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有些人追求規律工作狀態;有的則是崇尚彈性作息,Look Luke 手做甜點共同創辦人蔡逸軒(Willie)會走上自營品牌之路,就是他太熱愛自由了。Willie 說當設計師時,不斷思考自己的生涯規劃,他知道自己對工作的願景是奪回自由彈性,加上設計性格討厭被勉強,陰錯陽差的際遇下,毅然轉換身分,從受雇於人轉身為自由工作者。學設計出身的他,如果以為他單靠此技能就勇敢離職,那就錯了。因為他才華洋溢到令人有些妒忌!圖文設計、文案創意只是基本工,從靜態攝影、文字撰寫、手做糕點到社群經營的品牌操作,每一項能力,讓他離職後仍不斷接獲合作案。
會說他身分轉換是陰錯陽差,因為他現在的合作夥伴鑽研咖啡已久,一直想在台北開設實體店。但開店本來沒在他的計畫中,Willie 自知如果在台北開一家沒有特色、缺乏策略的咖啡店勢必很難生存。所以他決定先從網路著手,他開始在個人臉書分享手做甜點圖文,加上那年某個朋友開店,需要定量的甜點外燴,新身份新嘗試便順水推舟進行著……
品牌調性強調真誠 社群行銷靠感染而非說服
一個東西的內涵需要在溝通過程中去豐富,所以我很反對用呼口號方式經營粉絲團。品牌溝通應該是感染而非說服,感染則需要透過很多枝微末節的體驗,所以口號不應該是一種工具。Willie 過去的設計工作常接觸到品牌規劃,他清楚傳統的廣告操作有制式的SOP,例如品牌願景、定位語、核心精神,靠一句Slogan 當作武器,快速強化消費者的印象。但在社群時代此方法可行不通,現在內容行銷開始蓬勃,如果不斷靠打口號消費者會疲乏,所以需要更多角度、方式讓消費者認識品牌。
Willie 說Look Luke 目前非常強調「真誠行銷」,人跟人的善意溝通是他經營品牌過程相當重視的一環。尤其販售甜點蛋糕,吃食這件事從心理學角度出發,往往人都其實相信別人製作、服務的食物,絕對比自己做的好吃,而這也牽起人跟人之間的微妙關係。
自己經營粉絲團,Willie 也感受到不投放廣告情況下,貼文觸及率近一年明顯下降,所以需要不斷有新花招。然而免費的網路資源最貴,所以在經營策略上,針對節日或季節性的販售活動,他靠四部曲銷售心法:預告、訂購、快要截止、正式截止,每個環節加上一點挑逗消費者的文案,都能帶進訂單。
除了臉書,Look Luke 亦積極經營 Instagram,Willie 觀察IG 上的使用者年齡比臉書低,平台不適合經營銷售,反而能打造形象風格。IG 是圖像思考,加上頁面滑速太快,所以品牌照片要慎選,好感度才會提升。Willie 自己耗費時間蒐集道具、規劃圖像調性,無形中強化Look Luke 風格,同時帶來額外接案機會,目前已進行N.Y bagels、KIRIN 午後の紅茶、Good cho`s好丘 夏日小山丘甜點等合作案。
專屬自己的互養機制 閱讀是整合能力的養分來源
不論創業或成為自由工作者,大家一定會關注「錢從哪裡來?」Willie 說他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互養機制」:主業與副業的循環互利模式。自由工作者的身分,Willie 主業是經營Look Luke 甜點銷售,副業是設計、攝影接案。儘管每個月甜點販售有固定KPI,但他求質不求量,同時他把一些時間投資在副業,平面設計是他的優勢,一來省下品牌設計的外包費用;二來透過設計特色,讓Look Luke 品牌在網路獲得廣泛曝光。
也因設計風格受外界肯定,接連獲得不同領域的商業機會,像是異業品牌攝影案、出版社商談出書,這些額外獲利就能養回本業。Willie 說如果當初隸屬公司體制下,個人品牌很難被外界注意,但自己出來創業,明顯感受個人設計被市場看見,一旦有口碑商機就源源不絕產生。
大家一定會好奇,究竟如何把自己訓練成同時擁有寫作、攝影、設計、行銷甚至是製作甜點的技能?Willie 謙虛說,自身創作的核心價值來自樂於「分享」。生活中遇到美的事物,自然就想透過拍攝、文字記錄分享給更多人,這對個人品牌是一種「輸出」。而「輸入」的養分來源則是來自廣又深的閱讀,已是個老男孩的 Willie 回想年輕時便投資時間鑽研日常美學及讀書,過往的藝術詩意自然成創作底蘊。
事業下一步串連 O2O 打造獨有風味咖啡店
除了透過網路與消費者溝通,Look Luke 平時也利用產品面交,以及每個月一次的四四南村市集活動,傾聽消費者聲音。Willie 回想每次市集聚會,他說市集內是一群特殊的客群,他們相對友善,但又會直白告訴你商品的感受。這樣的不期而遇及消費故事,自然是內容行銷最好的體驗素材。
Look Luke 下一步預計在今年開設實體店,Willie 認為他是個講求空間體驗的人,當使用到一個好餐具,身體會自動把這個觸感體驗記憶下來。從網路出發,這一路走來,與事業夥伴逐漸勾勒出實體店的具體樣貌,因為他們追求Look Luke 不該是那種可複製的連鎖店風格,從器皿、家具、桌子都是Willi e親自到世界各地蒐集而來。我們相信Look Luke 開店後,一定有說不完的日常故事在街角流傳著。
via / DGcov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