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是追尋歐美藝界的脈動,關心透納獎得主和紐約MoMA 的最新展覽,卻很少了解鄰近的國度正發生什麼事情。現在東南亞不再沉默,從新加坡甫落成的國家美術館,聲勢正旺的藝博會,到旅居世界各地的創作者,我們看見東南亞藝術日漸繁盛,串聯起一片多元燦爛的美麗景象。
十五年的舉國耕耘
就像去年底東協經濟共同體(AEC)成立帶來的隱喻,如今藝術界亦不講求西方至上,而是回歸區域整合。作為東南亞發展最穩定的國家,新加坡自然成為與國際對話的最佳窗口。早於2000年該國政府的《文藝復興城市報告》中,就明確將文化列為國家發展重點項目,其後大力支持由前Art Basel總監Lorenzo Rudolf主持的Art Stage Singapore,以商業帶動藝術發展;建設亞洲首座國際級藝術收藏中心「文化自由港」(Singapore Freeport),吸引佳士得等跨國機構進駐;隨後又以北京798藝術特區為範本,擘劃聚集國外藝廊設點的吉門營房(Gillman Barracks);致力塑造為國際藝術之都的野心,不言而喻。如今,歡慶建國50周年的同時,新加坡也在去年底迎接擁有全世界最大東南亞藝術收藏的新加坡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正式邁向下一個里程碑。
與國際接軌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於開幕時曾對媒體指出:「如果造訪世界任一座偉大城市:紐約、巴黎、上海或倫敦,你會發現藝術文化深深融入其中,特別是在地的藝文機構。⋯⋯因為這反映出這座城住了什麼人,他們從哪裡來,以及他們目前身處何處。」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作為眼望整個東南亞的殿堂,從建築本身即彰顯對歷史的尊敬。美術館由兩棟建物構成,分別為前最高法院及前市政廳,經手改造的Studio Milou建築師事務所和發展諮詢集團CPG巧妙保存既有格局,以樹枝狀的支柱撐起包覆兩者的玻璃天頂,室內不僅光線充足,筆直延展的細長走道,亦賦予一種當代的視覺風格。
【延伸閱讀】專訪新加坡國家美術館策展暨典藏總監Low Sze Wee
豐富的藏品是此館最大亮點。前市政廳主要展示新加坡本土藝術,包括19世紀早期的繪畫、版畫、水彩,南洋畫派的重點作品,以及當代裝置、雕塑和錄像等。前最高法院則廣納菲、馬、緬、柬、越、印尼等各地創作,展現此區的多元活力。之後更將與龐畢度(CentrePompidou)、泰德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等進行跨館交流,藉此與一線藝術機構接軌。開幕短短兩週即創下17萬參觀人次,不難想見其受歡迎的程度。
從一座花園城市,至今蛻變為不可忽視的藝術之都,新加坡的崛起不僅彰顯東南亞地區日益受重視,也是一個國家長期深耕藝術的範本。相較之下,台灣位處東北及東南亞交界,如何加深與鄰近地區的對話和合作,找尋只有台灣才能扮演的角色,或許是亟欲標榜國際化的此刻,可以優先考慮的方向。
INFO |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Add/1 St Andrew's Road #01–01, Singapore
Text / 歐陽辰柔
via / National Gallery Singapore
【完整內容請見《LaVie》2016年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