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歐陽辰柔
圖片提供╱忠泰美術館
位在市民大道和建國高架橋交叉口旁的忠泰企業大樓,於日前完工。它不僅是忠泰集團的新總部,也迎來台灣第一座鎖定未來城市生活的展館──忠泰美術館。目前首檔大展環繞未來住家的議題,除了雲集國內潛力建築師同台呈現外,也能看見它對城市生活新提案的野心。
講到一座城市的核心,一般會聯想到最繁華熱鬧的地方。但論及台北的市中心,會想起什麼?比起任何一個地標,或許兩條經緯幹道才是每日最多人造訪的地點:市民大道和建國高架橋。它們長期主宰台北城心的景色,奔馳的車輛下方、半廢棄的橋下空間,就像被都市人匆忙忽視的隱性場域。
緊鄰這兩條幹道形成的「黃金十字路口」,讓忠泰美術館光是地理意義就顯得非凡。
耕耘十年後,回到出生地
忠泰美術館位於忠泰集團新總部大廈二樓,是集團旗下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迎接10周年的重要里程碑。10年前該基金會的首檔展覽《明日博物館》,就是舉辦在這塊當時還是空地的黃金地段。之後包括《垂直村落展》、《代謝派未來都市展》、到今年初《給市長的信》,以及過去營運中山創意基地URS21,甚至創辦國內針對年輕建築師的重要獎項「ADA新銳建築獎」,在推廣建築及藝術文化上,可謂不遺餘力。但要發揮更長遠的影響力,一座匯聚能量的標的就十分重要,這也是歷經十年,忠泰美術館終於在今年秋天開幕的原因。再加上年底即將修整完工、位於萬華的新富町文化市場,兩處將成為基金會未來運作的重要據點。
以森美術館為目標,台灣首座鎖定城市生活的展館
由於長期和日方合作,讓忠泰美術館充滿日本營造的細膩度。空間設計和識別設計系統,分別找來過去操刀青森縣立美術館的青木淳,以及平面設計師菊地敦己。溫潤的木地板,加上純白牆面,營造出優雅舒適的環境。比較特別的是,由於大廈隔壁即為忠泰建設的住宅,南側又座落集團目前已認養的瑠公圳綠地公園,大幅增加展場空間的延展性。目前首檔展出《HOME2025:想家計畫》,即遍佈這三區,讓觀展動線串起室內外。
和日本森集團同樣將總部與美術館融於一處,身兼忠泰集團常務董事、以及基金會執行長的李彥良表示,森美術館是很重要的參考對象,忠泰美術館未來的經營方向會與其類似,但建築比重將更高。相較於日本,台灣尚未有專精於當代建築類別的美術館。由於未設館藏,這裡將把全部心力投注於策展品質,努力成為國內第一所鎖定「城市」和「未來」的展館,讓每次呈現都與生活密切相關,亦將關注國內外中生代指標性建築家,以及年輕藝術家,擔負類似日本的間美術館(TOTO GALLERY‧MA)挖掘建築界巨星的角色,並持續引進如代謝派等國外重量級的展覽,替台灣打開和世界對話的大門
讓大眾重新回到這個區域
曾經,這個地段長時間讓位給交通功能,只在市民心中留下灰色模糊的印象。美術館正式開啟後,除了本身吸引觀展人潮的魅力,延伸至社區及周圍廣場的公共藝術展品,也將協助串連起從華山文化創意園區、八德市場、到瑠公圳公園等地步行的精采度,讓大家不再只是乘車呼嘯而過,就算不踏進美術館,也願意花一個下午,漫步其中,重新發現城市核心的美麗風景。
INFO/忠泰美術館
Add/台北市市民大道三段178號2樓
Tel/02-8772-6757
Web/www.jutfoundation.org.tw
描繪出10年後,家的形狀--開幕首展《HOME2025:想家計畫》
