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活化的案例在台灣的各處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不論是台中眷村老屋改建成的審計新村文創聚落;在花蓮及高雄對於舊鐵道的新利用;光點臺北的前身也是座歷史悠久的洋樓,這些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築及地域在經過多年物換星移以後,也能以嶄新的方式傳遞價值,這些案例不僅僅在台灣發生,而是種全球的趨勢!
在加拿大蒙特婁有座1.2萬平方公尺的老銀行空間,自1926年便矗立,內部華美如宮廷般的裝飾及挑高建築可看出當年銀行的氣派與繁盛之景,大理石的地板、黃銅色雕飾華麗精巧的天花板讓人感受到舊時代的大器,而經過多年之後,這座皇家銀行由當地的建築事務所 Henri Cleinge挑起建築物活化的大樑,並想出一個全新的妙用:新創團隊的共同辦公室!
在這座占地廣大的銀行建築裡,容納了科技創業團隊、讓自由工作者可以來去自如的咖啡廳和公共空間,儼然是為一個複合式的公同工作空間,集合所有新奇的點子,期待發酵的一天!而在這個古典的空間裡,為了融合歷史脈絡的痕跡與現代性,Henri Cleinge建築事務所運用透明玻璃與半透明的隔板區分各個辦公空間,而自90年前便存在的銀行出納櫃檯則被留下,作為咖啡廳集會議室之間原生的分隔屏障,使這個共同工作室也能夠有享有公共和隱私兩種屬性不同的空間。
而為了平衡宮廷式建築與現代新設備的風格落差,Henri Cleinge建築事務所利用黃銅和鍍金材質呼應這棟歷史建築。無論是線性方格式的小型會議空間,或是原銀行出納櫃檯及咖啡廳的檯面,簡約利落地混搭拱廊、天花板和水晶吊燈,輔以穿插的木質地板,暖色系成為室內空間的主調,讓整座如宮殿般的老銀行有了全新的面貌,前衛性十足,讓講求大膽衝勁的網路科技新創團隊進駐可說是在適合也不過了!
每個國家總有都市計劃,對於老建築的改良總是趨同,咖啡廳、博物館等等的想像似乎太過侷限,期許這座宮廷式老銀行活化的共同工作空間能夠帶來更多啟發與靈感,讓城市裡多一些新的意象!讓市民們理解,老建築的妙用不僅是現今看見的如此而已呢!
Text / 湯侑宸
via / designb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