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米蘭】米蘭國際家具展今日開幕!不可錯過的10大趨勢報你知

米蘭國際家具展今日開幕!不可錯過的10大趨勢報你知!

世界三大家具展之一的米蘭國際家具展Salone Internazionale del Mobile,在今日開幕了!與德國科隆家具展及西班牙瓦倫西亞家具展齊名,是全球家具、建築、燈具、設計、居家等設計專業人士必朝聖的重要活動。今年於2016年4月12日至4月17日在米蘭國際展覽中心舉辦,此次共有2310個參展廠商,將有超過160個國家的品牌及設計團隊前往參與,如此盛大的活動,身為設計迷的你又怎麼能錯過呢?

 

再次盛大舉行的2016米蘭國際家具展與米蘭設計周,同樣令世人期待,而今年知名生活設計網站Dezeen更列出了10大趨勢,讓我們來看看此次的重點有哪些吧!

 

建築女爵士的精彩作品

於3月底不幸離世的建築女爵士札哈˙哈蒂Zaha Hadid 雖然讓世界少了一位建築奇才,卻也替我們留下了不少傑作,除了建築作品外,許多與Zaha Hadid 聯合打造的設計品都即將面世,除了與知名義大利品牌Sawaya & Moroni合作的桌子外,珠寶作品更是令許多人望眼欲穿,與Georg Jensen 一起打造的最新飾品充滿了女王般的氣息,勢必造成搶購風潮。

 

兒童家具當紅

今年的兒童家具設計,可以說是當紅炸子雞。人們越來越注重兒童教育,也對於小朋友的生活越來越重視,日本設計工作室Nendo 與義大利家具品牌Kartell 共同推出的彩色搖搖木馬椅瑞典設計工作室Front 為Gebrüder Thonet Vienna 設計的彎木搖搖木馬以及Kartell 推出的彩色透明桌椅,都讓人看了心情愉悅,連大人都會喜愛!

 

為忙碌的生活而設計

現代人的忙碌,早已毋須多言,在匆忙的生活節奏中,需要能替我們節省時間、有效率的幫手,德國設計師Thomas Schnur 的網格設計收納系統,便是最佳範例,簡單的設計,彷彿是生活中常常能見到的物件,由Studio248 設計,隱藏輪子的儲物櫃,讓物件變得更加美觀且實用。

 

為難民而設計

此項完全獨立卻是世界許多設計師關注的議題,便是歐洲難民危機。許多設計師們希望能有更多人關注,因此將設計與難民問題結合,例如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學生所設計的帳篷外套,這件外套不僅可以成為睡袋、防寒外套更能架起成為帳篷。

 

引人注目的中國設計品牌

來自中國的neri& hu 如恩設計工作室已是國際家具展上的常客,而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具及居家品牌皆在國際家具展上引起眾人矚目,當中Frank Chou design 周宸宸設計工作室、3D列印設計工作室極致盛放XUBERANCE等原創中國設計品牌都將在此次展覽上大顯身手,日本堀雄一郎在中國創辦的設計品牌Stellar Works 更將首次於米蘭國際家具展上亮相,讓許多人對於東方設計更加期待!

 

複合式素材正流行!

近來受到設計行業歡迎的複合式素材:Jesmonite即將成為重要亮點。Hilda Hellström 更於倫敦知名Ace 酒店以此材料打造了一組裝置藝術,而設計師品牌Ariane Prin 也以此素材打造了一系列的家居用品,這個樹脂複合材料,在設計師的手下宛如有了魔力一般,即將席捲設計世界。

 

無人機的應用

在許多設計師及建築師眼中,無人機早已不可或缺,為了能更加全方面地展示設計作品,無人機能做到許多一般攝影無法辦到的事,知名丹麥設計品牌HAY以及英國設計師Lee Broom 更透過無人機完整地展現他們的最新裝置設計。

 

彩繪玻璃的耀眼奪目

受到許多人歡迎的素材,還包括了透明彩繪玻璃。在許多人的印象中,這材料似乎還只能出現在教堂的窗上,然而知名設計施Campana 以及Patricia Urquiola 都對於彩繪透明玻璃相當喜愛,無論是玻璃櫃、矮櫥、屏風或是桌椅,都受到許多人的歡迎。

 

辦公家具再變化!

