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介於高級訂製和成衣系列之間,不屬於任何時節, CHANEL是第一個以工坊為名推出服裝系列的品牌。 Métiers d'Art工坊系列的立意十分清楚,運用設計創意振興並活化手工藝價值,帶來獨一無二的體驗。
上一個冬季,12月的一開始,義大利羅馬Cinecittà影城5號攝影棚(Teatro N°5)。
泥灰石板路依稀殘留著積水,街角咖啡館、烘焙坊、雜貨店、花坊和電影院仍在歇息,老巴黎日常街景,熟悉的氣味,穿著華服女子魚貫從地鐵站地下道出口拾階而上,一步一步走入現實⋯⋯。這是CHANEL導的一場戲,劇名為《Paris in Rome》,Métiers d'Art工坊系列的最新篇章。
刻意搭製的佈景,單色調黑白畫映裡,唯一主角是服裝;刻意選擇的地點,N°5是經典幸運數字,恰好也是香奈兒女士義大利電影導演摯友們最鍾愛的拍攝片場。一次創作說一個故事,重回不朽影像與創意慾望的傳奇國度,CHANEL步步打造電影夢。
香奈兒女士經歷且參與過的義大利電影黃金時代盛況,老佛爺以銀色光澤的老舊底片風格再現。呼應劇名,大螢幕上的CHANEL女伶身賦巴黎氣質卻帶著羅馬魅力。碧姬芭杜式的豐厚髮型,畫著貓眼,穿著以底片膠捲緄邊的斜紋軟呢套裝,而或是手工繪製仿羅馬大理石花紋與蝴蝶麵圖騰刺繡禮服,手提復古電影放映機造型包,蕾絲絲襪搭配黑白雙色珍珠平底繫帶羅馬鞋。法國音樂工作者Chistophe Chassol利用修復的音樂檯現場彈奏鋼琴曲,隨著模特兒走動,調和晚秋羅馬景色與香奈兒女士御用的色彩閃耀著光芒,時裝秀上的每一細節都是情節,導引著台下的人們入戲。
「我們從不為作秀而作秀,一年8個系列、6場秀,每一個都是依循著主題靈感,在創意一致性下,創造關於CHANEL的夢,帶給我們客戶獨一無二的體驗。」CHANEL時裝部門總裁Bruno Pavlovsky明言。平均每兩個月更換夢境,那是一篇足以集結為史詩的巨作。但幻夢背後其實並不夢幻,除了商業考量還有一份對創意與工藝文化的崇敬。
自2002年Métiers d'Art工坊系列開展,CHANEL展現延續並再造工藝生命的強烈企圖心,「出發點是想為這些巴黎百年歷史工坊做些什麼,再與Karl討論思考後,決定推出工坊系列。」Pavlovsky表示。定位介於高級訂製和成衣系列之間,不屬於任何時節,每年12月發表,隔年6月上市,停留貨架時間較成衣系列更長。Métiers d'Art工坊系列的立意十分清楚:讓尚未有訂製能力的顧客以適當的價格接觸更精緻的面料和手工藝,藉此認同品牌價值,產生更多的情感聯繫。同時,這也為至今CHANEL所收購的10家工坊帶來春天。
「CHANEL堅持保存精緻的手工藝術、多年來合作的這些藝匠、他們對獨特文化與藝術傳統的這份堅持讓我們可以永續成長,將不同工坊的這些傑出工藝傳承下去,同時激發出更多的創意。持續發展並強化這精緻的資產是必須的。」Pavlovsky如是說。從美國達拉斯、奧地利薩爾斯堡到義大利羅馬,一路追尋香奈兒女士的精神與足跡,Métiers d'Art工坊系列串連了過去與現在、傳統與創新,更應證了老佛爺始終堅信的名言:「過去是美好未來的基石。」
Text / 吳書萱
via / CHANEL
【完整內容請見《LaVie》2016年07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