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地,存在於世界上所有事物中最不膩人的便是書本與大自然,如此具象地佇立在眼前,又如同抽象物般包羅著不同的世界觀,它可能傳遞著各種概念,關乎智慧的、關乎生命的,在與其互動的同時與回味之際,我們期待它們帶給我們希望與內省的道德理念,於是期望的質量令它們在世人們的心中都有一個無可取代的位置。作為樂於組織各種事物,包括感想與概念的美國藝術家及環境學家 Mark Dion,便建造了一座「給紐約鳥兒的圖書館」,於位在紐約的 Tanya Bonakdar Gallery 內所舉辦的個展《The Library for the Birds of New York and Other Marvels》展出。
圖書館中央裝置了一顆 11 英尺高的白橡樹,象徵著大自然的哲學性和人類與自然互動後所產生的科學思想,如生命之樹、知識之樹和進化樹,除了是鳥兒們的立足點,也是書架,共有 22 隻兩種不同的鳥類棲息在白橡樹梢:Canaries 與 Zebra Finches (棕色的是雄鳥,白色的是雌鳥),鳥兒們時而拍動翅膀輕快地走走跳跳於枝頭與書本間,陳列與堆疊在裝置內各式的書本種類多樣,有鳥類的圖鑑、遷息路線研究、科學、流行文化、電影、歷史等等皆與鳥類有關,在視覺上皆因這動態與靜態的融合而感到格外地豐富多元。
但 Mark Dion 要傳達的意象更具有層次了,雖眼看鳥兒與書的結合趣味橫生,但存在腦際中的弔詭喃喃忖度著:「鳥兒根本對這些書籍意興闌珊呀!」,牠們的糞便看似無謂地覆蓋在人類所仰賴的知識寶庫之上,象徵鳥兒即是自身的知識的本身,不需要人類的多餘的介入。且 Mark Dion 表示,其實他在紐約居住了 11 年,見過的鳥類只有鴿子,所以在裝置內的這兩種鳥兒 Canaries 與 Zebra Finches 根本是外來種類的鳥類,並不是真正的紐約客。運用了這樣的矛盾描述紐約在地與外來文化的衝突現象,從鳥籠的裝置外觀到內部的書籍、鳥兒們漫不在乎的態度宛如訴說著人們對於控制與掌握自然生命的自負衝動與無知痴狂,強烈的批判與諷刺含意也為 Mark Dion 這項作品的主要意義。
鳥兒圖書館的樓上另外陳列了五座雕像裝置,它們的共通點就是都沒有鳥類,這系列作品透漏作者對於觀賞者洞察方向的期待與對自然環境的擔憂,Mark Dion 運用他擅長的組合製作方式將人造物品例如:塑膠瓶罐、化學用品和海洋垃圾依循美感及色彩整齊排列置放在陳列架上,充分表現出自然事物減少甚至消滅的失衡不安感。
另一頭的架上較為不一樣的是上頭擺放的不是模型,而是數以百計的小盒子,裏頭裝著富有記憶性的小玩具、飾品,甚至是小石頭與乾燥植物等收集品,但並不是所有參觀者都知道這是能夠打開來觀看的,藝術品的可遠觀不可洩玩焉的刻板印象,阻隔了另一群觀賞者的步伐,卻也使那些鼓起勇氣向前打開盒子的觀賞者有了與藝術交流的新的體驗。這樣的互動卸下了藝術品過往令人感到冷漠的面紗,如同授權窺看了一個人的心裡般驚喜萬分。
Text/Shima Osamu
Photo/Tanya Bonakdar Gallery & Design Milk &design boom
※本文由Polysh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