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2025:想家計畫」研討會 共同開啟「家」的想像

「HOME 2025:想家計畫」研討會 共同開啟「家」的想像

十年後,我們將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2025年,十年後的我們,站在世界的何處?扮演著什麼樣的社會角色?而台灣的政治經濟、地理環境、社會結構又將如何變化?面對嚴峻的少子高齡化、生態環境異常變遷等議題,建築師又該如何回應此劇烈變化的未來?明日博物館計畫第六檔展覽《HOME 2025:想家計畫》回歸到人的最基本生活單位─「家」,聚焦於住居議題上,邀請社會大眾共同思考十年後的生活樣貌!

 

〈明日博物館〉展覽計畫是忠泰基金會自2007年起實踐明日美學的行動平台,更是一個因應社會及時代多變性而產生的博物館概念,持續探索充滿未知與挑戰的未來。《HOME 2025:想家計畫》作為第六檔明日博物館計畫,自2015年5月起,邀請阮慶岳、詹偉雄、謝宗哲等專業者組成策展團隊,媒合設計/建築專業者及中堅企業組成合作團隊,以創意構想結合研發產業鏈,共同針對臺灣所面對的各種社會經濟環境議題,探索未來的居住型態與環境,激盪出前瞻的革新方案火花。

 

首次公開階段性成果
「HOME 2025:想家計畫」研討會,在2016年2月27日、28日於實踐大學台北校區國際會議廳舉辦。首次對外公開過去一年多來建築師與企業間密切討論,進而產出的階段性提案內容。在兩日的研討會上,參與計畫的30多組建築師與企業合作的提案,依「台灣製造與美學」、「智慧生活與空間」、「社區與長期照護」、「創新素材研發」、「感知空間」、「資源與能源」、「共享與連結」共七個主題進行發表;並邀請香港M+博物館設計及建築項目策展人陳伯康、奇想創造董事長謝榮雅、小智研發創辦人暨執行長黃謙智、台北市產發局局長林崇傑,以及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副教授林盛豐、成功大學建築學系教授吳光庭、逢甲大學建築系主任及研究所所長黎淑婷、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龔書章四位國內建築系所教授,於各層面探討所有提案,引起現場兩日將近六百位人次的觀眾對於未來台灣居住的想像及發問。

 

十年,並非極為科幻的遙遠未來,也非一蹴可及,卻是科技日新月異而迅速變動,值得我們仔細省視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距離—這為建築師們設定了跳脫現下、卻又必須實際的提案背景。林盛豐在與談開端即提及,台灣明明擁有最前端的製造能力,卻在建築客製方面相當落後。「HOME 2025:想家計畫」的媒合企劃,刻不容緩。陳伯康則引用日本設計大師柳宗理所言「何謂日本性?在日本製作、為日人打造,即為日本設計」,勉勵企業及建築師找尋適宜時代、屬於自己的方式,為台灣產業的未來開發嶄新方向;詹偉雄應現場觀眾提問,進而建議:有關面對未來,絕非尋找一個完美的標準答案,而是允許自由,讓每個人創造最適合個人生命史的方案。鼓勵不限領域的所有人共同思考、跨界交流。

 

歧異多元的創意觀點
為期兩天的研討會上,眾多提案屢創新意。「台灣製造與美學」方面:邱文傑與強安威勝+構建築合作的「台客 你建築了嗎?」,思考都市美學,將違建合法化;曾瑋+林昭勳+許洺睿團隊與初鹿牧場的提案「消化器官 三隻小豬之家」,善用廢棄稻稈,打造利用資源、減低污染且可自行維修的草磚建材。「智慧生活與空間」方面:彭文苑利用3M機動性強的魔力扣,為年輕族群即將面對的多變生活與空間,設計「獨居/群居 HOME/PLACE」變化迅即的方案;平原英樹與中興保全合作的「編織空間的街屋」,將保全系統延伸成為有效操控個人與公共領域變化的操作介面,高效率且輕巧地處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和街屋運用議題;李啟誠與蔡東和的「Scenario Tracing – 空間紀錄」,運用O Plus Design的空間整合系統,記錄居住者的喜好及習慣,因應新增共居成員,自行調變出最合宜的新室內空間。

 

「社區與長期照護」方面:趙元鴻和台灣大哥大及通用福祉合作,以行動通訊與物聯網科技,提出體貼獨居者的「陪伴之家」;郭旭原+黃惠美著重於新光保全於全省皆有據點並結合醫療體系的優勢,連結便利商店的通路,為銀髮族群打造綜合健康與社交的「新光小客廳」;陳宣誠與秀傳醫療體系共創「載體聚落 PLUG-IN VILLAGE」,擬於鹿港打造全方位的健康潮間帶;辻真悟運用利永環球的感測技術,打造有感的建築「皮膚」,成為與居住者互動的「觸覺的住宅」。

