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經濟及消費趨勢,讓我們可以享受到其他國家的商品,特別是歐洲國家都會以國旗識別認證製造國。如在餐廳用餐時看到麵包旁會放置德國製小包裝的奶油塊,或是在機場免稅店看到的各式巧克力。今年台北世界設計之都第一檔也是最後一檔官方所擧辦的國外設計展──瑞典設計展Design Solution 己結束,展覽的內容展現170年瑞典設計所提出居家生活及經濟發展所需的動能及解決方案。
斯勘地那維亞半島由丹麥、挪威及瑞典等三個國家所組成,因地理及語言相近性,再加上芬蘭、冰島,組成我們所稱北歐五國。廣義來說這五國的設計內容就稱為斯勘地那維亞設計 (Scandinavia Design),但仔細分析各國的設計又不完全相同,例如瑞典設計重視人文與實用,芬蘭設計強調純淨與自然;丹麥設計以造型和工藝取勝。官方推廣設計也有不同的組織在推動 ,如瑞典SI(The Swedish institute) 和瑞典工藝設計協會(Swedish Society of Arts and Design) 、芬蘭Design Forum Finland、挪威Norsk Form 和丹麥Danish Design Center 等推動文化和設計之間交流。
北歐國家的工業化發生較晩,所以仍保有傳統工藝,依然重視工藝技術來推廣高品質的生產。現代北歐設計師因受到科技生活型態改變,不僅延續工藝作法,也加入數位科技,擴展設計師想像力和作品的多樣性。而另一方面,設計師也重新評估功能主義,並跳脫實用主義的思考,轉變為個人風格的展現,在功能和個人主義之外提出另一種美學,這種持續淨化的過程,讓我們逐漸了解北歐人提倡民主精神、打破階級,讓人人都可享受好設計,讓好設計提升生活水準的想法。
我認為瑞典人是最為自豪他們所製造、設計的商品是來自瑞典國家生產。如Volvo汽車電視廣告行銷的從來不是車款流線型及動能,而是呈現瑞典四季變化及生活態度。就如同其標題──Feel the Swedish;另一例則是瑞典居家生活品牌IKEA,賣場建築物的外觀以黃及藍為主色,也是瑞典國旗的顔色,甚至在建築物的外觀除了進口國國旗外,也會懸掛瑞典國旗。每個造訪IKEA的朋友,總會嘗嘗瑞典肉丸、北歐鮭魚餐,或購買人人都可以付擔得起的家飾品,IKEA就是你探索北歐瑞典設計最佳的環境,當然IKEA也可說是推廣瑞典生活風格的大使。瑞典式的生活風格,也不是逛街買Louis Vuitton or Gucci 名牌,唯一一家LV的專賣店專賣,是給觀光客購物的,重視家庭生活和喜好居家佈置的瑞典人,居家品牌的商店和城巿餐廳比例相同。
除了以人人都可負擔的價格來提供設計商品,另外一個重點則是所有商品均經過設計、用心製造並提升品質和生活水準(Design 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 & For the people) 。走在斯德哥爾摩的街道上,傢俱及傢飾的設計商店(Design House Stockholm、10 Gruppen、Design Torget、Granit、Book binddesigns、 Brio、Bobbled、Svenskt Tenn 及 Fjalcraven) 的數量比例就如同市區7-11的密集程度,傢飾傢俱出版雜誌的數量也超越其他類別的雜誌數量。
斯德哥爾摩地鐵站Tunnelbann自1933年開挖興建,1950年代政府邀請100多位藝術工作者與建築師一同打造世界最長的藝廊,這種結合公共空間與藝術參與的構想,原自於瑞典設計,所謂藝術不應只服務少數人,而是仼何人都有權利享受,現亦稱之為「民主化設計」。
瑞典有近半數以上的國土被森林覆蓋,其中以針葉林為主,樺木又為瑞典多數木種。當我搭乘機場快線或是斯德哥爾摩巿區地鐵時,經常可以看到樺木和其他材質搭配,使得整個車廂溫暖起來,具簡單為原則的設計感,改變冰山般冷洌的北歐調性,這就是我們所稱之的瑞典設計──既溫暖人心又具現代風格。
在瑞典無盡的湖泊、島嶼與森林裡可以感受四季的變化,而這些獨特的自然景觀對瑞典人的個性、思想和生活產生巨大影響:寒冷的冬天會讓人憂慮,所以家中有活潑多彩布織品帶動家中氣氛,而短暫的夏天特別珍貴,所以喜好大自然的瑞典人會在戶外從事旅遊和其他活動。也因此,瑞典人非常有環保意識(Nature's best) 。現在的瑞典空氣更清新、水更純淨、森林更茂盛,而瑞典斯德哥爾摩的湖泊既可以游泳又可長釣。瑞典有一條法律,即是「自由通行證」在大自然裡,每個人都可以自由通行,可搭帳棚、採水果、蘑菇……,即使是私人區域依然適用。也因為瑞典人喜好大自然,大自然成為生活的教材,因為色彩和溫度的極度差異,讓瑞典人能有更細膩的知覺,城市街區外牆的顏色,就像一個和諧巧妙的樂章,和大自然融為一體。
斯德哥爾摩家具及北歐燈飾展(Stockholm Furnishing & Northern Light Fair) 自2002 起至今己有14個年頭,期間也包含Stockholm Design Week,每年吸引4萬多人次參觀,其中仍以北歐5國為主。這個展覽也號稱是北歐最大的傢俱展,視為北歐設計趨勢的前哨站,今年以回歸自然為主題,強調永續、有機及環保的設計特色。
