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沒想過,元旦的早上可以在河邊升旗,聽交響樂團和家家、蛋堡一起表演,這樣開始一年之初,我覺得很有精神。」36歲的周先生清晨五點半,就和老婆抱著兩歲半的小孩搭24小時不收班的捷運,再轉搭接駁車到晨曦音樂會現場。一路上,他很驚訝早起趕赴音樂會的人潮竟然這麼踴躍,而且不乏年輕人結伴參加。市集賣的越南麵包和咖啡,滋味道地,讓他驚豔。
40多歲的許小姐和好朋友,輪流照顧著推車裡的瑪爾濟斯,為了等待北藝文中心與河床劇團合作的「汽車劇場」,她倆已經等了快一個小時,也不減期待的心情,後頭還有隊伍大排長龍。「哇!這3分鐘真有意思」手拿著可樂和爆米花,許小姐興奮地直說,今年要和朋友找時間去看劇團表演。從印尼來臺灣工作第六年,丹吉兒和朋友第一次參加新年活動。她們一人準備一道家鄉美食,要和臺灣朋友們一起在白色大帳棚下共進野餐,彈著吉他唱起歌來。對她來說,這是格外有意義的一餐。她們透過故事分享參與了世界設計之都的活動,暢談她們的臺北故事與期待。臺灣是她第二個家,也希望有機會長住下來,因為,她在這裡過得很好,也希望幫助更多移工朋友感受快樂。
一群20出頭,一夜沒睡青春無敵的年輕人,應該是從跨年現場一路瘋過來,對於熬夜看書到天亮考試的年輕人來說,應該習以為常,以前最後一站是從夜店出來在市區吃燒餅油條做為結尾。但對於他們而言,今年的改變則是到遠離市中心的大佳河濱公園參加晨曦音樂會升旗。改變從小且邊緣非主流的地方開始,很像也符合年輕人的世代觀。
又動、又靜;又在地、又國際;又穩重、又青春;夜晚、白畫;有雨、有晴;有古典、有搖滾;這一切對比相遇,都因2016臺北晨曦音樂會的設計,而有了交集,也許這就是多元的臺北精神。用「晨曦音樂會」做為2016年邁入世界設計之都的開場,我們想辦的,不只是一場活動,更是一份意義。一如設計的精神,最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意義的創造與賦予,這也是最難的部份,一個新的意義與形式的開創,就是一種新生活的開始。但與其說是開創,不如說是詮釋了一個新的時代精神,替原本就隱約存在的有趣事物,給予一個聚焦被看見的舞台。
更難的是如何透過一場活動,讓許多不同生活形態、社群的人找到新屬於他們的新年意義,讓運動團體到社會企業都參與其中。而這場音樂會除了創新了臺北市的從跨年到新年的生活型態外,更重要的是讓許多原本看似不可能的事,開始動了起來。從來想像不到的博物館夜間聯合開放,竟然在臺北發生了!8大藝文館所通力合作,首度齊辦跨年不斷電活動,為讓臺北市民們在喧擾擁擠的跨年夜外,多了一個用藝術寧靜探索心靈的選擇。其中,臺北當代藝術館夜間素描引發話題,光點徹夜未眠伍迪愛倫電影看到天亮,更是一票難求。
而在整個活動現場,就像是移動的美術館與設計遊樂場,破天荒地用貨櫃集結呈現4大創意館、8大藝文館,讓市民們一次觀賞臺北的設計魅力與精華所在,同時啓動對未來生活的想像。最美好的事,應該就是音樂會的現場,融入在整個大佳河濱公園綿延公里的廊帶水岸活動當中,沿著河岸走下去,有人席地野餐、踢球、騎腳踏車與聽音樂,還有最重要的什麼都不做地放空,看著遠方。
設計的精神,應該是對於生活的感受能力,並進而促成改變人們的生活行為,讓人們產生同理心,想去了解不同族群的人,進而推動社會改變。這一點,小凱和蘇菲想必格外有感受。這對年輕情侶在晨曦音樂會上,第一次遇見來自泰國的搖滾表演。他們都不懂泰文,卻感受泰國的流行音樂裡有種清新和快樂。蘇菲回家找了很多資料,又請教懂泰國文化的朋友才知道,七〇年代的泰國因為高壓統治,人民生活辛苦,便透過創作歌曲,抒發對社會、生活、生命的不滿與期待。這樣的歷史背景,為泰國造就了一種特殊流行音樂風格:song for life。最令人動容的,是1/3日晚上七點的夜裡國旗歌聲中的降旗。在人潮群眾與媒體散去之後的工作現場,最後一班的工作人員與志工,放下手邊與時間賽跑的撤場工作,全部面向國旗立正致意。這才是設計的態度,臺北就是需要這種有始有終的精神。
晨曦音樂會試圖扮演為臺北市民生活創新的角色,我們傾聽了許多使用者的聲音,的確在許多流程與細節安排上,還不夠盡善盡美。但這絕對是通向改變的第一步。這改變的過程,就如同像是從深夜到晨曦天亮的過程,有趣但很難熬,但又無法打包票天亮後,迎接你的是日出或是一場大雨,但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放棄你的初衷與信念,堅持下去,這就是設計的精神。
Text / 2016臺北世界設計之都辦公室執行長-吳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