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工業化的大量生產,製作傳統工藝的技術、技法該如何延續、傳承至下一代,並讓傳統工藝品仍被廣泛地運用於現在生活中,是全世界都在思考的重要課題。日本如何走出傳統工藝產業的經營困境,在今年的富山大展中或許可見一斑。
為了振興與推廣傳統工藝,日本官方與民間組織,共同將每年11月訂為「傳統工藝月」,正逢今年3月北陸新幹線的開通,前往富山、金澤地區的觀光人數大增,第32屆的日本全國傳統工藝大會即選擇於富山縣的高岡市舉行。
走入主展場中央,高達五公尺的「高岡御車山」,姿態絢爛華麗、氣勢驚人。自1588年流傳自今的高岡御車山祭典,是日本極少數同時被指定為「有形民俗文化財」與「無形民俗文化財」的重要文化遺產之一(目前僅有五項活動獲此殊榮),一台車山從最頂端到車輪,結合了銅器、漆工、金工、織染、和紙等頂級的高岡傳統工藝技術,以現今的幣值換算,若要打造一台全新的車山,費用為三億日幣!當然,在祭典中所出現的七座御車山皆是傳承自世代先祖之手,早已是無價之寶,是高岡人最自豪的文化。
以御車山為中心,展場分為數區,「傳統工藝交流廣場」中聚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工藝職人,如播州毛鉤、高岡漆器、加賀友禪、博多人形等,於現場為大眾展示實作,想小試身手的人可以參加體驗活動,在專家的指導協助下,化身為「一日職人」。在「傳統工藝士作品」區中,是資深工藝士們以數十年的精煉技術與生命故事所交織出的最新創作,吸引許多想趁此機會一次收藏到多項珍品的收藏家或海外買家前來挖寶。
此次大展唯一受邀展出的海外單位,即是由文化部指導,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執行的「FRESH TAIWAN」,以自然、環保為題,主展品為德國設計大師Konstantin Grcic設計、台灣竹藝家陳高明手工打造的懸背椅「Chair-43」,這只懸背椅將台灣孟宗竹柔軟而韌性十足的特質,與台灣竹藝的高度純熟技藝一表無遺,許多日本職人試坐之後,皆出聲詢問製作方式,對於竹編工藝技術展現濃厚的興趣。
四百年的鑄器工藝產業 革新再起
日本現在由國家所認定的傳統工藝品共有222項,傳統工藝士則超過千人,在不同地域中,經由漫長的歲月、風土所滋養孕育的各式工藝品,豐富了日本人們從古自今的庶民生活。每一項所呈現的都是當地獨一無二的歷史、文化、物產(原料)、與先人智慧的結晶。此次負責主辦的富山縣,其高岡銅器工藝的歷史即可追溯至1611年,一開始只是使用鐵來製作生活必需品,而後開始以銅器製作梵鐘和燈籠、佛具和首飾等,成為日本一大重要的鑄器產地。現在高岡市約有60家經營銅器工藝的品牌或公司,年總銷售額達一百億日幣,市佔率高達全國的90%。如此繁榮的前景下,其實早在15年前,高岡銅器和其他所有傳統工藝產業一樣面臨產業的嚴苛寒冬,銅的價格逐年增加,大型雕像、宗教用具等,造價高昂,非一般人日常生活所需,加上年輕人對於古老的工藝技術沒有興趣,許多老字號的公司銷售不佳,且後繼無人,紛紛倒閉。在這樣的深淵谷底,製錫工藝品牌「能作」(NOUSAKU)自2006年開始突破傳統,製作符合當代實用的錫製品。
傳統工藝× 設計
「能作」的繼任者,為了突破經營困境,開始思考除了鑄銅之外,是否有新的創作材質。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即是「錫」的使用,純度100%的錫,質地非常柔軟,不同的形狀和厚度,都能依使用者的使用需求,單單以手自由地彎曲改變造型。以此概念所設計出的生活用品不僅在日本,在海外市場上也受到高度的注目與歡迎,此舉讓其他公司也找回信心,開始嘗試開發新的商品設計。
能活用於日常生活的設計思考,將引以為傲的傳統工藝,加上嶄新的鍛造技術,如新的銅合金著色技術,運用在各種金屬材質上,讓高岡銅器的工藝產業經營漸漸回升,不再是距離遙遠的古老工藝,而是每天都可以愉快使用的生活道具。
次世代的教育學習
當民間的力量奮起,政府機關除了出資扶植研發計畫,也從教育著手深耕。高岡市區的所有小學都有工藝品的製造設計課,孩子們可以依照自己的愛好選擇學習不同的工藝技法,高中開始設有「縣立工藝高等學校」,大學的設計系也設有工藝科;40歲以下的工藝師們,更自組成立了高岡傳統產業青年會,試著用更年輕的語言,宣揚傳統工藝的價值。次世代的創作展覽現場便可看到他們用48張照片,紀錄分享工藝師們才會知道的48個創作現場小秘密。
從小到大,全方位無斷層的工藝教育與學習,或許正是使富山傳統工藝成功接續走向未來的重要因子。
Text、Photo / 黃阡卉
via / 日本富山縣政府、台灣創意設計中心
【完整內容請見《LaVie》2015年1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