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抱詭譎、哀愁與美麗的已故服裝設計大師Alexander McQueen,曾在那融合現代與工藝的棕磚大樓內教導裁縫;他的身影已消逝,取而代之的是倫敦雪地上,佇立在銀白一片寒氣中的女孩,身上圍繞由織品揮灑的東方墨象。台灣設計師古又文Johan Ku舞著他用織品做成的筆,在世界舞台抹下他的顏色;而後同樣來自台灣的陳劭彥SHAO YEN(回顧陳劭彥專訪),在倫敦時尚圈耕耘,與Alexander Macqueen先後受到冰島歌姬碧玉Björk的青睞。倫敦聖馬丁學院(Central Saint Martins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這國際知名的設計重鎮,曾位在倫敦市中心——一個在八零年代的時空下融合藝術與性、熱情的張揚世界——Soho區的心臟處。
倫敦聖馬丁學院是倫敦藝術大學(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的其中一個學院,由知名建築設計師EP Wheeler與HFT Cooper設計, 於 1939 年五月啟用的舊大樓滿是歷史寫下的痕跡。80年代的倫敦Soho集結嬉皮、年輕藝術家、電影導演、製作人、作家於一堂,熱切交流,是一個蓬勃的年代。而位於核心處的聖馬丁學院更是性手槍樂團第一次登場的樂迷聖地。隨著歷史沖刷,80年代的比利時安特衛普六君子已然交棒的現代,Soho區成為一個高價並少有人生活的地域。
2011年八月底,中央聖馬丁學院,這個與台灣設計界密切相關的世界級藝術學院,亦正式遷至新大樓,將美好的回憶留在心中,邁向未來。而聖馬丁學院舊大樓也重生為俐落的現代公寓——The Saint Martins Lofts。
負責操刀的Darling Associates,以尊重舊有空間的歷史與藝術記憶為前提,將聖馬丁藝術學院轉變為十三間原創工業風公寓——Saint Martins Lofts。延伸至天花板的大片窗戶,豐沛的陽光充滿開放式的空間;淡色的牆面,更突顯明亮的生活環境。其中一間公寓由聖馬丁校友Marc Péridis擔任室內裝設,「我猶記得在聖馬丁做一個設計學生的時光」,Marc Péridis表示。
白色與淡藍色牆、大片窗櫺、開放式設計是這工業風作品的基礎,地板亦是淡色木質。點綴其中的,是記憶過去設計藝術學生們將作品放置在牆上習慣的單色方形擺設,營造情調風景。精選的混搭傢俱,簡約錯落,其中鋪陳綠意,柔化幾何塊狀的整體。選品有來自Studiomama荷蘭設計師Richard Hutten設計的趣味座椅、Bouroullec將電線與燈座本身化為藝術的工業風燈具等等。
Bouroullec燈具使用在各個空間中,統一旋律。餐廳、客廳及廚房位於第一層,寢室、衛浴、書房位於第二層,戶外空間有眺望全倫敦的陽台。廚房使用內嵌式廚具,客廳有一整面附梯子的書櫃牆。第二層除了簡潔的傢俱,特別的是,在天花板上安裝窗戶的溝槽,使隔板可以自由移動。第二層空間與第一層空間相通亦有區隔,保有個人空間並避免閉塞感。
舊的聖馬丁大樓已去,如今存在的是要價七百萬美金的Saint Martins Lofts;Soho區過去雜亂的生氣勃勃滋養無數靈感,是藝術設計肥沃的土地,這棟大樓的歷史片段,Darling Associates以年代片段方式書寫在大廳牆面。如今昂貴而難以生活的景況與過去不同,希冀此新生Saint Martins Lofts能吸引知名藝術家入住,使Soho區再一次羽化為繽紛嶄未的設計藝術之心。
Text / Moumu 矛木
Image Source: Darling Associates & Konbini &Trendland.
※本文由Polysh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