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生活的步調可以完全操之在己,此刻的你,夢想怎麼過?繼2014年花蓮縣鳳林鎮獲得義大利國際慢城聯盟認證後,今年,嘉義大林、苗栗南庄與三義通過申請,台灣已然擁有四座各具生活風格的慢城。
我們在南庄的慢城生活,從夜晚的田間餐桌開始。友善南庄工作室準備了豐盛一桌:應時的南瓜、油燜桂竹筍,炒飯用的是堅持無農藥、無化肥耕種的稻米,味噌魚湯裡的鮮魚,亦用永續漁法捕撈。在「山豬腳印自然農園」裡,一行人圍著燭火席地而坐。夜色昏暗,我其實看不清放在眼前與吃下肚的食物,但卻感到安心與滿足。
這是由苗栗南庄青年旅舍老寮主辦的在地小旅行,每次皆以應時農產或民俗節慶為主軸,帶旅人深入南庄農村生活。四月,是桂竹筍的季節。我連續吃了幾餐桂竹筍,但其實桂竹不難在生活周遭發現它的蹤影。「生火器具、吃飯或趕鴨,幾乎所有的農村事務都與桂竹有關。」老寮團隊成員周亞璇說。
漫步在大南埔鄉間小路,眼前出現一幢老屋。老屋牆面正是傳統竹編夾泥牆,由桂竹編織而成,外層再以米糠、石灰與稻草覆蓋粉刷,特殊的古老工法,百年堅固。生活圍繞著桂竹的南庄人,與桂竹長久共存。我們跟著南富守望相助隊長、老寮團隊成員劉孟承的腳步,上山採桂竹筍。前幾天下雨,山坡一片泥濘,這天清早又飄起小雨,適合採桂竹筍嗎?劉孟承老神在在:「山上的人沒在管風風雨雨啦,全部都很平靜。」
等到全身髒兮兮,抱著桂竹筍回到平地,才發現剝筍殼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費力除去筍殼,並剪取嫩筍,水煮2~3個小時,去除竹筍澀味。待肉絲炒桂竹筍上桌,歷經扎實勞動後的食物,嘗起來特別鮮甜。
午後,向國寶級竹編大師張憲平學習古老技藝。張憲平出身藺草編織家族,約民國70年開始投入竹籐編織。在他的巧手下,虛實之間,竹編的鏤空架構極富空間張力。而我們則嘗試輕輕拗折竹片,編織八葉風車。這是昔日農業時代就地取材的童玩,也是屬於桂竹林的竹藝品,充滿手作溫度。
下一站,我們來到開幕2個月的Valai農創店。在這間南庄在地咖啡店與農產選物店,可以找到許多台三線有趣的農產品。例如使用有機秈米粉、有機鴨蛋與良心鮮乳製成的米鬆餅。與麵粉鬆餅相比,米鬆餅口感較為扎實,淋上在地小農的蜂蜜,甜而不膩。
米香、米餅乾的絕配則是番庄茶。番庄茶沿著台三線,在日據時代銷往世界。有人說,因為翻山過庄,稱作「翻庄」;也有一說是出口至英國、日本等番邦,稱「番庄」;或者,來自土牛溝內的番仔庄……。無論何種說法,這款福爾摩沙烏龍茶逐漸精緻成東方美人茶,讓台三線依舊充滿茶香。老寮團隊成員劉靜杰說,他們的目標是,建立從生產、加工、服務到體驗的完整產業鏈。創造新的產業,才會有更多年輕人願意返鄉。
所謂慢城,絕非人口外移與老化的小鎮,我在南庄看到嶄新的鄉村生活風格。過度追求效率的集約農業,造成生態環境與人類健康的破壞,這兒反其道而行,以順應大自然時節的慢食,重新回歸山林,找回身心平衡。
Text、Photo / 商業周刊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周刊》。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