 

「創新素材研發」方面:陸希傑與何炯德和國產建材實業合作「混雜登錄的棲居方式」,運用基改細菌改造混凝土,成為多元共存家庭成員的新居所;陳右昇與邱郁晨和佳龍科技合作「移動式核心住宅 Mobile Core House」:運用回收材,打造核心住宅移動車,又可拆解為各衛浴、廚飪等單元,置入老舊空間變身為新居所,為亟需住處卻又欠缺資金的年輕族群提供解決方案。

 

「感知空間」方面:翁廷楷與長虹建設的「中繼住宅的合作之家(寵物住宅計畫)」,以興趣為集居分類,渴望為特定族群找出有效慰藉的暫居所在;曾志偉運用春池玻璃的製造技術,設想將能自給自足、機能與靈性兼具的「山洞:類生態光學冥想屋」;和新光紡織共同研發自身即具結構能力布料的林建華,以「紡家計畫 Spinning House」提出可輕易變化空間氛圍的柔和建材。

 

「資源與能源」方面:吳聲明進階以水體運用新能光電的太陽熱能交換媒介,微型介入台北傳統的四到五層公寓,期盼一個改善老屋室內溫控的新景象。「共享與連結」方面:廖偉立與謝英俊推廣的「常民鋼構」合作,打造更輕便易組構的鋼構系統置入閒置空間,建構出「The Second City – 都市代謝構築計畫」;劉國滄以樹德企業招牌的收納系統,提出「家盒櫃屋 Garden Box」:易於移動組裝的低成本空間系統,將成為知識青年族群輕易通行於城鎮間的隨身住房;王治國與劉冠宏和長傑營造將於屏東打造「里港長傑工共集居」,將傳統騎樓空間垂直延展成為便於溝通、照護鄰里的新集合住宅;方瑋的「HOUSE BLOCK/積木之家」,運用台灣森科的CLT多層次實木結構材,以L型結構體創造室內外融和的宜居之家。

 

下一步?
而眾多提案的下一步又該如何發展?龔書章觀察,在清晰的主題分類之下,所有解決方案都因應時代性問題,而具有非常接近的大方向。唯建築師仍容易陷於自身領域的觀點,整體欠缺分岔出去的多樣性,故期許建築師們突破在計畫本階段對於未來投射的「再呈現」,再集中面對最為「挑戰」的問題點;忠泰基金會李彥良執行長留意目前建築師們的提案無極端的場景設定,故也無對於未來極端清晰樂觀或悲觀的解答。他期許所有參與者針對更為明確的問題,收集資訊、合作解題。然而此一狀況的不確定性,也印證「HOME 2025:想家計畫」策展委員阮慶岳所敘明:作為一個生產性、而非結果性的展覽,本計畫最期待的是此一過程當中,企業和建築師之間激盪,進而相互輔助、推進向前,甚至異業結合,將是最佳成果。

 

忠泰美術館開幕首展
參與「HOME 2025:想家計畫」的建築師提案將持續發展,並預計於今年2016年秋季以大型展覽呈現,而這個最終成果的展現,也會在即將於今年開幕的「忠泰美術館」中展出,作為美術館的首展。

 

忠泰美術館是基金會自成立以來持續朝向未來的目標與里程碑,在基金會即將步入十年的這個階段,宣示了基金會為了更美好的未來持續不懈的努力與投入。忠泰美術館將以「探索未來」、「城市建築」、「當代藝術」為三大主軸,不僅是一座能夠回應21世紀社會需求的新形態美術館,更是一個城市智庫,透過策劃各種型態的活動如展覽、演講、工作坊、論壇等,將過往累積的文化資源轉化為未來城市生活的能源,建構一座穩固開放的交流平台。

 

「HOME 2025:想家計畫」及忠泰美術館後續進展,將透過各類活動與觀眾溝通,敬請隨時關注忠泰基金會官網及臉書最新公告。

 

 

via / 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

±0 正負零沉浸式新品發表登場:剛剛好的設計,讓日常也成為一場生活風格展演

以「剛剛好 Just Right」為核心理念的日本設計家電品牌 ±0 正負零,於四月正式在台北舉辦2025新品發表,活動地點選於匯聚七大生活情境的實景攝影棚空間,從客廳、臥室、咖啡廳、無印風格工作區,到旅店客房與寵物角,將產品真實嵌入空間,透過沉浸式家居場景,將風扇、寵物家電、直覺3C配件自然融入生活,實踐無意識設計(Without Thought)哲學。

(圖片提供:±0)
(圖片提供:±0)

