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這個字,讓生活中的「確幸」不再只是自己所擁有,而是一種與人們「共同分享的幸福」。人類在社會中互助合作的能力,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英國詩人John Donne(約翰多恩)更在17世紀寫下:「沒有人是座孤島(No Man is an Island)」的詩句。過去,分享是主要的經濟體,隨著網路崛起,分享的概念又再度興起,在這個世代,許多千禧世代出生的年輕人有著對公民義務強烈的責任感,也因此,許多人開始以「共享」的角度,去觀看生活中的一切,例如共享空間。
於紐約起家的新創公司WeWork,便是以此概念出發,專門打造共同工作空間。自2010年興起的WeWork 從紐約開始,至今已拓展至全美共65個據點,並開始拓展至世界各地,旨在打造創新且自由的工作環境,提供人們不同卻又相同的工作氛圍。這樣的空間內,不只是一張辦公桌椅這麼簡單,除了一般辦公室內有的會議空間,還有提供休息的沙發區、點心區、茶水間、遊戲間,各自獨立的小辦公室內,卻又能保有各自工作隱蔽性,讓許多人都相當喜愛,今年WeWork更預計進駐亞洲重點城市,北京、首爾、香港等。
但在此之前,看重「共享」的WeWork 先推出了同樣以此概念出發的WeLive,以年輕族群為主,提供另類租房服務。幾乎是一種酒店式公寓的概念,WeLive和WeWork 一樣,以靈活的租期、自由的空間氛圍為主,提供房客一個宛如拎包即刻入住的租屋環境,除了每個人的房間外,更提供一系列完善的公用空間。廚房、洗衣房、浴室、客廳,更有健身房、酒吧等完整的設備,讓住進這裡彷彿住在酒店一般。
目前於紐約的WeLive 最便宜的床位月租為1375美元,獨立房間則以2000美元起跳,不僅可以是一處住所,更可以是個人工作的空間,幾乎所有生活中一切所需,在這裡皆可擁有。與一般租屋不同,WeLive 看中的是年輕人勇於嘗試且樂於分享的特性,因此WeLive 也鎖定了這群還沒有穩定下來,但對於生活有所要求的自由創業者。
這樣的模式讓許多人聽了心生嚮往,但目前還沒有消息傳出會來到台灣的WeLive,若是你已經不想等待,其實台灣也有這樣類似的空間。同樣在台灣開始正視居住正義的議題時,許多年輕人開始嘗試著手行動,以一種分享經濟的模式,帶出租屋空間的可能性。台北市中心,由台大城鄉所學生潘信榮與不同領域的朋友一起出資與合作的「玖樓」,即是一個將「空間共享」與「家」連結的租屋平台。2015年成立,由潘信榮、王維綱等一群年輕人共同經營的共生公寓與共同工作空間。目前在台北市區有五間實驗中的「共生公寓」,將傳統的住居方式延伸至各個空間,如將客廳轉化為共同工作室,將廚房開放共食聚會,將家裡空出一間臥房接待國際學生或出差的商務人士,或是將陽台改造成可以唸書兼喝咖啡的空間。
如果你正是那勇於嘗試、樂於分享、期望能在年輕時碰撞的過程中,打磨出一種自己心中的生活型態的人,也許共享生活的方式,是一種不錯的新嘗試。
【延伸閱讀】
Text / Irene Hsu、Celia
via / Dez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