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是因這兩本不只是旅行的旅遊書,讓閱讀時,能夠跟隨著作者的腳步,同時回顧自己的生命脈絡,從他人的視野映照內在的期盼與渴望,而那是,最有趣且意想不到的收穫。
不帶行李也OK-愛與浪遊的極簡旅行/克拉拉〮班森Clara Bensen著
這是本不只是旅行,更是一場療癒,發掘自我和關係的人生冒險。走過情緒困擾的筆者克拉拉和在線上交友網認識,不按牌理出牌的大學教授傑夫,帶著極為極為稀少的隨身物品,就這麼踏上沒有任何計畫,橫跨八個國家的實驗旅程。喜歡書中開場沒多久克拉拉母親所說的:「過去你熟悉的生活或許不見了,但就算迷路也不表示不能去探險」。
兩人在這段既緊密但又曖昧不明的旅程中,摸索著自我與對關係的釐清及期待。有人這麼說著,如果要了解兩人是否適合,那就一塊去旅行吧!克拉拉在旅行途中,發現傑夫帶給他的,是能夠全然的感受這個世界,她在書中這麼闡述到:「我負責感受周圍環境的神奇魔力,他負責帶路。我是詩人,他是舵手。並不是說我完全無法帶路,但放掉指南針讓我有全然不同的發現,比方光影。」,是否能在關係中彼此自在的成長,我想,一直是件重要,且維繫感情長度及溫度的關鍵,作者從與傑夫的共同旅行中,體悟到,不只旅程,人生亦是場沒有固定答案或標準地模式,與其緊抓著計劃或行程不放,不如敞開心,讓更多可能性進到生命裏頭吧!就像傑夫所說:「當你右手抓住驚喜,左手握住恐懼,勇敢踏上未知的旅程,神奇的事情就會發生」。
當然,兩人的旅程並非一直這麼順遂,因奔波帶來的身體不適;不定時浮起的情緒困擾;對於關係的質疑和困惑,兩人情感的牽絆,在渴望的空間和自由中,亦引起不小的波折,然而,這就是愛情真實的模樣吧,擁有的喜怒哀樂,才能真真切切的豐富兩人的生命。而在書中尾聲,克拉拉不再像一開始出發前的如此恐懼和迷茫,「我只要跟著他走就行了,從此以後,我再也不怕迷路了」。
除了感情,克拉拉在刻劃旅行途中,也有不少的著墨,她引用了詩人波特萊爾的一段話詮釋自助行的輪廓:「對完美的Flaneur(城市漫遊者)、這位熱情的觀察者來說,在人來人往、起起伏伏、轉瞬即逝、無邊無際中建立一個天地,是莫大的喜悅。雖然離開家,但又覺得處處是家;觀察這世界,置身於世界的中心,同時又隱藏自身,自外於這世界。」很喜歡這段文字,真實傳遞了作為背包客旅行時的內涵,我們在不同的城市駐足,停留,離去,我們觀察,想像,感受對於迥異文化的衝擊,在旅行的途中取捨,找平衡,我們身處其中,既融入又格格不入,而那樣的反差,卻是自助旅行最令人難忘的風景。
最後,努力記下克拉拉在這段浪遊中深刻的觸動:「這世界永遠需要夢想家,需要願意跟隨內在那股吸引你的力量,找到創造之路的人。當生命把意外的驚喜拋向我們的時候,就調整方向,順勢而行。有時,我們必須放下過去的夢想,抓起新的夢想,勇敢追求,結果毋須強求」。
途中/朱鵬蘋著
一個22歲的女生,一個人從美國西岸到東岸的便車之旅,上了十八輛陌生的車,被撿回家四次;被塞進旅館兩次;沙發衝浪四次;睡在外頭三次。這女孩的勇敢,讓我想起多年前看的另一本著作「我。睡了。81個人的沙發-連美恩」。都是關於流浪,體驗和找尋的故事。
這本途中,沒有太多對於景色的刻畫,更多是筆者於旅程中與「過客」相遇地深刻記錄,筆者說:「這趟旅程就像把各個生活階層的人壓成同一個平面,在這個平面上,不會只遇到生活品質好的人,不會只遇到熱情的人,不會只遇到和自己相似的人,甚至會接觸到可能不會再接觸到的圈子,在這些人的日子中體會每個不同圈子的生活方式,也學著理解每個故事都有靈魂自己的思路。」是的,這何嘗不是我們在每段旅行或生命階段中,與那些擦身而過;因情境偶然交會;或是短暫相遇的路人甲乙丙丁,所碰撞,思想激盪出的體悟。我們在遇見及交談中看見不同背景及文化所影響一個人的脈絡,聆聽每段故事背後的辛酸、動人,或美麗,從他人的憧憬和夢想中反思自己的渴望,檢視緩慢但不願放棄的進展,然後彼此祝福和加油後,互道再見,也或許再也不見了,但那片刻的交流,總是會在某些時刻,不經意想起那樣的邂逅。
很喜歡,也很佩服作者在自序中用一段話詮釋刻劃對人生的信念:「我想,自己曾有過最美好的一段日子,或許運氣都是交替累積的,即便人生真有選擇,能夠平凡順利的待在一個溫飽的位置,或用一些坎坷換這些能讓我對於世界擁有堅定的想望,而不失去自我的時刻,我仍會毫不猶豫的選擇闖進苦痛,只為換取那片段的放聲大笑。」這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阿!即使周遭有反對或關心的聲音,現實的窒礙難行,未知的徬徨和恐懼,縱使知道旅程的艱辛,也不甘違背自己的意念,輕易屈服,或許結果不總是如自己所願,但至少,為自己努力的痕跡,是如此真實及存在的。
「或許幾年後的我就會瞭解了,就像很多事我從前也都不明白一樣。時間會把當下得不到的領悟在未來給我。」筆者如此的告訴著我們。
via / 尋找,在旅行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