對許多人來講,沒什麼挑戰性的辦公家具時代已經結束了,為了因應人們的需求,設計師們早已踩進辦公家具的領域中大玩特玩,被人們認定一程不變的辦公家具,出現了越來越多新花樣,例如英國家具品牌Ercol 的最新辦公家具系列,以及荷蘭Lensvelt Contract Furniture 的Boring 辦公系列家具,都讓人眼睛一亮。

 

品牌營銷再晉級

無論是什麼樣的設計品牌,行銷是絕對不可少的,雖然近年來米蘭國際家具展的商業化越來越嚴重,但也的確在此讓我們看見了更多與眾不同的創意,各品牌也竭盡所能地攫住人們的目光,好與不好也許就是一體兩面,讓我們用更正面的角度檢視並看待這些來自全球的好設計吧!

 

米蘭國際家具展:

自1961年開始,米蘭家具展創辦至今已經55年,各式各樣的品牌展也相應而生,將全世界建築、家具、配飾、燈具、電器等設計囊括在內,引領世界潮流,更於2000年同時舉辦了米蘭設計周後,將「設計」的各種面向更加完善,成為一個完整的米蘭地區的設計展覽活動,也因此每年的4月,便是米蘭最熱鬧的時候!年年舉辦的除了居家家具展,便是裝飾配套展,每兩年舉辦一次的則為燈具展、辦公家具展以及廚房家具展,當中燈具展及辦公家具展為奇數年舉辦,廚房家具展則為偶數年舉辦。

 

 

Text / Irene Hsu

via / Dezeen

以毛孔為發想,造水霧繚繞的幻境!北美館2025 X-site計畫首獎《毛孔城市-佔領計畫》

北美館2025 X-site計畫首獎《毛孔城市-佔領計畫》!以毛孔為發想,造水霧繚繞的幻境

2025年夏天北美館戶外廣場展出作品敲定!一年一度的X-site計畫本屆由表層工作室《毛孔城市-佔領計畫》奪得首獎,其將人體散熱機制「毛孔」概念擬態於建築設計,以金屬結構搭載3D列印噴霧裝置呈現作品——從有形的地景到無形的水霧,宛如城市中的微氣候地表系統般,緩解都市的熱氣滯留與循環。

北美館2025 X-site計畫首獎《毛孔城市-佔領計畫》!以毛孔為發想,造水霧繚繞的幻境
(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X-site計畫:美術館廣場的空間再想像

北美館自2014年啟動X-site計畫,每年公開徵選以戶外廣場為基地、當代藝術與建築美學為核心的臨時性裝置提案,期待激發人們對於空間的再想像,十年來已發展為台灣新銳建築與藝術創作者的重要舞台。近年來,X-site計畫積極推動對於環境永續、減廢再生的討論,本屆亦鼓勵參賽團隊整合減碳方案與節能規劃,最終徵得的37件提案多數反映出低碳、再利用、淨零等綠色建築概念,同時凸顯與環境意識交融的跨域創作型態。

北美館2025 X-site計畫首獎《毛孔城市-佔領計畫》!以毛孔為發想,造水霧繚繞的幻境
2024 X-site計畫首獎《林木林》。(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以「毛孔」為發想的霧繚繞之境

2025年X-site計畫首獎由《毛孔城市-佔領計畫》奪得,創作團隊表層工作室以人體最基本的散熱體制——毛孔——為發想,企圖將毛孔轉化融入建築設計,創造出具「透氣性」的公共場域。為回應本屆的永續主軸,團隊使用輕質的回收鋁材打造主結構,並在大範圍的鋪面上,透過3D列印打造噴霧裝置,讓地景與水霧交織於城市廣場形成如微氣候的地表系統;成品也將呈現光影、風向、濕度與溫度的變動,進而打開觀眾的身體感知,重新定義北美館廣場與人之間的互動行為。

北美館2025 X-site計畫首獎《毛孔城市-佔領計畫》!以毛孔為發想,造水霧繚繞的幻境
(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建構觀眾與永續議題的對話路徑

