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捐出一件衣物給街友 The Street Store送出的是「尊重」而非「施捨」

The Street Store

全世界關懷街友的機構與行動無數,平日供應餐點讓街友溫飽、寒冬募集衣服免得街友受凍等,提供了最基本的人道援助。而The Street Store創辦人Max PazakKayli Levitan運用他們在廣告公司操作的創意巧思,將這份原本由上對下、只能單向給予和接受的關懷,提升為由下對上的服務,讓街友們能夠真正擁有身為一個人平等的選擇權利。

 

2014年1月,在南非開普敦街頭,有一群人正忙碌地擺設以紙板印出的空衣架版、空鞋盒、掛衣桿,並以精品服飾店的架勢,將前幾日收到的二手衣物陳列上架,等待顧客光臨。上門顧客可能是因為沒有適合衣物穿著去面試找工作的失業小姐,已經數十年沒有穿過一件乾淨衣服的伯伯,或是許久以來終於不用帶著自卑和尷尬挑選自己喜歡衣物的阿嫲,而且最棒的是,他們可以免費把這些東西帶回家

 

創辦人Max Pazak原在大學畢業後進入全球知名的奧美集團工作,一趟南非之旅讓他看見街友的需要,遂辭去高薪工作,到南非擺起地攤。不同於其他募集物資再分配給需要的弱勢族群,他以街頭商店的方式,將選擇權交給每一位需要的人。他說:「施捨不能改變什麼,但尊重可以。」就是這一份尊重讓受惠街友含淚感謝說出:「你們一定是從天堂來的!」

 

現在全世界每一個人都可以發起這間街頭商店服務街友顧客,免費下載列印陳列紙板,加上一堆二手衣、一方街廓的位置、一顆服務的心,就可以開設店面。至今The Street Store品牌已於一年之內迅速在全球拓點121間街頭旗艦店,並有270萬名志工參與。而從行銷角度來看,這的確是一項極佳案例,成功將傳統衣物捐贈、分配,以街頭商店的包裝轉化提供更多無價的價值:尊重

 

最後,這項行動值得被強調的重點在於The Street Store服務員的服務態度。街友們到底是被施捨,還是備受尊重,關乎執行這些計畫的一線人員。他們帶著歡迎顧客的笑容,提供給街友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接納,心靈上所獲得的遠超乎物質的需求。或許The Street Store交易的不是衣物與尊重,更是真心換真心。

 

Text / YaChen Chen

Via / The Street StoreDesign Indaba

一週三天的美味探索,CRÈM正在顛覆你對鮮奶油甜點的想像

因為甜點太過出色,被美食老饕們讚譽-CRÈM是一家被火鍋耽誤的甜點店,一開店就能在一小時內完售的佳績,足以證明CRÈM的甜點就是如此美味地讓人想要擁有。

週週限定三天,藏在靜謐山洞裡的甜味

在松菸的靜巷內,閃耀著一抹溫暖珊瑚色的橘光,整個空間猶如一座靜謐的山洞,吸引著人們的目光朝它邁進,一窺究竟這是一間什麼樣的店?

站在門口,馬上一陣香甜撲鼻而來,這是初衷小鹿火鍋餐廳旗下的新甜點品牌CRÈM,每週三天限定限量,超越等待值以上的美味。

甜點品牌CRÈM

堅持用心傳遞的美味 用鮮 • 奶油展現甜點藝術

原本只能在火鍋店裡品嚐到的精緻甜點,因深受好評而成為了推出新品牌的契機,加上CRÈM對於鮮奶油的專業知識與對味覺的偏執,以及不一昧的追求頂級奶油的使用,而是用職人般認真地探究精神,將鮮奶油與不同的食材搭配後,研發出多款搶手的鮮奶油甜點,更有別於一般傳統的圓形設計.採用四方體的型式,在製程上更加費工,一次又一次的調整下,創造出每一款鮮奶油甜點味覺上的平衡與極致風味,完美展現入口後豐富的層次感,享受唇齒之間絲滑的甜味外,同時也能欣賞如藝術品般的精美視覺。

CRÈM
小四方系列-純粹系列:看似平凡簡約的外觀,內藏著不平凡的頂級原物料與奶油搭配而成,創造出純粹黑、白、 抹茶、草莓。

不只味蕾享受,由內而外到包裝,藏在細節裡的巧思

用溫暖的珊瑚橘與低調沉穩的黑色,勾勒出四方體的高質感包裝線條。CRÈM不只認真地對待甜點,也真心地對待每一個愛上這份美味的每一個人,方盒內附贈的不鏽鋼刀叉,還有專為點綴儀式感的火柴盒,每一處都可以看到CRÈM的精心設計展現對美的堅持。

CRÈM

CRÈM更結合AR技術,打造一款「實境故事卡」,讓祝福與回憶在卡片中生動呈現,讓祝福更立體更有溫度,富有創意的方式,讓每個瞬間都值得被珍藏。

CRÈM甜點訂購方式

門市限定系列(小四方系列 聖多 M I N I

日 供應,營業時間 1 2 0 0 - 1 9 0 0

慶祝蛋糕( 4 6 8 吋蛋糕 )

週一至週日( 5天以上預訂 )

門市限定系列 | 線上預訂

每週 (二 )

13:00 instagram 精選公告本週菜單(如無菜單料理的概念, 每週菜單都不同 )

22:00 開放線上預留, 部分保留給門市購買

圖片提供 | CRÈM 文字整理 | SHAN

引領當代繪畫思潮!第三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6/1起徵件,探索繪畫在當代社會的多元可能

第三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徵件起跑,鼓勵藝術家探索繪畫在當代社會的多元可能,202561日至731日開放線上報名。

「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總獎金兩百萬元,為全臺唯一聚焦「當代繪畫」的獎項,作品須使用繪畫媒材並可懸掛或固定於牆面。不限主題、媒材及尺寸,極具開放性,連續兩屆皆吸引近八百位藝術家角逐。兩百萬高額獎金含首獎(一名)獎金八十萬元、優選(三名)獎金各四十萬元,四件獲獎作品將由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典藏,與其他入選作品於20263月在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展出。

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持續投注資源推廣當代藝術,有感於政府、民間所建置的藝術獎項,「繪畫」逐漸邊緣化,因而設立「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希望提供藝術家發聲與被看見的平台。中信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馮寄台特別感謝臺灣美術基金會執行長林平於獎項創立過程中擔任重要推手,協助聚焦「當代繪畫」的定位與內涵。林平擔任兩屆評審團主席,帶領獎項不斷進步,她認為,「當代繪畫獎加上『當代』這兩個字非常關鍵,它會刺激我們去思考什麼是繪畫,繪畫不再只是滿足於眼睛所看見的,或者在視網膜裡面感受到某種快感或顏料對接,它不再只是美學或審美的議題,而是歷史的詰問,是屬於這個時代的重新提問。」

「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已有九件作品進駐中國信託金融園區, 第二屆優選藝術家洪瑄以《突圍》獲獎,作品展示於辦公空間。她認為現在的創作者思考繪畫方式更有挑戰性,「重要的是我們如何抓住時代做創作。」洪瑄獲獎後受邀至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臺灣夢兒少社區陪伴扎根計畫」築夢基地授課,積極推廣當代藝術教育,鼓勵孩子以繪畫發揮創意。

第三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自202561日至731日止開始線上報名,凡20歲至45歲的創作者,具中華民國國籍或持在臺永久居留證者,皆可以2024()以後之作品投件,更多資訊及徵件簡章詳見「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官網

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官網:https://bit.ly/3Fh01N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