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宿舍是否一定要又醜又舊才能符合低價的標準?房內是否總是只能留出僅容一人走過的寬度才能讓室友感情變好?以下幾間華美公寓將打破大眾對學生宿舍的傳統看法,寬敞的室內空間、極具設計風格的質感裝潢、多功能開放空間,迥異於只要能住人、夠便宜就好的概念,真正為學生打造出事宜學習、交友、增加社會經驗的居住空間,讓人大學再讀10年也願意。
每間房都有落地窗!南丹麥大學學生宿舍
位於丹麥奧登斯(Odense)的南丹麥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Denmark)的夢幻宿舍由CF Møller Architects打造,能夠容納250位學生居住,廣大的公共生活空間及私人獨立陽台就是學生最愛宅在宿舍的原因之一。宿舍由三棟大樓以三角形的造型排列,讓每間宿舍的房間都能夠擁有一片看向藍天綠地的景觀落地窗,且對於其他廚房、交誼廳等空間而言,也提供最佳自然光源。地面樓層的咖啡廳、樓頂的派對場地,作為平衡隱私和社交的空間最好不過。為鼓勵學生以搭乘公眾交通工具及騎單車等移動方式節能減碳,還免費提供每位居住學生腳踏車和車位,教人好想註冊入學。
上下鋪也可以超有設計感!香港荃灣Campus Hong Kong學生公寓
學生宿舍中最常用來節省空間的上層床鋪、下層書桌的設計形式,在香港由LYCS Architecture操刀將飯店改建的學生公寓中得到美型進化。為符合共同生活的學生生活特性以及取得空間的最大利用性,建築師將房間的隔牆打通,成為每間8坪大、可供4人住宿的房間,角落設計為系統包裝的上下鋪獨立空間,卻各自擁有獨立的窗景、插頭、閱讀燈,但在中央設置寬敞書桌以供共同交流,天花板則是每個人的創作空間。另外設置的公共空間滿足了聊天、交友、看比賽的需求,並保留原本酒店的健身房、游泳池、咖啡廳,滿足學生高貴不貴的質感生活。
氛圍就好像在國外留學!柏林Kreuzberg區學生公寓
由非營利組織國際教育交流協會(Council o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Exchange ,CIEE)所企劃,將每位住在裡面的學生視為國際公民,試圖在柏林國內營造出國外留學的生活感。驅走學生公寓裡的統一單調,建案開發者Macro Sea將諸多柏林新銳設計師創作家具混搭現代風格濃厚的家飾,作為室內畫龍點睛之品,原本在工廠中的廢料也成為新建築的工業風建材,房間中裝上滾輪的家具則可讓學生自由設計空間動線。開發者更希望這棟學生公寓能夠結合學術、生活、飲食、社交、藝術等多樣化功能,因此還設有小型教室、建築工作室、廚房、大型活動室內場地等,供學生使用。
與社區居民、國際旅人共同生活!荷蘭學生公寓
為解決阿姆斯特丹市內學生住宿空間短缺的問題,Knevel Architecten建築改造1964年落成但已經荒廢多年的老舊大樓,成為充滿嶄新活力的學生公寓,為當地社區帶來新氣象。設計團隊將鮮黃設計原色貫穿整棟大樓建立整體性,原本方塊式隔間的辦公空間,恰巧適合學生房間隔間形式,總共容納285位學生居住。一樓更開放給民營女子青年旅社Hostelle經營,學生公寓門口以公共廣場的形式與社區區域連通,提升學校學生、造訪城鎮的遊客與社區之間的關係,營造出拓展社會及國際視野的有機環境。
學生版超微型住宅!倫敦學生公寓Scape
可別以為只有亞洲國家才流行微型公寓,Ab Rogers在東倫敦設計建造了名為「Scape」、可容納600人住宿的學生公寓,以火車通舖床位為靈感,每間房間空間只有3.7坪,但書桌、床位、廚房、衛浴、擁有大片落地窗的小客廳等,一應俱全。空間雖小,設計可也沒有馬虎,以純白為基底的空間,點綴桃紅、亮黃的鮮豔彩色色塊,增添空間更多活潑活力。內部設有兩家餐廳、一間咖啡廳、一間酒吧、小型博物館、藝廊等,提供學生在公寓內多采多姿社交生活空間。
這些學生公寓的室內規劃及空間設計想法,其實相當適合現今日趨熱門的共居生活形態,尤其每個人都能夠擁有既獨立又共生的居住形式,更是現代人所追求的理想狀態。未來的公共居住空間不妨參考這些設計學生公寓創意,滿足現代社會的新型居住型態需求。
Text / YaChen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