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訂製的美好年代!時尚繪本小說《Dior:穿迪奧的女孩》 見證迪奧先生10年創作生涯

【影片】高級訂製的美好年代!時尚繪本小說《Dior:穿迪奧的女孩》 見證迪奧先生10年創作生涯

如同拍攝時代劇般,講求嚴謹的製作團隊會先針對特定年代的時代背景進行鉅細彌遺的研究與考證,以確保出現在戲劇中的服裝、道具及場景能如實呈現。法國插畫家安妮葛琴歌(Annie Goetzinger)在著手創作時尚繪本小說《Dior:穿迪奧的女孩》(Jeune Fille en Dior)之前,也對克里斯汀迪奧(Christian Dior)先生的生平做了大量的研究,不但親自在Dior的資料庫考證相關史實,還訪問了在品牌創立之初就與迪奧先生一起工作的裁縫師們,也正是因為如此的重視細節,才讓這本以大量史實為藍本的繪本小說,耗費了兩年的時間才完成。

 

《Dior:穿迪奧的女孩》透過一個虛構的時尚雜誌小記者克拉拉,帶領讀者見證迪奧先生從創立品牌到辭世這段期間的訂製服生涯。書中以大量史實為藍本,細細刻畫出巴黎那段惶惶不安與緬懷逝去美好年代的浪漫歲月,書末更附上Dior的22個系列中最具代表性的服裝作品複刻插畫、迪奧先生的生平事紀,還有時尚知識如布料、配件以及工坊職員表等資料。

 

安妮葛琴歌表示,「開始畫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將背景設定在1947年2月12日到1957年10月迪奧先生在義大利心臟病發過世的這10年間,如此一來,我就能呈現品牌的設計及發展,直到成為我們今日所熟悉的Dior帝國。接下來,我還需要另一個角色來凸顯迪奧,這個角色不能是迪奧團隊中的一員,她會是個完全虛構的角色,但我希望她充滿真實感,只要漂亮優雅,知道如何走台步,並且散發魅力,人人都能成為模特兒。克拉拉這個角色在故事開頭沒沒無名,後來在迪奧公司脫胎換骨,變身為美麗優雅的巴黎女孩。

 

而克拉拉這個角色的靈感來源,其實是來自美國影星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雖然這位50年代極具代表性的人物從未與Dior合作過,但她在電影《甜姐兒》(Funny Faces)的優雅形象深植插畫家的心中,「我其他漫畫裡,女性都是一般女性,她們是職業女性,就像這本書的一開始,克拉拉是個一般的年輕女性,一名年輕記者,她的穿著並未非常優雅。對我來說,『簡單』就是優雅的原則,迪奧也同意『少即是多』,我認為優雅的女人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她們的穿著和內在達到完美的平衡,散發無以名狀的魅力。」

 

1951年生於巴黎的安妮葛琴歌,成長於一個裁縫師的洋裝製作家庭,以對於服裝描繪的細膩程度聞名歐洲漫畫界,本身也是名舞台服裝設計師的她,決定創作時尚繪本小說,可說是再自然不過的事。由於當時市面上已有大量關於可可香奈兒(Coco Chanel)、依夫聖羅蘭(Yves Saint Laurent)的書籍和電影,因此她選擇了相形之下較少人介紹的克里斯汀迪奧為主題。

 

曾在1975年拿下安古蘭漫畫節(Festival d’Angoulême)最佳新人獎(Prix du meilleur espoir)、1977年奪得最佳法文紀實漫畫獎(Prix de la meilleure œuvre réaliste française),安妮葛琴歌的作品常以史實以及人文關懷為主題,在創作《Dior:穿迪奧的女孩》之前,首先她閱讀許多關於迪奧先生的資料,包括他的自傳和當時那個年代的書籍,「我擁有一個很好的圖書室,裡面全是關於時尚的書,因為事實上,我總是以一種根據事實為藍本的方式工作,我大多數的漫畫都是設定在過去,因此為了要有復古懷舊的感覺,你需要許多的細節,包括車子,當然還有男男女女的穿著,以展現那個時代的氛圍。」

 