值得一提的是,表層工作室大量使用回收材料:以重量計算,建築使用到的材質近四分之一來自回收材料,包含以寶特瓶環保紗材質製作的布質鋪面等;總重量約一半的材料可被再次使用,其中部分可作為永續使用的街道家具,甚至兼具照明燈具的功能。

北美館2025 X-site計畫首獎《毛孔城市-佔領計畫》!以毛孔為發想,造水霧繚繞的幻境
(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展期結束後,噴霧裝置也可完整拆卸並重複組裝,甚至成為其他裝置藝術、景觀照明等作品的元件,藉此減少耗材的環境負荷,並提升在地回收材料利用率,建構出營造面的共生循環。《毛孔城市-佔領計畫》透過大範圍的城市實驗地景,讓美術館廣場從單純穿越的步行通道,得以延擴出觀眾與永續議題的對話路徑。

北美館2025 X-site計畫首獎《毛孔城市-佔領計畫》!以毛孔為發想,造水霧繚繞的幻境
(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X-site得獎作品的形式突破

評審團指出,有別於過往X-site著重在單一建築量體或物件的形式,本屆奪得首獎的《毛孔城市-佔領計畫》是利用小型物件構成的大尺度格網系統,創造出有密度、有節奏的嶄新空間經驗,進而去對比原本單一的廣場,水霧系統也具有高度的開放性與可親性。

「該作品從點線面、空氣、以自然光線投射到數百個物件所產生的不同陰影,及物件會隨著風向飄散而佔領場所,讓人感受到無形的動態感與呈現出四度空間體驗——作品本身的動態性,讓民眾與作品產生深度的互動。」

北美館2025 X-site計畫首獎《毛孔城市-佔領計畫》!以毛孔為發想,造水霧繚繞的幻境
資料、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百年台灣,人文風華:《薰風》的金鼎之路

數位洪流席捲全球,在這個紙本閱讀黃金時代彷彿已成過去的嚴峻時刻,《季刊薰風》憑藉獨特的內容定位及精緻嚴謹製作,不僅在如一股清流般在紙本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更榮獲金鼎獎「人文藝術類」殊榮,成為台灣文史雜誌領域典範。這項殊榮的背後,是發行人黃志成及編輯團隊對台灣文化傳承的堅定信念與不懈努力,期望透過《薰風雜誌》,重建台灣大眾史觀。

《薰風》
薰風第26期「百藝齊綻你所不知道的臺中文化城」

《薰風》的成功並非偶然,而是深思熟慮、精心策劃的結果。它以獨到視角,深入探討、梳理台灣的歷史文化及脈絡,並以極高規格的知識含金量、藝術裝幀設計,呈現一本兼具學術價值與究極美感的雜誌。從發行人理念、內容規劃,及製作流程三個面向,跳脫文史雜誌框架的限制;為「老派」又「浪漫」的紙本,端出任何形式皆無法取代的重磅閱讀份量。

《薰風》
藉由各期《薰風》季刊,讀者可以窺見台灣社會在日治時期日新月異的蓬勃發展。

熱情、堅持與對台灣文化的深厚情懷

《薰風》的成功,與發行人黃志成的理念密不可分。一直以來,黃志成對紙本媒體的獨特價值深信不疑,他認為紙本雜誌具備數位媒體難以取代的「安神作用」及「收藏價值」,尤其在資訊爆炸的當代,「拿到一本喜歡的書,你終於會靜下來,然後把手機擱在旁邊」,這份寧靜和專注的閱讀體驗,既是數位時代裡的珍貴資產,更是推進紙本持續向前的動力。懷抱對台灣文化的深厚情感,《薰風》並非流於表面地呈現歷史事實,而是試圖引導讀者深入思考歷史脈絡及與當代社會的關聯性。黃志成說:「我們希望這個刊物是會流傳下去,將來被回顧、珍惜。」這份對文化傳承的願景,是《薰風》得以持續深耕台灣文史的根本動力。尤其,編輯團隊對內容的嚴謹和正確性,更是吹毛求疵,在作者遴選和稿件審核上都相當嚴苛。「我們希望撰稿人在《薰風》的文章都是沒有發表過,縱使這個議題寫過,他也要依照設定的主題重新撰文。」黃志成強調,這份對品質的執著,也反映在其高昂的稿費和圖片授權費用上,即使這意味著雜誌長期處於高成本、低利潤的營運狀態。「《薰風》希望能保留老照片的復古感和文本質量,也重視讀者能攤平閱讀的舒適性,所以選用高成本的手工裸背膠線裝及日本進口紙張和油墨。……我們全部都沒有任何商業廣告,純以銷售量為營收來源。」 黃志成這麼說。這席話,精準地突顯《薰風》製作上的頂尖嚴謹規格,更展現了發行人寧可犧牲經濟效益、也要追求卓越品質的堅定決心。

