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美術館主辦之2017年「第57屆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台灣館,經九位提名委員反覆交叉辯證,以高度共識推薦謝德慶為代表藝術家。對於本屆提名,北美館館長林平表示:「謝德慶不只是臺灣人,更是在高度體制化的時代,用身體及其表演性探尋存在價值、抗拒僵化系統和關係,或演繹其無效性的世界公民。台灣館承提名團的期許,舉薦謝德慶及其具多重隱喻性格的行為藝術計畫,不只見證其創作的時代先見,更對照普世焦慮,提供回視個體存在的生命政治。」
藝術家謝德慶表示:「非常榮幸能夠代表臺灣參與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這是個難得的展出機會,除了我在臺灣早期未發表的作品外,展覽也結合幾件紐約『一年行為表演』系列作品,以提供對於作品的新觀看與理解。由衷感謝提名團、北美館館長林平以及展覽組組長吳昭瑩的支持,及與策展人亞德里安.希斯菲爾(Adrian Heathfield)合作的機會。」
藝術家的創作實踐
謝德慶(1950 – )是長於臺灣、成名於國際之行為藝術家,1974年跳船偷渡美國,對於束縛、噤聲自身藝術實踐的體制發出挑戰;1978年開始五件觀念前衛之「一年行為表演」,以身體與時間為創作元素,探討人類存有課題中關於自我封閉、行為界線、生命底線及身體制約等議題,透過藝術與生活的同步,強力且深沉地辯證存在的本質。
謝德慶以行為為主體的創作形式,透過干預社會秩序或倫理結構,企圖挑釁藝術體制與權力宰制,此種先行的藝術形式與方法屢獲全球各界矚目,2009年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Museum of Modern Art)系列行為藝術研究展中,謝德慶以「一年行為表演1978 – 1979」(籠子)領銜首展;更於同年,受古根漢美術館(The 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邀請展出另一件作品「一年行為表演1980 – 1981」(打卡)。雖採放逐的域外姿態,謝德慶的跨文化經驗,強化了與歐洲語境直接對話的力度,其簡樸低調但激烈的生命實踐不僅凸顯臺灣韌性,對於身體、行為以及存在處境的探討更營造出超越亞洲想像的共鳴,具感染力地烘托出集體文化的焦慮。
推介機制與考量
台灣館二十年來的推動經歷了當代藝術的本質轉變。隨著全球雙年展熱潮延燒,大型展演全球藝術專業者的游牧,以及隨之併起的國際政治角力與競舞。本屆提名會議總體考量各國家館、平行展之展示機制和場地特性,除了延續台灣館於威尼斯雙年展的多元樣貌與公共使命,更期待藉由本次台灣館的呈現彰顯出當代藝術的區域性格和全球能量。
本屆提名會議延續2015年單一藝術家參展策略,後設提問國際展演政治的「台灣館」定位。此次提名作業除順應國際運作機制外,集體進行臺灣對應全球展演策略的多邊討論;委員積極建議啟動國際對話機制,以豐富現行歐美語境中對於臺灣的想像。爰此,北美館邀請與謝德慶長年合作之獨立策展人亞德里安.希斯菲爾(Adrian Heathfield)出任本屆台灣館策展人。
希斯菲爾自90年代末即投入謝德慶行為創作研究,深獲學界共鳴,引起國際藝壇對謝德慶藝術實踐的重視。身為知名英國策展人及作家,希斯菲爾專注於時基藝術(Time-based)研究:包含現場藝術(Live Art)、舞蹈以及實驗劇場等領域。2016年獲邀加入澳洲雪梨雙年展策展團隊(Curatorial Attaché),同年並擔任挪威「卑爾根集合」(Bergen Assembly)的協同總監(Co-director)。由於長期耕耘行為表演論述,更與藝術家謝德慶共同出版專論《現在之外:謝德慶生命作品》(Out of Now: The Lifeworks of Tehching Hsieh);希斯菲爾的專業活力與策展特質,以及對於謝創作內涵的探討與關注,在本屆將再次發酵擴散,給予台灣館代表藝術家通盤有效的詮釋和世界性的閱讀語境。
對於台灣館的策劃,希斯菲爾表示:「此次能有機會將藝術家畢生橫跨年代、疆界及藝術命題的力作,凝聚策畫成一個歷來最具廣度與深度的謝德慶展覽,確實令人無比期待。對一位能坦蕩面對活在所謂社會邊緣的生命本質,深刻體悟『生命刑期』(doing time)意涵及代價的藝術家而言,座落在威尼斯總督宮前屬監獄普里奇歐尼宮邸,提供了一個不言而喻的絕佳展覽場域。」
via / 臺北市立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