為了能夠接觸到更多關於迪奧先生的第一手資料,安妮葛琴歌主動與Dior的巴黎總部聯絡,讓他們了解這個企劃的內容,「首先我讓他們看一些圖畫,讓他們知道我能夠繪製服裝,這服裝並非一般的服裝,而是高級訂製服,這當中稍微有點差別。他們對我非常好,也提供了許多協助,讓我看資料庫、日期和照片,我也需要一些談話的細節,尤其是關於時尚的談話,有些套裝的細節、剪裁的細節,我也訪問了在迪奧先生1947年自創品牌時,就與他共事的裁縫師們,她們當時才17歲,你可以想像這些銀髮熟女們,她們很樂於談論那段時期,她們正值青春年華,那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對她們來說,就像一場冒險。」

 

一改以往與腳本作家合作的方式,這次安妮葛琴歌嘗試自己寫腳本,她先繪製構圖和分鏡,擬定故事線,確立故事方向,決定哪些情節要保留,哪些要刪去,私心想呈現高級訂製服的安妮葛琴歌,認為它就代表著精準的剪裁、獨特貴重的布料材質、刺繡與精湛工藝,「我想要呈現的不僅是迪奧本人的性格,還有他工作的細節。從最初的手稿繪製,到將手稿發給不同的工坊,像是洋裝工坊、套裝工坊,不但要有很好的點子,也要有優秀人才將它們製作出來,這是很有趣的。一開始只是張草圖,但這些工坊中的女性都經驗豐富,手藝精湛,她們能夠了解,然後裁剪、製作出這所有的服裝,我非常崇拜。」

 

雖然能夠接觸品牌的資料庫,觀察實際的服裝,但安妮葛琴歌認為,展示在人台上的服裝少了生氣與新鮮感,因此她創作時大多是參考當時舊照片,「一張50年代的照片是較為新鮮的,它有趣是因為那是有生命力的洋裝,因為是穿在真的人身上,也因為當時女性不是像現在走在伸展台上,她們當時比較像舞者,她們雙腳的站姿也改變許多,還有她們都在微笑,現在她們不被允許微笑。」

 

儘管服裝上有種種繁複細節,但安妮葛琴歌認為,創作這個繪本小說最棘手的部分是在繪製迪奧先生,「他是公眾人物,也留下不少歷史照片,我必須抓住他的神韻,無論如何,這不是任何人的迪奧,而是我筆下的迪奧。」

 

「他是個非常有創意且認真的人,也很害羞,他過的不是一種很鋪張高調的生活,他有一些親密好友,並把私人生活與公眾生活分得很清楚。」若迪奧先生還在世,讀了這個故事可能會有怎樣的反應?自認蠻了解迪奧先生的安妮葛琴歌說:「他很有幽默感,也愛開玩笑,所以我想最開心的事情莫過於,他用調皮的眼神看著我,並對我說,『沒錯,就是這樣,葛琴歌小姐。』要是可以聽到他這樣說,那該有多好。然後我會說,『先生,榮幸之至。』就像那些技藝高超的裁縫師說的。」

 

 

Text、Photo / BeautiMode

以毛孔為發想,造水霧繚繞的幻境!北美館2025 X-site計畫首獎《毛孔城市-佔領計畫》

北美館2025 X-site計畫首獎《毛孔城市-佔領計畫》!以毛孔為發想,造水霧繚繞的幻境

2025年夏天北美館戶外廣場展出作品敲定!一年一度的X-site計畫本屆由表層工作室《毛孔城市-佔領計畫》奪得首獎,其將人體散熱機制「毛孔」概念擬態於建築設計,以金屬結構搭載3D列印噴霧裝置呈現作品——從有形的地景到無形的水霧,宛如城市中的微氣候地表系統般,緩解都市的熱氣滯留與循環。

北美館2025 X-site計畫首獎《毛孔城市-佔領計畫》!以毛孔為發想,造水霧繚繞的幻境
(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X-site計畫:美術館廣場的空間再想像

北美館自2014年啟動X-site計畫,每年公開徵選以戶外廣場為基地、當代藝術與建築美學為核心的臨時性裝置提案,期待激發人們對於空間的再想像,十年來已發展為台灣新銳建築與藝術創作者的重要舞台。近年來,X-site計畫積極推動對於環境永續、減廢再生的討論,本屆亦鼓勵參賽團隊整合減碳方案與節能規劃,最終徵得的37件提案多數反映出低碳、再利用、淨零等綠色建築概念,同時凸顯與環境意識交融的跨域創作型態。

北美館2025 X-site計畫首獎《毛孔城市-佔領計畫》!以毛孔為發想,造水霧繚繞的幻境
2024 X-site計畫首獎《林木林》。(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以「毛孔」為發想的霧繚繞之境

