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式全方位日本攻略:《秋刀魚》 台式全方位日本攻略:《秋刀魚》](https://wowlavie-aws.hmgcdn.com/files/article/a0/7990/atl_m_160007990_442.jpg)
這麼紮實的刊物竟只由三位年輕女孩製作,聽到的人想必都會瞪大眼睛。但主編頤華的眼神始終堅定:「我們希望讓讀者知道,台灣也有能力做這種雜誌,而且每期的風格都不一樣!」
從台灣角度理解日本
《秋刀魚》是首發於2014年的雙月刊,由黑潮文化旗下關注台灣地方發展的《藍鯨》雜誌團隊創設,原本希望兩刊並行,後因人手不足而將氣力專注在《秋刀魚》,如今已是日本文化粉絲必收的私房讀物之一,不僅資訊與日方同步,選題、設計上也能看出編輯下的苦功。頤華認為,相較於歐美,日雜一如其民族性格,是標準的資訊整理狂,且能幽默處理各種主題。創刊初期,他們也曾渴望做出和日本一樣的讀物,但做到三、四期時,卻萌生另一種想法:希望它能扮演台日交流的角色。
「取名作『秋刀魚』,一方面因為牠與日本國土形狀很像,另一方面則因日文發音sa-n-ma其實也和台語一樣,亦即這是兩邊人民都能共同了解的語言。」
儘管在台的日本達人很多,但大多從旅遊或飲食等各自喜歡的角度切入,而較少全面理解這個位在島嶼北方的國度。翻開《秋刀魚》,最前面的欄目「47新聞」嚴選日本47個府縣的最新情報,正是期盼除了東京或大阪,讀者也關注該國各處發生的事情,提供一種橫向連結。每期的專題報導更從飲食娛樂到東奧場館爭議等嚴肅主題,都能納入討論。辛苦的結晶不僅讓台灣讀者驚艷,過去亦曾登上日本東方書店東京分店外文雜誌排行榜第一名,顯示日本人對這剖析家鄉的異地刊物也相當買單。
頤華強調, 編輯時不能退讓的事情,即一定要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挑選真正喜歡的東西,才能說服讀者。例如製作銀座專題,主畫面竟不選高級商店街,而是攝影師意外發現從轉角探首的邱比特雕像。「我們想表達在銀座處處有驚喜,但它們又都已有相當歷史。」或找來四個日本首屈一指的時尚品牌,欲拍充滿未來情境的照片,最後卻跑到行天宮算命街取景,因為「算命就是預言,同樣充滿未來感」!無數細節,都彰顯特屬《秋刀魚》的幽默與巧思。
留下值得保存的事物
儘管兩方經社景況有所差異,但過去幾年日本年輕人對政治和政府冷感的情形,與台灣其實很像。頤華觀察,如今日本新生代工作者已不迷戀進入大公司,許多人選擇創業,那種既成事物逐漸鬆動、新機會萌芽的情況未來還會更多。而《秋刀魚》則將持續追蹤這股動向,把最原味的日本有觀點地呈現給讀者。「書是作者的理念總和,而雜誌則是理念的無限延伸。」頤華笑著說。在數位時代用紙本留下值得保存的事物,才是作為編輯的最大成就。
Text / 歐陽辰柔
Photo / 張藝霖
Via / 秋刀魚
【完整內容請見《LaVie》2016年03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