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家機關如何定義美學,馮宇曾在網路上發表了一篇關於高鐵車票排版方式的文章,引起網友們的熱烈討論,有人覺得好看、有人則否,面對正反兩面的評價,馮宇則說:「重新設計高鐵車票這件事,對我來說,不是圍繞在漂不漂亮,而是票面上所提供的情報資訊,是不是真的做到溝通傳達的功能。」
請先釐清,為誰而做的設計?
作為一位與產業界合作密切的設計師,馮宇對於設計與日常生活的關聯性,保持著高度的關注,而在談到當談設計美感與大眾生活的關聯時,馮宇認為,世代差異會造成審美眼光的不同,現在20、30歲年齡層的世代,對於日活日常的空間、物件、甚至是自己臉書選用的圖片都有很高的敏感度,以消費面來看,這代表著全方位的體驗經濟趨勢。任何一類品牌,都已經不能只靠理性在市場上存在,消費者在感性層面的認同,才能建構出完整的品牌價值。而若回到設計的角度來看,還是有先滿足功能,其次才是滿足美感情趣的先後順序。
而當討論主題是具有一定公共性質的物件時,就更必須避開主觀成分偏高的變數,應該將問題回歸到「這樣的設計是為了誰而做?」以針對老年人使用的物件來說,為了應對上了年紀的視力問題,將文字級數放大,是必要的優先調整,而美感則是最後階段的微調。
此外,設計介入的合理性也需要被檢核。馮宇舉例說,曾接到某政府機關的委託,希望能重新設計洗手間上的男女標示圖案,希望能改變女性穿裙子的既有圖式,來宣導兩性平權的觀念。「我當下反問了兩個問題,現有的標示在區分男女廁所上有什麼不足嗎?在大家趕著進洗手間時,看到一個不是穿裙子的女士圖示,能夠頓悟兩性平權的觀念嗎?」馮宇的提問一出,這個委託案不久後也就隨之消失。
用設計實踐的理想性格
與以上的案例呼應,在現實世界中多數的情況是,設計專業在商業運作的邏輯中比較容易被導入,反倒在政府機構或具公眾性質的單位,獲得正確重視的難度相對高,針對這樣的難處,馮宇直言,「台灣的政府運作機制重防弊,勝過於興利。此外,政府的格局和視野也是關鍵。」
雖說深知現實環境的挑戰,但馮宇仍是一位帶著理想性格的設計師。從他收到當時仍默默無名的「美感細胞─教科書改造計畫」團隊邀約時,二話不說答應無償協力的作風可見一斑。「也沒多想就只是覺得他們在做對的事情」,馮宇回答得謙虛,還不忘語帶幽默地補充,「也因為我女兒也要上小學一年級了啦。」
即使是參與「美感細胞」的教科書改造計畫,馮宇也沒忘記功能的重要性。他在課本封面新增設計了一道摺口,看似簡單的設計卻獲得老師們的一致好評,因為小朋友們常常忘記上回老師教到哪頁,而每回上課老師總要浪費許多時間讓全班都翻到正確的頁數。「有了那個摺口,老師和小朋友們就可以直接進入正題、開始上課」,教科書改造計畫的張柏韋,在觀察實際上課情形後如此與我們分享。
封面藏扇子,讓孩子們感覺文化的趣味
做設計必須先考量功能之外,馮宇也說他在心目中,「無論設計、或美感,文化都是排在最高位階的。」訪問前幾天才剛又去逛過故宮的他直言,「有人說故宮收藏的文物代表的不是台灣文化。我倒覺得應該要將層次拉高一點看,不要受政治干擾」。
為小學一年級生設計的最新版課本封面上,就被他藏了一把芭蕉扇的輪廓,馮宇笑說「好啦,我還是想偷渡一點文化意涵進去的。古時候人們不都喜歡在扇子上寫字題詩,現在就改讓小朋們貼注音符號貼紙吧!」
Text / 方敘潔
Via / 馮宇
【更多完整專訪內容請見《LaVie》2016年4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