2025年X-site計畫首獎由《毛孔城市-佔領計畫》奪得,創作團隊表層工作室以人體最基本的散熱體制——毛孔——為發想,企圖將毛孔轉化融入建築設計,創造出具「透氣性」的公共場域。為回應本屆的永續主軸,團隊使用輕質的回收鋁材打造主結構,並在大範圍的鋪面上,透過3D列印打造噴霧裝置,讓地景與水霧交織於城市廣場形成如微氣候的地表系統;成品也將呈現光影、風向、濕度與溫度的變動,進而打開觀眾的身體感知,重新定義北美館廣場與人之間的互動行為。

北美館2025 X-site計畫首獎《毛孔城市-佔領計畫》!以毛孔為發想,造水霧繚繞的幻境
(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建構觀眾與永續議題的對話路徑

值得一提的是,表層工作室大量使用回收材料:以重量計算,建築使用到的材質近四分之一來自回收材料,包含以寶特瓶環保紗材質製作的布質鋪面等;總重量約一半的材料可被再次使用,其中部分可作為永續使用的街道家具,甚至兼具照明燈具的功能。

北美館2025 X-site計畫首獎《毛孔城市-佔領計畫》!以毛孔為發想,造水霧繚繞的幻境
(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展期結束後,噴霧裝置也可完整拆卸並重複組裝,甚至成為其他裝置藝術、景觀照明等作品的元件,藉此減少耗材的環境負荷,並提升在地回收材料利用率,建構出營造面的共生循環。《毛孔城市-佔領計畫》透過大範圍的城市實驗地景,讓美術館廣場從單純穿越的步行通道,得以延擴出觀眾與永續議題的對話路徑。

北美館2025 X-site計畫首獎《毛孔城市-佔領計畫》!以毛孔為發想,造水霧繚繞的幻境
(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X-site得獎作品的形式突破

評審團指出,有別於過往X-site著重在單一建築量體或物件的形式,本屆奪得首獎的《毛孔城市-佔領計畫》是利用小型物件構成的大尺度格網系統,創造出有密度、有節奏的嶄新空間經驗,進而去對比原本單一的廣場,水霧系統也具有高度的開放性與可親性。

「該作品從點線面、空氣、以自然光線投射到數百個物件所產生的不同陰影,及物件會隨著風向飄散而佔領場所,讓人感受到無形的動態感與呈現出四度空間體驗——作品本身的動態性,讓民眾與作品產生深度的互動。」

北美館2025 X-site計畫首獎《毛孔城市-佔領計畫》!以毛孔為發想,造水霧繚繞的幻境
資料、圖片提供|臺北市立美術館

百年台灣,人文風華:《薰風》的金鼎之路

數位洪流席捲全球,在這個紙本閱讀黃金時代彷彿已成過去的嚴峻時刻,《季刊薰風》憑藉獨特的內容定位及精緻嚴謹製作,不僅在如一股清流般在紙本市場上佔據一席之地,更榮獲金鼎獎「人文藝術類」殊榮,成為台灣文史雜誌領域典範。這項殊榮的背後,是發行人黃志成及編輯團隊對台灣文化傳承的堅定信念與不懈努力,期望透過《薰風雜誌》,重建台灣大眾史觀。

《薰風》
薰風第26期「百藝齊綻你所不知道的臺中文化城」

《薰風》的成功並非偶然,而是深思熟慮、精心策劃的結果。它以獨到視角,深入探討、梳理台灣的歷史文化及脈絡,並以極高規格的知識含金量、藝術裝幀設計,呈現一本兼具學術價值與究極美感的雜誌。從發行人理念、內容規劃,及製作流程三個面向,跳脫文史雜誌框架的限制;為「老派」又「浪漫」的紙本,端出任何形式皆無法取代的重磅閱讀份量。

