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製品在過去曾是台灣人生活中常見的風景,但隨著塑膠的流行、中國紅色供應鏈的崛起,原本台灣的竹製加工產業在失去本土與海外市場後急速凋零。直到2007年起,代表台灣,旨在結合工藝與設計的「Yii」品牌頻頻在指標性國際設計大展中嶄露頭角,竹工藝、竹材質也重新得到關注。
「台灣孟宗竹經得起風吹雨打,不只耐彎折,還能承重,這是亞洲其他地區的竹子做不到的。」在「Yii」品牌計畫中參與多年的設計師駱毓芬表示,當初選擇投入的工藝類別,除了考量竹子的「東方感」放在國際上容易得到矚目,也因為台灣竹的材質夠特殊,即便亞洲其他國家也產竹,卻無法在極度彎折後還能承重,「相當具競爭優勢」。當初加入「Yii」的設計師和工藝師也熟諳此理,在設計上極致表現了這類特性,例如「曲竹」的技法。除了材質上的先天優勢,在地竹工藝的特殊風格,也是設計師極力展現的重點,「相比於日本竹編織的嚴謹和成熟,『亂編法』這種自由編織是很有生命力的。」駱毓芬表示「曲竹」和「亂編法」是兩種極具代表性的台灣竹工藝技法,也是每次參展最讓各方感到驚艷的作品技法。
從作品到商品 用好設計突破產業瓶頸
不過,縱然參展獲得好評,在製造上卻遇到窘境。「做了才知道,這個產業在台灣幾乎是沒有的,在南投已經沒有幾家處理竹加工產品的工廠了,工藝師原本應該只要負責研發,但現在還要負擔原料來源、加工、製造等等,一條龍式作業,成本壓不下來,不可能量化生產。」也曾是「Yii」品牌計畫一員的設計師周育潤直指問題核心。
「如果無法少量生產,無法被商品化,那繼續提這樣的設計有什麼意義?只是在展會裡大家拍拍手,對產業發展沒有任何實質的幫助和效果。」周育潤表示,在2011年與工藝師蘇育任提出的「泡泡沙發」是他最滿意的作品,原因正在於沙發由「簡單易學,幾乎人人可上手」的竹編球組成,適於量產,「可以讓更多人參與,創造產值」。
無獨有偶,駱毓芬也做出了「使用傳統而簡易的技法,利於量化生產」的「蓬蓬裙椅」,除了針對產業面來思考,在實用性上她亦有所反省。2007年她設計一款竹製吊燈參展,雖獲好評,但在成立自有品牌後,她將這款吊燈改為桌燈,「先前沒有考慮燈泡好不好換,其實喜歡我作品的族群多半是女生,燈泡等電力裝置太複雜,女生是會卻步的。」改款後,這款桌燈,不只便於懸掛,燈泡更換也非常方便,「做設計之前,要釐清自己做的是『作品』還是『商品』,如果是後者,思考它的價值就不能只看到設計能力多強大,或工藝技巧多麼高超。」駱毓芬說,設計師必須將心比心,「使用者會怎麼想」決定了這是否是個好商品。
看好竹材前景 設計師自創品牌
摸索將「作品」轉換成「商品」的過程,價值也不僅止於單件創作可被順利量產,更擁有社會意義。周育潤創作的第一件泡泡沙發需要用掉732顆竹編球,當時蘇育任老師透過南投當地的教會,找來許多外籍配偶協助製作,讓她們既能賺取酬勞,又能學會基本的竹編技法,當時的經驗讓周育潤印象深刻。
「現在談產業復甦還太早,但是我已經看到一個好設計可以創造出來的價值是超乎想像的,產業價值的極大化,是可以有一些社會意義在裡頭的,這給我很多新想法。」周育潤透露,目前他正構想著未來可以前進監獄,委請受刑人製作。隨著泡泡沙發的能見度越來越大,單是在國內,已陸續得到飯店、百貨的青睞,可以期待這項商品有機會承載更多社會功能。此外,縱然竹產業已呈斷鏈之勢,但駱毓芬也憑著數年來與工藝師、竹製加工廠商長期合作累積的基礎,陸續成立了自有品牌「CUCKOO」、「PIN-COLLECTION」。
「我跟他們說一個概念,能不能少賺我五塊,但我會持續讓他們賺到後面的五百塊。」駱毓芬敢大著膽子要求工廠和工藝師讓利,以利雙方長期合作,除了是因為雙方都明白竹產業在台灣目前的困境,也因為她累積的信用夠多。駱毓芬透露還未自創品牌時,她仍是大公司裡的3C產品設計師,無法常常往返南投與台北,因此她曾經把電腦和相機都送給工藝師,教會他們遠距溝通;後來也曾把向政府申請到的經費全交給工藝師,請他們多做幾件作品,她用來勤跑國際大展,讓工藝師聲名更為遠播。
竹材成為新一波國際趨勢
「觀察一下IKEA家具,就能感覺到竹是越來越受重視的材質。」周育潤說,在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家具連鎖公司裡,不論銷售成績是否出色,竹製商品越來越多,「印象中看過一份報告,這種大公司被限制樹木使用量,必須逐年降低,從綠能的趨勢來說,竹取代木材的可能很大。」駱毓芬表示,多次國際參展的經驗依然讓她看好竹工藝的前景,「竹子只有亞洲有,而且臺灣竹子四年一生,比起樹木平均要長10年以上才能使用,實在是個很環保的自然素材,歐美人對這個材質很有興趣。」她的判斷與周育潤不謀而合。
這幾年周育潤和駱毓芬都觀察到有越來越多學生把傳統工藝當成設計上重要的元素,甚至願意暫時休學,遠赴南投長期蹲點,跟著工藝師學手藝,駱毓芬語重心長地說,「這真的很棒,臺灣其實不缺設計師,缺的是有手藝的人、有商業經營思維的人。」
Text/賴韋廷
Photo/周育潤、駱毓芬
【完整內容請見《LaVie》2016年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