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進位於南投草屯的王家,像個小藝廊,幸運的遇見高齡九十六歲仍容光煥發、面色紅潤的王清霜老先生,熱切和他握了握手,他的這雙手,可是為台灣帶來不同光景的手。
師承日本國寶級漆藝大師
漆藝世家大家長王清霜老先生從民國二十六年便考進台灣第一所工藝學校──私立台中工藝專修學校的漆工科,從台中工藝專修學校畢業成績優異的他,被推薦至日本東京美術學校進修,師事和田三造、羽野禎三及河面冬山,其中河面冬山為日本漆藝界國寶級人物,民國三十三年結束在日本四年的進修,帶著學習到的藝術與漆工藝回台灣,王清霜受這些日本重量級老師影響深遠,所以回國便回到母校台中工藝專修學校任教,王清霜對漆藝的使命感,從他年少時期便注定他成為影響台灣藝界深遠的人。
使命感能使一個人不同,王清霜老先生當時歷經戰亂,一路從漆工科老師、新竹玻璃工廠附設漆器廠擔任課長、離開工廠後在新竹和台中神岡設漆器工廠……一直都持守著對漆工藝的熱情。這份熱情讓他覺得不僅僅想靠著漆器或漆藝賺錢,更想以漆藝回饋台灣,於是民國四十一年受到顏水龍老師邀請,定居南投草屯,開始台灣工藝人才培育、創新研發與產業輔導的公共服務工作,為台灣工藝產業奠下基礎,一直到民國四十八年期間,還曾回日本進修,再將所學帶回台灣,貢獻專業輔導與開發台灣手工業的設計。
以台灣為靈感的蓬萊塗
民國四十八年,王清霜先生決定辭去公職,為落實「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理想,在草屯創設美研工藝公司,生產木胎漆器生活用品。王清霜老先生對於漆藝的熱情,除了讓當代民藝增色,也深深影響兒子們,所以王家兩個兒子王賢志與王賢民也投身漆工藝創作,王清霜先生最初希望靠教學達成培育漆工藝出色人才的願望,因著藝術生活化做得確實,培育漆工藝人才這件事王家自家落實了,所以即便十五年前美研漆藝暫時停止營運和販售漆器商品,一家父子全心投入創作互相砥礪支持,無後顧之憂。
談到創作,不曉得大家對漆藝有什麼樣的生活記憶?採訪之前,編輯調閱腦內對漆藝粗淺印象,不管早期用的茶盤、珠寶盒、禮籃等,腦內想得起的民間漆器都屬日式風格,比較台灣的紋樣大概就牡丹吧?不過當天採訪時踏進王家,端詳每一幅作品都令人大感驚奇,漆工藝的精巧大師手藝不需贅言,蛋殼鑲嵌、高時繪、蒔繪、貝殼鑲嵌……各種漆藝技巧絕對精湛,但更讓人訝異的是王家創作靈感竟不像刻板印象中的漆藝日式,畫面幾乎都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台灣,比如稻田、檳榔樹、鷺鷥……,不論旅行或生活都能帶給他們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作品可以感受旺盛生命力。
家傳三代的熱血漆藝
和王賢志老師訪談過程中,老師說王清霜老先生並沒有因為日漸老邁而停止創作,他不管去哪眼前的畫面若令他有靈感,他會用素描的方式繪下,作為創作的題材,數十年來從未間斷創作,可說用生命創作的王清霜老先生,兩個兒子也承襲王清霜老先生的職人精神、對漆工藝的使命感與熱情,這份使命感與熱情也感動、傳承給孫子。
在這個家,不管跟誰聊漆藝,都感受得到即使漆藝是台灣已漸式微的傳統工藝,但王家對於漆藝的火仍熱烈燃燒著,這些年來,他們用教學、展覽、跨界合作商品推廣漆工藝,希望這個用「時間、各種取與捨、極大的耐性」成就的工藝能夠繼續發光發熱,並期待這把火再有蔓延的一天。
現在由王家第三代,王清霜先生的孫子王峻偉用年輕世代的角度創作,除了繼續向父親、阿公學習,精進漆藝各種細節,開始試圖以不同以往的道路和思維為漆藝找尋新的立足點,看他熱切談論著父親、伯父、阿公未完的夢,也打從心底因這個家族感動,也期待他們聯手為台灣帶來嶄新的漆工藝時代。
Text、Photo/陳頌欣
Via/美研漆藝
【更多完整專訪內容請見《LaVie》2016年6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