英國衞報報導指出,瑞典是人類歷史上最成功的社會,美國新聞週刊更讚揚瑞典是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而歐盟委員會在2008年曾發表一項歐洲創新排行榜中,從產業發展、教育和網路使用的綜合指數創新能力評比,瑞典榮獲第一名,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科學與創新第一名。瑞典在100年前從一個貧窮落後的農業國一躍成為現代化的福利國家及創新發達的工業强國,這些都是聰明能幹、吃苦耐勞,責任心強的瑞典人所養成的全球競爭力。瑞典的總人口數為全球人口數的0.15%, 但卻能創造全球2%的貿易貢獻,全球更有6%的跨國公司誕生在瑞典,國家品牌價值位居全球第五,以上種種數據證明瑞典的創新及產值極高。而2007年,瑞典設計產業有28萬人從事文創產業,產值為4850億瑞典克朗,占瑞典國家GDP 4.7%,瑞典設計及建築畢業生,也從1994年2000人到2003年則達到7000多人,成長速度加劇。另一方面,瑞典人知道國內市場太小必須走出來,瑞典公司以全球投資為主要考量點,在中國每4天就有一家瑞典企業成立,即使是大企業如IKEA、H&M和Volvo,都以設計、環保及永續發展為特質,並帶給世界正面的企業型象。
Swedish Society of Arts and Design是成立於1845年世界最古老的設計組織,協會以保存瑞典傳統手工藝的精髄,對抗工業化大量生產的低劣品質而設立。並於1905年創辦瑞典第一本設計雜誌《Form》,1914創立仲介經紀部門,將設計師大量引進至各式產業。另外,19世紀瑞典室內設計大師卡爾‧拉森(Carl Larsson)發表一系列畫作「家」,以自己的生活與家人為主題,呈現瑞典居家生活的樣貌。1899年,瑞典設計評論家Ellen Key寫下" Beauty for all ",提出用設計來改善社會的概念,主張量少質好且實用美觀,也因為這樣開啟以貧困農業立國的瑞典,認為美學教育可以提昇居家生活的新觀念。
2000年瑞典國立美術館為20世紀的瑞典現代設計設立永久展示廳,2005年瑞典政府以「更好的設計」為口號,把2005年訂為瑞典設計年,目的是讓瑞典人了解設計,使用設計並透過設計提昇經濟與社會福利。此計劃為長期性的計劃,重點不在於吸引觀光客,而是讓設計變成瑞典的全民運動,並且融入生活當中。其最終的目標則是提昇瑞典設計的國際形象,做法也包含2006年至2007在首爾、上海、香港、新加坡、曼谷、吉隆坡和雪梨巡迴的瑞典創新設計展《Improving life:The design of Swedish innovations》,至今仍以不同的形式在全世界各大城市巡展,以設計展覽之名,行銷瑞典設計影響力,今年松山文創園區所舉辦《Design Solution ──瑞典設計展》也是其中一種設計交流的型式。
當我2009年走訪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這個城市在機場及國際形象宣誓為北歐的首都(Capital of Scandinavia),雖然其他4個北歐國家應該不會認同,但斯德哥爾摩仍以北歐老大哥的姿態形塑對外形象。而接近北歐圈地帶的瑞典人則想出天寒地凍的北部城市拉普蘭(Lapland)的雪地商機好點子──Ice hotel冰旅館與Ice bar冰酒吧!Ice hotel全由世界不同領域的藝術家打造,但冬天一過一切都融化,隔年又再新建,完全以環境概念思考。Ice hotel 旁也建造一座Ice chapel 冰教堂,可以預約在此擧行婚禮。而Ice bar 也是由Ice hotel 概念的延伸,酒吧內也全由冰塊打造,包括桌椅及酒杯。全球現已有近40個城市開設Ice bar,而這也是行銷瑞典創意一種最佳典範。另外瑞典設計師Harri Koskinen 於1996 年設計及開發一款以手工澆鑄並且經過長時間冷卻過程的Ice block 冰塊燈,那厚實的玻璃既要剔透,還要有冰塊碎裂的感覺,賦予北歐最嚴峻冰天雪地的環境下另一種温暖的意象,而此作品也極具代表性。
在斯德哥爾摩我最喜歡的建築物是市立圖書館Stockholm Stadsbibiotek,由20世紀建築師Gunnar Asplund於1928 年建成,外觀上方有一個工廠煙囪,一走進內部便讓人驚艷,步入白色的樓梯,來到圖書館的大廳,360度的書牆就在眼前,滿滿三層樓的藏書,當光線從天井照射進來,有種書本能帶你進入文明知識的路徑之感。斯德哥爾摩除居家及設計商店多之外,市區內更有44座市立圖書館與70多間美術、博物館,還有100多間藝廊,提昇市民的精神美學及休憩品質。瑞典人不超時工作,看重享受生活勝於工作發展,懂得生活才能品味人生,雖然天氣寒冷、物價昂貴以及高稅收的壓力,瑞典人對生活品質仍有一定的要求,這是一種生活態度。瑞典的生活態度給予我們重新思考生活消費哲學和設計商品是什麼?
Text、Photo / 龔維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