《薰風》
藉由各期《薰風》季刊,讀者可以窺見台灣社會在日治時期日新月異的蓬勃發展。

熱情、堅持與對台灣文化的深厚情懷

《薰風》的成功,與發行人黃志成的理念密不可分。一直以來,黃志成對紙本媒體的獨特價值深信不疑,他認為紙本雜誌具備數位媒體難以取代的「安神作用」及「收藏價值」,尤其在資訊爆炸的當代,「拿到一本喜歡的書,你終於會靜下來,然後把手機擱在旁邊」,這份寧靜和專注的閱讀體驗,既是數位時代裡的珍貴資產,更是推進紙本持續向前的動力。懷抱對台灣文化的深厚情感,《薰風》並非流於表面地呈現歷史事實,而是試圖引導讀者深入思考歷史脈絡及與當代社會的關聯性。黃志成說:「我們希望這個刊物是會流傳下去,將來被回顧、珍惜。」這份對文化傳承的願景,是《薰風》得以持續深耕台灣文史的根本動力。尤其,編輯團隊對內容的嚴謹和正確性,更是吹毛求疵,在作者遴選和稿件審核上都相當嚴苛。「我們希望撰稿人在《薰風》的文章都是沒有發表過,縱使這個議題寫過,他也要依照設定的主題重新撰文。」黃志成強調,這份對品質的執著,也反映在其高昂的稿費和圖片授權費用上,即使這意味著雜誌長期處於高成本、低利潤的營運狀態。「《薰風》希望能保留老照片的復古感和文本質量,也重視讀者能攤平閱讀的舒適性,所以選用高成本的手工裸背膠線裝及日本進口紙張和油墨。……我們全部都沒有任何商業廣告,純以銷售量為營收來源。」 黃志成這麼說。這席話,精準地突顯《薰風》製作上的頂尖嚴謹規格,更展現了發行人寧可犧牲經濟效益、也要追求卓越品質的堅定決心。

《薰風》
《薰風》發行人黃志成
《薰風》
《薰風》嘗試跳脫文史雜誌框架的限制,選用高成本的手工裸背膠線裝及日本進口紙張和油墨,在保留老照片的復古感以及文本的質量,同時翻玩版面。

以細膩視角,重新詮釋台灣文史

《薰風雜誌》的內容規劃,以獨特視角,深掘台灣文史的豐富內涵。它摒棄傳統以政治或重大事件為中心的歷史書寫模式,轉而聚焦於細膩的生活面向。雜誌涵蓋議題,從日治時期的基礎建設(例如:水道、鐵路)、產業發展(例如:鳳梨罐頭產業及藺草編織業)、教育改革(例如:現代化教育體系)、娛樂生活(例如:劇院、溫泉的興起)、醫療衛生等面向,皆透過圖片、文獻以及各領域的專家學者專業分析,構築出更為立體、更富意象的歷史圖像。值得一提的是,《薰風》亦深入探討諸如日治時期臺人文化組織的結社、農民抗爭運動,以及台灣人對海洋文化認知等較少被關注的議題,陳述獨到選題目光及挖掘被遺忘歷史的決心。這些主題絕非憑空臆測,而是經過團隊縝密討論和嚴謹考證的成果。「我們同時會執行兩到三期雜誌議題,隨時都在檢討明年、後年的主題。找來的撰稿人也都是很多人心目中的重量級作者!」黃志成這麼說。正是這份對歷史的嚴謹態度,以及對史料真實性與權威性的堅持,讓《薰風》在眾多文史刊物中脫穎而出。

《薰風》
宜蘭頭城盧纘祥故宅,圖片提供: 《薰風》發行人黃志成)
《薰風》
薰風發行人黃志成先生演講留影 圖片提供: 《薰風》發行人黃志成

金鼎獎的榮耀與文化傳承使命

連續三年入圍及連年獲得金鼎獎殊榮,《薰風》不僅展現其卓越的內容品質,也成為台灣文化傳承的重要平台。《薰風》不僅在內容上精雕細琢,設計團隊也勇敢突破傳統知識類書籍的排版框架,將內頁的圖文配比調整至接近一比一的美學。例如,在六頁的3000字文本中,會搭配1015張圖片,以降低文字的密度,使閱讀變得更加舒適與愉悅。這樣的設計不僅讓讀者深入探索台日文史,還在視覺上提供了一場享受,讓文史的探索不再是沉重的負擔,而是一場輕鬆的穿越旅行。隨著每期《薰風》季刊的發行,雜誌逐步揭開從清朝統治到日本殖民時期的台灣歷史,讓人們得以見證在日治時期,這片土地如何經歷翻天覆地的變遷,展現出其蓬勃的社會發展與文化交融。透過這些精彩的內容與創新的設計,《薰風》不僅記錄歷史,也在每一頁面中喚起了對這段往昔的共鳴與思考。

《薰風》
薰風往期精彩刊物 圖片提供: 《薰風》發行人黃志成

-看更多第48屆金鼎獎入圍及得獎名單:https://gta.moc.gov.tw/home/zh-tw/listofawards

-字裡行間 悠遊穿閱-第48屆金鼎獎入圍暨得獎作品線上書展 精彩上線:https://linktr.ee/gta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