一座美術館的開幕展,即可顯現其格局的高度。第一次正式向大眾闡述自身的關懷,忠泰美術館以「家」為主題,由阮慶岳、詹偉雄、謝宗哲三人共同擔綱策展,邀請30組建築師和20家台灣企業,描繪2025年時可能的居家型態,從這個城市中最小、卻與人們最緊密相關的單位,開拓想像。
詹偉雄指出,「10年後」是大多數人都可以抵達的距離,不會太超現實,卻依舊能產生改變。邀展時,除了如在業界已具相當知名度的黃聲遠、邱文傑、廖偉立以外,還找來大量年輕一代的建築師,從他們的視角想像未來家居。此外,刻意拉進企業的向度,也是因為感受當前社會隱然分為經濟和文化兩種論述,兩者的發展彷彿彼此對立,但建立溝通協力的管道,才能更有效發揮改變環境的力量。因而籌備期間,刻意以「快速約會」(Speed Dating)的幽默方式,讓建築師和企業自發性配對,進而攜手呈現,也種下長遠的合作契機。
至於展出內容,則圍繞兩條軸線:首先是數位科技進入住宅,其次是基於現代人生活方式的改變,連帶引發居住模式的調整。阮慶岳認為,現在所認知的家屋形式,乃被工業革命及歐洲現代性所定調:大量、方正、相同規格。但未來,不僅家庭的組成將更多元,也容易因工作遷徙,產生「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模式,因此更彈性的住宅設計實乃必需。
隨著人口增長,資源和空間卻相對匱乏,如何安居已成為現下國際建築界關注的議題。日本在七、八月間,才由原研哉策展《HOUSE VISION 2》,找來多位享譽國際的建築師,針對新住宅形式作出嶄新提案。「日本的HOUSE VISION,是明星建築師和國際品牌的合作,一般人很難沾到邊;但這(場展覽)沒有大企業,是新生代建築師對時代的思考,所以會關注更細微的地方,也更貼近真實性。」阮慶岳說道。
不久的將來,理想的家的形狀會是什麼樣子?來一趟展場,讓我們一起期待更美好舒適的明日生活。
移動小屋串連碎化空間
劉國滄╳樹德企業
劉國滄與樹德企業聯合呈現的「家盒櫃屋」,是可隨地快速組合的迷你居住系統。雖然面積僅10坪,卻有門窗、水電,還有強力的收納功能。打破都市更新必須將舊房全面拆除的迷思,若善用這種移動小屋,就能重新利用閒置的老屋,形成新舊共存的新式聚落,一次回答老屋過剩與城市游牧生活型態的問題。
組合型積木式家居
方瑋╳WoodTek台灣森科
除了宜居,未來建築勢必也得顧及環保。採用WoodTek研發的多層次實木結構積材,讓建築量體不再被梁柱系統決定,而由多個木結構自由組成,並善用堆積產生的空隙,延伸成庭園、水池等開放空間。是一個人與自然能和平共處的住宅想像。
極大化騎樓的功用
劉冠宏+王治國╳長傑營造
這個「里港長傑工共集居」的計畫,將亞洲建築常見的騎樓構造,延伸成如迴旋梯般的走道,從地面環繞至樓頂。不僅讓機車或輪椅,能直接抵達住宅門口,還兼具聯誼性質,更能應對豔陽和暴雨等天氣變化。是一個適宜三代同堂、同時養成友好社區關係的新集中住宅形式。
軟水泥的可能性
王喆╳國產實業
設計的躍進,還得由材料科技的升級方能成就。現有的住宅空間十分狹小,倘若牆面本身具伸縮彈性,能依需求進行變形、凹凸或切割,是否就能還給我們更多的住家面積?透過專營混凝土的國產實業幫忙,王喆大膽提出這種假設。在展場內,能觸摸這道神奇的軟水泥牆,看它如何無中生有、替我們創造意想不到的魔術空間。
INFO/《HOME2025:想家計畫》
Venue/忠泰美術館及周圍戶外公園區域
Date/即日起~2017.01.15
【完整內容請見《LaVie》2016年1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