《薰風》
《薰風》發行人黃志成
《薰風》
《薰風》嘗試跳脫文史雜誌框架的限制,選用高成本的手工裸背膠線裝及日本進口紙張和油墨,在保留老照片的復古感以及文本的質量,同時翻玩版面。

以細膩視角,重新詮釋台灣文史

《薰風雜誌》的內容規劃,以獨特視角,深掘台灣文史的豐富內涵。它摒棄傳統以政治或重大事件為中心的歷史書寫模式,轉而聚焦於細膩的生活面向。雜誌涵蓋議題,從日治時期的基礎建設(例如:水道、鐵路)、產業發展(例如:鳳梨罐頭產業及藺草編織業)、教育改革(例如:現代化教育體系)、娛樂生活(例如:劇院、溫泉的興起)、醫療衛生等面向,皆透過圖片、文獻以及各領域的專家學者專業分析,構築出更為立體、更富意象的歷史圖像。值得一提的是,《薰風》亦深入探討諸如日治時期臺人文化組織的結社、農民抗爭運動,以及台灣人對海洋文化認知等較少被關注的議題,陳述獨到選題目光及挖掘被遺忘歷史的決心。這些主題絕非憑空臆測,而是經過團隊縝密討論和嚴謹考證的成果。「我們同時會執行兩到三期雜誌議題,隨時都在檢討明年、後年的主題。找來的撰稿人也都是很多人心目中的重量級作者!」黃志成這麼說。正是這份對歷史的嚴謹態度,以及對史料真實性與權威性的堅持,讓《薰風》在眾多文史刊物中脫穎而出。

《薰風》
宜蘭頭城盧纘祥故宅,圖片提供: 《薰風》發行人黃志成)
《薰風》
薰風發行人黃志成先生演講留影 圖片提供: 《薰風》發行人黃志成

金鼎獎的榮耀與文化傳承使命

連續三年入圍及連年獲得金鼎獎殊榮,《薰風》不僅展現其卓越的內容品質,也成為台灣文化傳承的重要平台。《薰風》不僅在內容上精雕細琢,設計團隊也勇敢突破傳統知識類書籍的排版框架,將內頁的圖文配比調整至接近一比一的美學。例如,在六頁的3000字文本中,會搭配1015張圖片,以降低文字的密度,使閱讀變得更加舒適與愉悅。這樣的設計不僅讓讀者深入探索台日文史,還在視覺上提供了一場享受,讓文史的探索不再是沉重的負擔,而是一場輕鬆的穿越旅行。隨著每期《薰風》季刊的發行,雜誌逐步揭開從清朝統治到日本殖民時期的台灣歷史,讓人們得以見證在日治時期,這片土地如何經歷翻天覆地的變遷,展現出其蓬勃的社會發展與文化交融。透過這些精彩的內容與創新的設計,《薰風》不僅記錄歷史,也在每一頁面中喚起了對這段往昔的共鳴與思考。

《薰風》
薰風往期精彩刊物 圖片提供: 《薰風》發行人黃志成

-看更多第48屆金鼎獎入圍及得獎名單:https://gta.moc.gov.tw/home/zh-tw/listofawards

-字裡行間 悠遊穿閱-第48屆金鼎獎入圍暨得獎作品線上書展 精彩上線:https://linktr.ee/gta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