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街友、街賣、剩食等看似沒有關聯的字眼,卻因為三位參與太陽花學運的年輕人,用愛心將這些概念相互聯結,並吸引志工幫助弱勢族群找回生命的尊嚴。他們的創意做法,讓人覺得——是的,這世界就需要多點可能性來翻轉!
「如果你曾深入了解這群在社會底層生活的人,你就不會稱之為『拾荒者』或『街友』,應改為『資源回收者』及『街上的大哥大姐』,關係比較對等,推動街頭計畫時也比較有幫助。」人生百味的共同創辦人之一朱剛勇(阿勇,本名朱冠蓁)說。她和巫彥德(阿德)、張書懷,原本在公平貿易協會當同事的三個人之所以一同成立社企「人生百味」,起源於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
●用分享觸發改變
「在靜坐抗議中,我們發現社會上仍有許多要幫助的對象。」阿勇說。例如阿公阿嬤是怎麼辛苦回收保特瓶或紙箱來養家活口?當抗議的學生及民眾大口吃著善心人士提供的物資時,為何街友不能一同分享?這些問題衝擊著他們,於是便開始思考如何幫助這群人。
「把回收物拿給阿公阿嬤」的網路平台是他們的第一步。全省各地的人若發現附近有做回收的長者,可以記錄其行徑路線、時間,當有人要丟棄回收物時,即可就近分享。目前全省已建構200多位的回收者地圖,人數還在增加中。
●拓展計劃,增加交流可能
其後三人思考如何拉近彼此的距離,發現唯有吃東西時容易放鬆,所以透過募集家中的多餘食料和熱情的志工,利用每月的一個夜晚烹煮並分送,藉此促進交流。這就是「石頭湯計畫」。「雖然從2014年7月就開始了,但真正產生互動,是直到最近遇到的大哥大姐們,願意開口分享他們的人生。」阿勇說。
為了長久營運,同時進一步協助弱勢族群自力更生,三人亦籌備「人生柑仔店—翻轉街賣形象計畫」。由人生百味挑選台灣在地良品,並協助設計部份未經包裝的小農產品,再交由有意願及能力的街頭工作者進行「街賣」,最後三方各自獲得合理報酬。目前協力品牌包括好食機、喜願小麥、日月老茶廠和阿公的香水檸檬等。「這不只能大大減緩社福的壓力,更讓每一個人都擁有選擇的自由,確保工作的權利與尊嚴。」阿德說。
●更長期的互助運動
對於剩食的推廣並未止於此。人生百味延續之前的努力,於去年推出「點亮街頭的100個糧倉」:「發想是以台北為起點,與各商店合作設置食物櫃,讓大家把家裡不用的或快過期的食物放至這裡,需要的人來此交換,也可以當石頭湯計畫的食材。目前已成功在大稻埕及萬華剝皮寮的商家先行設置,未來還會進駐更多地方。」就像國外社區的共享冰箱,以定點定時的模式,養成大眾分享多餘資源的習慣。而他們也預計在今年五月入駐南機場,和社區營造單位合作打造共食空間。雖然現在尚在籌備階段,但持續協助需要的人、並訴求更友善的食物分配環境,是不會改變的理念。正如其官網寫下的文字:「我們都不總是那麼堅強,因此互相照顧便是為了讓彼此能保有自己脆弱柔軟的那面。」給予和接受都是福氣,只要願意跨出那一步,人人都可以體會到生命中更豐裕、更難忘的深刻滋味。
【人生百味】
官網:doyouafl avor.tw
Text / 李寶怡
Photo / 許翔、李衎罕
Via / 人生百味
【更多完整專訪內容請見《LaVie》2016年4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