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訪60年代建築與家具共築的經典空間
Arne Jacobsen x 牛津大學St Catherine’s College
20年代以降,由建築大師柯比意引領的現代主義風潮席捲全球,為求整體美學的一致性,建築師除了設計建築,甚至連內裝家具都一手包辦!從柯比意的LC2 chair、至Marcel Breuer為包浩斯學院設計的瓦西里椅(Wassily Chair No.B3)皆是如此。這股風潮更持續延伸至70年代,深受柯比意、密斯凡得羅影響的北歐設計巨匠Arne Jacobsen,不僅設計哥本哈根的皇家旅館(Royal Hotel)建築本體,更量身訂製布料、家具、燈具,如今設計迷必收藏的Swan Chair及Egg Chair就是當時的作品。
而被TASCHEN出版的《20世紀設計史》評為Arne Jacobsen 60年代最重要的建築作品-牛津大學St Catherine’s College,Arne Jacobsen再度包辦所有設計,甚至連桌上的煙灰缸、門上的握把細節都不放過,百分百Arne Jacobsen原汁設計。
融冶北歐x英國建築美學的精準手法
如今被譽為Arne Jacobsen代表作之一的St Catherine’s College,在當時卻飽受爭議,如同這兩年Zaha Hadid為日本興建奧運主場館所掀起的戰火一般,綿綿不絕。當時最大爭議,在於Arne Jacobsen其極簡的北歐設計風格,與英國傳統無法相容!
面對爭議,Arne Jacobsen選擇以融合北歐及英國美學的建築回應。走入St Catherine’s College校園,那天有著倫敦難得的好天氣,眼前一片如茵草地、緩緩小溪,所有景觀設計出自Arne Jacobsen之手,他以綠意取代英國校園內常見的水泥廣場,以一片自然邀請你我走入校園,注入北歐人親近自然的生活態度。
Arne Jacobsen更在建築材質大玩混搭創意,同時並用混凝土、黃銅混銅合金、及紅磚。嫻熟於設計歷史的Fritz Hansen設計部主任Christian Anderson(後簡稱Christian)笑著對我們說:「60年代的英國其實仍以紅磚為主要建材,運用混凝土在當時是相當不英國的選擇!」此外英國並非混凝土產地,光是尋找合適材質,就花費了6個月時間,預算更提升了10倍之高。圖書館外的黃銅混銅合金面板,過往使用於北歐建築的水管中,Arne Jacobsen將庶民材質轉化於建築裝飾,手法高明。
在教師與學生用餐的宴會廳(The Banquet Hall)中,柔柔天光從兩旁高處灑進混凝土結構,莊嚴感自然而生。為當時教授們所設計的Oxford Chair靜靜佇立於大廳前方,如今風行全世界的經典名椅7 chair,並列在長桌旁,是學生們的座椅。Arne Jacobsen尊重當時的英國教育文化,教授用餐之處地板面較高,彰顯其權威地位。
古董家具迷必訪!
而對於古董家具迷,最興奮的應該是如今仍位於教師休息室的第一版Oxford Chair,50年來,人事變換,卻依然留存。
Oxford Chair的經典有機高背設計,原是為了讓教授們在宴會廳用餐時,保有一定隱私,透過家具形塑一道與學生相隔的隱形界線;可旋轉的座椅,則讓教授們能輕鬆自在交談。Christian說:「從側面角度望去,可以發現每一張Oxford Chair的曲度皆不同。」在70年代,當時高達200度的彎木曲壓技術已是極限,難以確保每把單椅都能維持相同曲度,但這些相異線條,反讓這些50年的古董之作,保有獨一無二的時光感,也可用來區分是否為老件的判斷點之一。
尋晃於Arne Jacobsen所設計的空間中,那些美麗光影,精準垂直水平比例,結構間的相互對應,空間與家具間的比例,闡明了經典設計的真義。無論歲月如何前進,潮流如何變遷,無法停止按下快門的悸動,是面對好設計時,最真切的反應。
Text/彭永翔
Via/栢悅國際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