日本總公司品牌副社長小林祥悟親臨現場,分享20週年設計哲學,他以工業設計背景出發,深情表示:「我們設計產品,不是為了讓人注意,而是為了讓人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卻無法離開它的存在。這就是 ±0 20 年來堅持的設計初心。」

(圖片提供:±0)
(圖片提供:±0)

七種實景空間,實踐設計融入生活的每一刻

±0 透過真實空間七大主題場景——客廳、臥室、咖啡廳、無印空間、旅店客房、毛孩角等,首次展出三大主力系列新品,讓參與來賓實際體驗產品與生活動線、氣氛與風格的整合。其產品也為所有居家成員而存在,首次針對特別的家族成員毛孩設計的寵物家電系列——設計為毛孩而生,也為你守護日常。

 

(圖片提供:±0)
(圖片提供:±0)

此次發表新品包含:

  • 360度寵物空氣清淨機、智慧飲水與餵食機與吸毛機等,以靜音與濾淨為核心,滿足寵物與主人的共生空間

  • 直覺3C系列電源組合:專為數位游牧族設計的遊樂工作站,從數位產品供電的延長裝置為設計出發點,推出65W行動電源到100W延長變壓充電器與排插,提供極簡但有系統的科技配件整合

  • ∞自然風空間風扇系列|融合空氣力學模擬自然風,搭配日系線條與無線化設計。

(圖片提供:±0)
(圖片提供:±0)

品牌也宣布夏季活動:「±0送你去大阪世博雙人遊」,凡購買任一產品,每滿1,000元即可獲得抽獎機會,並開放社群分享或轉發貼文參與抽獎,邀請全民一起以風格體驗「剛剛好」的生活設計。這場新品發表會不僅是一場產品發表,更是一場「空間感知與生活設計的展演」。

資料提供|±0 

一週三天的美味探索,CRÈM正在顛覆你對鮮奶油甜點的想像

因為甜點太過出色,被美食老饕們讚譽-CRÈM是一家被火鍋耽誤的甜點店,一開店就能在一小時內完售的佳績,足以證明CRÈM的甜點就是如此美味地讓人想要擁有。

週週限定三天,藏在靜謐山洞裡的甜味

在松菸的靜巷內,閃耀著一抹溫暖珊瑚色的橘光,整個空間猶如一座靜謐的山洞,吸引著人們的目光朝它邁進,一窺究竟這是一間什麼樣的店?

站在門口,馬上一陣香甜撲鼻而來,這是初衷小鹿火鍋餐廳旗下的新甜點品牌CRÈM,每週三天限定限量,超越等待值以上的美味。

甜點品牌CRÈM

堅持用心傳遞的美味 用鮮 • 奶油展現甜點藝術

原本只能在火鍋店裡品嚐到的精緻甜點,因深受好評而成為了推出新品牌的契機,加上CRÈM對於鮮奶油的專業知識與對味覺的偏執,以及不一昧的追求頂級奶油的使用,而是用職人般認真地探究精神,將鮮奶油與不同的食材搭配後,研發出多款搶手的鮮奶油甜點,更有別於一般傳統的圓形設計.採用四方體的型式,在製程上更加費工,一次又一次的調整下,創造出每一款鮮奶油甜點味覺上的平衡與極致風味,完美展現入口後豐富的層次感,享受唇齒之間絲滑的甜味外,同時也能欣賞如藝術品般的精美視覺。

CRÈM
小四方系列-純粹系列:看似平凡簡約的外觀,內藏著不平凡的頂級原物料與奶油搭配而成,創造出純粹黑、白、 抹茶、草莓。

不只味蕾享受,由內而外到包裝,藏在細節裡的巧思

用溫暖的珊瑚橘與低調沉穩的黑色,勾勒出四方體的高質感包裝線條。CRÈM不只認真地對待甜點,也真心地對待每一個愛上這份美味的每一個人,方盒內附贈的不鏽鋼刀叉,還有專為點綴儀式感的火柴盒,每一處都可以看到CRÈM的精心設計展現對美的堅持。

CRÈM

CRÈM更結合AR技術,打造一款「實境故事卡」,讓祝福與回憶在卡片中生動呈現,讓祝福更立體更有溫度,富有創意的方式,讓每個瞬間都值得被珍藏。

CRÈM甜點訂購方式

門市限定系列(小四方系列 聖多 M I N I

日 供應,營業時間 1 2 0 0 - 1 9 0 0

慶祝蛋糕( 4 6 8 吋蛋糕 )

週一至週日( 5天以上預訂 )

門市限定系列 | 線上預訂

每週 (二 )

13:00 instagram 精選公告本週菜單(如無菜單料理的概念, 每週菜單都不同 )

22:00 開放線上預留, 部分保留給門市購買

圖片提供 | CRÈM 文字整理 | S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