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向淨土的種子船──林舜龍
孩子的嘴角抿著笑,眼睛輕閉,像期待些什麼。他的眼型似亞洲人,高挺的鼻來自西方,豐厚的嘴唇則如深色皮膚的民族。稚嫩的身軀讓人分不太出性別。他是全世界孩子的化身。
「世界的難民潮讓很多小孩掉到海裡淹死了,看了誰不痛心?台灣這幾年又有殺童,或父母虐待孩子的新聞。我覺得,人類是在把自己的希望扼殺掉。」林舜龍一邊感慨地說,一邊望向橫放桌上,他親手做出的幼童雕塑──即將以銅重新鑄造,站上他的種子船作品〈跨越國境.海〉。
「現在世界依政治權力分割成很多國家。我們做藝術的人,對國家不是那麼care,反而希望用文化串聯,構成一張生命地圖。因為大家都活在這個星球上,應該尊重彼此的多樣性。」
「跨越」的本意
算起來今年已是第三次了,林舜龍受邀參與日本馳名海外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繼上一屆2013年讓種子船登陸瀨戶內海的豊島後,今年受主辦單位邀請,這件高達九尺的裝置在春天再度復活於人潮最多的小豆島,而且是永久設置。
提到「跨越」的想法,林舜龍說,這最早萌發於2000年回台首度舉辦個展《無明飛行》的時候,有一系列作品用嬰兒出生前,於母體內浮游的狀態為比喻,描述那即將誕生、邁向下一階段的感受。「跨越有幾種層面,一是土地的跨越,還有一種是超越自己,因為生命本身就是冒險的旅程。」
從內省到面向群眾
從小生長在鄉下三合院,由阿公阿嬤照顧,最甜美的回憶就是踩在暖暖的泥巴田裡,看著彩虹發呆。但這一切卻在上台北求學後變了樣,父親日式的嚴厲管教,都市生活的擁擠和汙濁,都讓林舜龍不斷想逃離。放假就直奔鄉下,收假則一直哭著向北。他回憶,當時繪畫宛如秘密基地,躲進去就與外界隔絕。即便後來旅居日、法,畫中的主題卻始終圍繞風景,而不見人煙。
1996年從法國歸來,開始從事兒童美術教育和創作公共藝術品,才逐漸有所改變。「以前一直在聽自己的聲音,現在學習如何聆聽別人。街上每個人在走,其實都帶著一串故事在後面。」經過這樣的心路轉變,加上這十幾年間世界變得更動盪不安,在《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捎來邀約時,他想到援用航海的概念,搭造以海漂植物棋盤腳為造型的巨大種子船。「棋盤腳的漂移和人類遷徙的路徑一致,而且每株只乘載一顆果實,就像人永遠都是獨自航行。」
依循直覺動手做
比起2013年坐落海水拍打的沙岸,今年現地製作的區域位於都會地段,附近皆為人造建築,種子船的出現就像遠古傳說與現代寓言的對話。其主要由木頭和鐵件構成,在台灣先做雛形,到日本再重新組裝。這次為增加耐久度,基地台較高,通往內部的斜坡道也長了許多,門口又小,需彎身通過;然而一旦踏入,空間倏地展開,像一個渾圓自足的宇宙,最多可容納80人。入口處懸吊的鑼,遮去外部過強的光線,敲響時則鏗鏘迴盪,充滿儀式性。
協助搭建的工班,是8位台灣原住民朋友,手中沒有任何設計圖,全憑感覺與相互討論逐步完工。一位前來幫忙的日本藝術家非常羨慕他們這種沒有預先計劃,卻能悠遊其中的工作方式。「越現代化以後,人的直覺越會喪失。小孩子不知道食物怎麼來,因為都到超市去買。跟生命離得很遠,也就不再珍惜,這在日本是滿嚴重的。他們習慣把計劃妥當安排好,因而失去本能,事情誰在控制?是大企業、大政府。藝術家想找的是生命的自由度,因為人沒有自由,絕不會有愛;沒有愛,世界怎麼會和平?」
友愛和包容,是台灣人的特質。他打趣說,在《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最重要的支援就是志工,為了酬謝他們的幫忙,團隊每天都煮好吃的飯菜請客。結果主辦單位很為難,因為其他藝術家不見得有備餐。最後雙方協議只要在種子船的施工圍籬內,就照台灣的規矩辦事,大家在裡面播放民謠,一邊歌唱一邊工作,非常快樂。
等待,並懷抱希望
即將於夏季落成的另一件作品〈跨越國境.潮〉,亦表達林舜龍博愛的思想。他以目前完成的孩童雕塑為原型,用糯米粉、石灰、黑糖、麻纖維、和當地的海沙相揉搓,塑出196尊造型相同的泥像。196是日本目前承認的世界國家總數,每一座泥像分別面向各國,並垂掛書寫該國與小豆島距離和經緯度的牌子。日曬雨淋後,表面風化,作為支撐的鐵片則露出——上面刻著各國家的名字,就像墓碑一樣。
「他們的衣服貼在身上像是濕了。憋著氣是因為掉進海裡,但依舊面帶微笑,表示還是相信這個世界。」唯一不會化掉的孩子,正是在種子船上以銅鑄造的那一尊。其身旁有一隻青蛙和一隻水牛,象徵與自然的連結。牠們陪伴人類航行,尋覓更美麗的境土。
「這一屆是這樣。但下一屆我想把他換成坐下來,因為他站三年了,可以換一個感覺面向海。」林舜龍愛惜地說。就像他小時候坐在田裡遙望彩虹,雖然未知可能帶來傷害,但內心依舊期待──因為美好的事物或許也正在不遠處。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2016》
Date/夏07.18~09.04;秋10.08~11.06
Text/歐陽辰柔
Via/達達創意股份有限公司、王文志、竹腰耕平、松本秋則、Sou Fujimoto Architects、Benesse Art Site Naoshima、Setouchi Trienna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