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旅行過最愛的城市之一,我想,是因為它的個性如此強烈鮮明,那麼奮力的用獨特的姿態展現自我,無論是優雅、詼諧、沉靜、迷人,或是叛逆、吵雜、現實、尖銳的,都讓我深深著迷,流連忘返。也因此,縱然介紹紐約的旅遊書已琳瑯滿目,但依舊想用自己的語言和意象詮釋:為何,旅行紐約?
遊走在歷史與現今的脈絡,高架鐵道公園
如果說,能夠把破損、荒廢,但又具有懷舊意義的痕跡化身成美麗的事物,我想,那非The High Line Park莫屬了。步行在這條最初建於曼哈頓肉類加工區,運送肉品的高架鐵道上,不禁驚嘆這設計和化腐朽為神奇的創造力,在這,能夠用最不被打擾的方式,悠閒,緩慢地俯瞰著環繞四周的曼哈頓西城風情,無論是隱身在舊工廠的時尚小店;傍晚灑滿夕陽的哈德遜河;附近牆上的斑駁塗鴉,或是讓遊客放慢腳步的木製躺椅,都讓人能夠不疾不徐的將這360度的視覺印象,深深的烙印腦海,如果旅行時間夠寬鬆,來高架鐵道公園走一趟這兒迷人的白天和夜晚吧!
望不膩的天際線,布魯克林橋公園
Brooklyn Bridge Park,是我最喜歡瞭望曼哈頓的角落,從黃昏至夜晚,夕陽西下至夜色朦朧,橘紅至靛藍色,天際線由天色所映襯出千變萬化的面貌,瑰麗的令人久久不捨離開視線。望著來來去去的遊客,紐約客,不禁想著,我們雖來自不同背景,不同文化,存在不同地價值觀,卻在相同地城市流浪;遇見;迷失;還有找尋。或許,我們都迷惘著下一個階段的目的地,只知道,要用力抓緊,此刻。在曼哈頓河邊,我問自己:想要什麼,在這座多變的城市中?回來台灣街頭,我仍持續尋找著答案。
努力掙脫壓迫的,自由女神像
我們在緊繃又混亂的體系中,貪婪地感受有限的自由;努力的搏鬥,是因為現實所迫,因為適者生存。因此,當搭乘著渡輪,親眼見到藍空下無畏的自由女神像時,內心的衝擊難以形容,期盼著,某一天擁有的是全然,不被剝奪的自我。
單純散步也很美好的,村子
對紐約的回憶很多元,而漫步於紐約客口中的「村子」裡,便是其中一深刻的時間軸。格林威治村和西村合稱The Village,又號稱「反派文化」的大本營,在20世紀60年代的當時,融合交雜著,藝術、文學、音樂、前衛等文化,聚集嚮往著波希米亞、烏托邦精神的藝術家,流連於咖啡館或酒吧,尋找他們渴望的靈感和自由,當然部分通宵達旦的場所,難免充斥著毒品和酒精的迷惑,頹廢的生活和挑戰社會框架底線的這群,雖出了很多知名的藝術家,但也同時被戲稱「垮掉的一代」。隨著世代變遷及租金飆漲,這些藝術家漸漸遷離至別的地域,重新開創屬於另一個時空背景的文化。
沿著紐約大學、華盛頓廣場、克里斯多福街、慾望城市裡凱莉的家…,慢步的村子雖已搖身一變,成為價格不斐的區域,困難窺探專屬於那個年代的反抗、衝突,與美好,但隱身在街道和建築中的片段指標,依舊留下了不可抹滅的動人意義。
無可取代的經典,布魯克林橋
記得,和Brooklyn Bridge第一次見面的那天,天空灰灰的,飄著點小雨,讓旅行前,期待此景點已久的我,內心有些失落,但或是氣候的緣故,遊客不多,正好讓我們緩慢地,放慢腳步感受這座經常出現在電影畫面,交織著不同愛情故事,或是被怪獸侵襲的浪漫與驚恐。
不知為何,腦海裡突然浮現這段話:Don't forget why you walk so long to get here。是的,我們太容易,被外在環境所影響,而遺忘最一開始的嚮往或初衷,我提醒著自己,不能放棄,因此,在旅行結束前夕,再次造訪了這座經典,美麗的設計,而那天迎接我的,是燦陽,還有一望無際的藍天。
當然,隻字片語是無法道盡紐約的獨一無二,一起期待:為何,旅行紐約?第二篇章吧!
Text、Photo / 尋找,在旅行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