史交織,繪出酷兒通往未來之途
Lee Paje《被測量,被切削,但永不分隔 Measured, Cut but Never Divided》。(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帕赫以海潮幻化成的人形,暗示著他們獨特的身份與靈性,彷彿前殖民時期擔任巫師或祭司角色的群體——「巴貝蘭」(babaylan),其意指舊時擔任巫師或祭司角色的群體,這一身份可為順性別女性,也可為穿著並扮演女性的男性,突顯了菲律賓前殖民時期性別流動的特質,同時解釋李·帕赫作品中「水」所包裹的人體形象——水流是對性別流動性的視覺回應;衣飾般的紋理則代表人們社會表演的外衣,反映出信仰傳統、殖民主義及原住民文化如何縱橫交錯梳理與定義性別。

李·帕赫《失落與重現的樂園》安卓藝術展出!神話與殖民歷史交織,繪出酷兒通往未來之途
Lee Paje《風吹開了天堂之門 The Door to Paradise Blew Open》。(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回到17世紀,藉藝術重構酷兒歷史

透過挖掘歷史檔案,李·帕赫藉《相擁》一作重新講述一則鮮為人知的故事:17世紀時,有一位來自台灣的中國官員——樓蘇,因頻繁出入西班牙殖民時期的馬尼拉華人區尋求性關係,最終因「雞姦罪」於1670年被判有罪;而樓蘇之後成功脫罪,部分原因是來自他與鄭經的親屬關係,西班牙當局因外交考量而未追究。

李·帕赫《失落與重現的樂園》安卓藝術展出!神話與殖民歷史交織,繪出酷兒通往未來之途
Lee Paje《相擁 Embrace》。(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在《相擁》中,兩個人物臥於床上,水的形象流動於他們之間,地上散落的衣物及物件呼應了床頭畫中聖米迦勒大天使刺殺中國魔鬼的意象,據稱這類圖像象徵了西班牙傳教士對菲律賓華人居民的焦慮。儘管此作引用了樓蘇的故事,但它只是藝術家所揭示的酷兒壓迫微敘事之一,這些微敘事也成為重建酷兒歷史的努力。

探討性別表達自由,反思殖民歷史

在本次展覽中,李·帕赫以油彩繪於銅板與紙本裝置之上,書寫出一幅多層次的當代敘事畫卷,重新檢視性別流動性與菲律賓殖民歷史之間的交互關係,並通過歷史與神話的交織,揭示被忽視的文化與性別敘事。

李·帕赫《失落與重現的樂園》安卓藝術展出!神話與殖民歷史交織,繪出酷兒通往未來之途
Lee Paje《BIRTHING》。(圖片來源:leepaje.com)

菲律賓藝術研究學者Gianpaolo L. Arago指出,李·帕赫並未將性別與殖民歷史視為單純的變遷,而是揭示殖民主義如何鞏固異性戀規範的社會結構,若僅以「殖民者原住民」或「異性戀酷兒」的二元對立來解讀李·帕赫的作品,過於簡化;她透過多層次的語境,汲取前殖民時期的神話和被遺忘的歷史軼事,梳理出細膩且豐富的詮釋。「樂園或許失落,但李·帕赫將之重新尋回:無論是性別表達的自由,還是對後殖民主體的反思。於此,神話成為通往酷兒未來的一道可能之門。」

「失落與重現的樂園」李.帕赫

展期|2025年1月4日-2月15日

地點|安卓藝術(台北市內湖區文湖街20號1樓)

李明則大型個展《走自己路的》!11公尺巨幅聯屏、20組新作打開超時空漫遊的任意門

李明則大型個展《走自己路的》!11公尺巨幅聯屏、20組新作打開超時空漫遊的任意門

以台灣民間日常、在地文化為創作靈感的藝術家李明則,自2025年1月4日起於安卓藝術推出大型個展《走自己路的》(Walk Your Own Path),一次展出包含水墨畫作、複合媒材創作等的20組新作。

2009年至今首個大型個展

李明則出生於高雄,1980年代曾生活於台北,隨後又在1990年代返回故鄉。其創作雜揉生活所見所感、廟宇彩繪的圖法佈局以及章回小說的敘事氛圍,以神話般的手法展現常民文化豐富的層次深度。

李明則大型個展《走自己路的》!11公尺巨幅聯屏、20組新作打開超時空漫遊的任意門
李明則《走自己路的》展覽現場(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1996年,李明則於台北市立美術館推出個展《台灣頭.台灣尾》,同年於台北雙年展《台灣藝術主體性─認同與記憶》展出,1997年前進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台灣,台灣:面.目.全.非》,2009年於高雄市立美術館舉辦《我愛台灣.更愛南台灣》個展。而本次《走自己路的》是繼高美館大型個展後,李明則又一次結合繪畫、複合媒材與立體創作的大型展覽,同時也是安卓藝術15周年的首場活動。

李明則大型個展《走自己路的》!11公尺巨幅聯屏、20組新作打開超時空漫遊的任意門
李明則《走自己路的》展覽現場(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走自己路的》展覽同名新作發表

這次展出,觀眾將能見證李明則耗時三年籌備的20組新作,其中六聯屏的同名鉅作《走自己路的》寬達11公尺,融合藝術家一直以來吸納在地風情與紋理的空間表現,也刻劃他喜愛的江湖遊俠和卡通漫畫英雄人物,更融入近年曾熱議的話題如台海危機、黃色小鴨等。作品的構圖與技法延續了水墨畫的敘事傳統與線描法,以橫向的視線引導,傳遞時空交疊、虛實共生的世界,凸顯李明則獨特的創作性格。

李明則大型個展《走自己路的》!11公尺巨幅聯屏、20組新作打開超時空漫遊的任意門
寬達11公尺的六聯屏鉅作《走自己路的》(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以高雄道路命名為靈感的《一心》到《十全》

李明則擅長在有限畫幅內,創造出無盡想像的超時空旅程,《一心》《十全》系列水墨畫也是如此。該系列以高雄道路命名典故為靈感,集結了各種水墨畫譜的技法,在源自傳統形式的描繪中透過拼貼式的構圖和手法翻轉出水墨的嶄新語彙和生命。雖然墨色單純,李明則仍能運用大量線條,創造出多面向的時空漫遊,一幅幅畫作彷彿任意門般,帶給觀者無盡的想像。

李明則大型個展《走自己路的》!11公尺巨幅聯屏、20組新作打開超時空漫遊的任意門
《一心》到《十全》系列水墨畫(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除了畫作,李明則也在本次展覽中發表數件全新的複合媒材創作,結合民俗故事的人物造型,在玻璃纖維材質上以紗布和紙黏貼覆蓋,再用拼接、黏貼的技法輔以焚燒的痕跡,處理出如補丁般的肌理,用獨特而風趣的視角展現舊時代的美好回憶。

李明則大型個展《走自己路的》!11公尺巨幅聯屏、20組新作打開超時空漫遊的任意門
結合民俗故事的人物造型的複合媒材創作(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李明則大型個展《走自己路的》!11公尺巨幅聯屏、20組新作打開超時空漫遊的任意門
藝術家在玻璃纖維材質上以紗布和紙黏貼覆蓋,再用拼接、黏貼的技法輔以焚燒的痕跡(圖片提供:安卓藝術)

李明則個展《走自己路的》

展覽日期|2025年1月4日至2025年2月27日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六13:00–18:00
展覽地點|安卓藝術(台北市內湖區文湖街20號1樓)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