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台協會處長梅健華的官邸有些熱鬧。寬敞素雅的起居客廳與宴會餐廳牆面上,9幅從美國遠道而來的藝術作品和一幅台灣在地之作將作客於此。工作人員細心調校觀賞角度與位置後,打上燈光,小而美的藝廊正式開幕。
在這個過於喧囂、尖銳對立的時代,武嚇交鋒不安氣氛壟罩。刻劃生活現實、承載文化價值的藝術創作形成一股柔軟力量,開啟超越國界的新關係契機。1953年,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MoMA)首次提出全球性視覺藝術計畫構想,藉由國際交換展覽,推廣美國當代藝術。計畫在1960年代初期獲得美國總統甘迺迪的支持,以「美國大使館藝術展覽專案」(ART IN EMBASSIES)為名,透過外交網絡,在200多處駐外使館、領事館和大使官邸籌辦展覽,擴大並深化規模。50幾年來,超過12,000個藝術家、美術館、藝廊和基金會參與其中。
超越國界的文化對話
第一次擔任官邸藝廊的主人,梅健華與夫人陳舲舲樂在其中。「我成長於具濃厚藝術氣息的紐約,藝術豐富了我的生活,現在能有機會分享當代美國的美學、能量、靈魂與多樣化面貌,非常開心。」梅健華說。他偕同夫人親自挑選了展品,從私視角出發,每一幅創作除是美國社會、歷史與文化的縮影,也具象梅健華一家的人生故事。
被譽為全球最偉大攝影師之一的Philippe Halsman用俯視鏡頭捕捉Louis Armstrong演奏神采,靈光一瞬的生動形象,彷彿臨場感受動人樂音。「Louis Armstrong是美國極具代表性的音樂人物,爵士樂更是創作形式經典,傳達了美國文化的自由氣息。」熱愛JAZZ的梅健華特別收錄此攝影佳作,表徵個人志趣。
Lucille Nurkse《為薩克斯風手而唱的歌手》緊鄰在旁與之呼應,簡化形體並創造空間感的拼貼畫作,呈現藝術家對爵士表演活力的讚頌。音樂一向是美國在台協會致力推廣的主題,各色音樂表演、交流活動匯聚人氣。新聞工作出身的陳舲舲則為藝廊延展性別視野。一幅名為《深藍C》畫作高掛於餐廳牆面,大膽用色格外吸睛。「Elizabeth Murry是一名非常出色的女性藝術家,她的作品取材自平實的日常生活物件,充滿生命力的表現手法,為生活注入藝術光芒。」陳舲舲闡釋,作為女性,此作格外引發共鳴。「每一幅作品都是由人生經驗積累而來,在挑選過程中我們一直不斷討論,希望這些有著獨特風格的精選之作,促成聯繫與對話。」梅健華說道。
展示美國當代藝術之外,美國在台協會還發起公開徵件活動,廣徵台灣在地青年創作,評選首獎一同於官邸藝廊及所屬社群網站展出。仍在美術系就學的黃彥鈞以〈移轉-01〉脫穎而出,運用水泥漆、壓克力顏料和報紙等多媒材,抽象構圖詮釋出語言轉譯的思考過程。「不僅是語言轉換,移轉也代表著生活的更迭,與我們的移民背景不謀而合,別具意義。」陳舲舲有感而發。「文化交流應該是雙向的,藉台灣優秀的新一代創作力量,激發大家更多靈感和想像!」梅健華期待。
外交官的Lifestyle
印象中,外交官生活光鮮神秘,應酬忙碌。看待自己的生活風格,梅健華用「Casual」一字形容。他與陳舲舲育有4名子女和一隻名為Hope的大型犬,假日總是輕鬆穿著,一家騎著自行車探索城市,先前歡度中秋節,入境隨俗的辦了烤肉派對,大啖台式熱狗-香腸!
專訪人物:梅健華
資深職業外交官,官銜為公使銜參贊。具二十多年的外交資歷,尤其嫻熟亞太地區事務。他的上一職務是在華府國務院擔任東亞暨太平洋事務局之副助理國務卿,主管中國、蒙古、台灣事務。在此之前,他在前國務卿柯林頓的辦公室擔任副行政秘書,也曾擔任過前國務卿萊斯辦公室之執行秘書處主任等職。
Text / 吳書萱
Photo / 張藝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