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鉚釘,不用螺絲,甚至連榫接設計都省略,還有什麼方法可以接合材料,打造出想要的形狀?來自瑞典的設計師Anton 用全新自創的纏繞技法,告訴我們越能勇於嘗試,得到的結果就越豐富多姿。「既存的工藝大多已擁有長遠歷史,也被不少人討論過。為了創造全新的東西,我得製造出生產機具,然後才能發展屬於自己的工藝。」Anton Alvarez(後簡稱Anton)緩緩說道。
身段高挑,講話溫文和藹,瑞典設計師Anton正如他的作品一樣,就算安靜佇立於角落,也能讓人被其脫俗的氣質吸引目光。這些乍看纖細、高矮不一的奇妙物件,被色彩鮮豔的線層層圍繞,宛如擁有生命般,歪著頭與我們對望。
自造機具,以絲線作畫
同時擁有建築、設計與藝術背景的Anton,為了走出與傳統工藝完全不同的新格局,學生時期就嘗試整合這三種專業,發明專屬的綑線機器(Thread Wrapping Machine):將不同顏色的聚酯纖維線置於機架上方輪軸的外圈,而後轉動輪軸,讓線段通過裝膠水的凹槽並牽引至中央,快速包覆放在中心的木料。過程不使用任何螺絲或釘子,卻能將木條緊緊綁住。由於醉心於木工工藝,他清一色選擇白蠟樹或松木為創作材料。同時比起選用已染色的線段,他選擇自己染色,在膠水中加入顏料,有時使用單色,有時搭配多種色相藉交織絲線呈現不同紋樣(pattern),一如在畫布上自由揮灑。他認為「顏色」是注入作品靈魂的關鍵,平常旅行時都會取材各地民俗文化的用色方法,本次前來台灣展出,也特地走訪台大人類學博物館觀察傳統服飾的用色邏輯。不過,倘若問起如何運用這些色彩的資料,他只會報以神秘微笑:「沒有理論,但憑直覺。」
探索設計的尺度
雖是充滿實驗性的創作手法,卻在趣味和優雅之間找到平衡。Anton製作小凳子、桌几、檯燈等各種家具,然後隨著對機器的操作益發熟練,便開始讓作品「長大」,不僅包裹層次更緻密,高度也向上拉升。「原本是我們看著這些物件,但超過某個尺度後,卻瞬間變成由這些物件低頭俯視我們,這種變化非常有意思。」當作品需要人們抬頭,甚至因體積變大,而能容許於其間穿梭時,Anton認為就是從「設計」轉為「建築」的範疇,而中間那條曖昧的界線則教人玩味。
從發明機器至今數年的時間,已產出多達2、300件家飾,Anton不斷在顏色、大小、纏繞密度上進行各種嘗試。對他而言,創作就是一種研究方法,但目的地卻不設限。「如果你知道想要找尋什麼東西的話,或許那便不值得去尋找了。」他說。
Anton 快問快答
Q:最喜歡的顏色為何?
A:螢光,深黑和橘色。
Q:獲取靈感的方式?
A:每天的生活。
Q:你的創作關鍵字?
A:好奇心(curiosity)。
Q:你認為自己的作品是設計抑或藝術?
A:我覺得是用設計工具製作出的藝術作品。
Q:不工作時,從事什麼休閒活動?
A:滑雪,爬山和衝浪。我很喜歡大自然。
About Anton Alvarez
出生於1980年,畢業自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及斯德哥爾摩藝術工藝與設計大學。背景橫跨木工、建築、純藝術和室內家具設計。作品曾於瑞士洛桑設計博物館、倫敦設計博物館及V&A Museum等地展出,亦在邁阿密設計博覽會獲得好評。
Web / www.antonalvarez.com
INFO |《How long is a piece of thread?Anton Alvarez個展》
Date/02.26∼05.15
Venue/學學白色空間
Web/white.xuexue.tw
Text / 歐陽辰柔
Photo / 王漢順
via / 學學文創
【完整內容請見《LaVie》2016年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