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歐陽辰柔、劉語柔
圖片提供/Urban Rigger、Arcgency、HIBINOSEKKEI + Youji no Shiro、REnato lab
近來「循環經濟」成了被熱烈討論的話題,在資源即將耗竭的今天,如何藉由回收再利用的方式,維持生活品質,同時守護環境,成為現代人不能逃避的考驗。從國際現正最受矚目的再生貨櫃海上宿舍,到國內開始嘗試開拓電子廢棄物的第二春,我們看見更成熟的實踐手法,也對於永續的願景,抱有更多美好的想像。
Part1.國際矚目!具環保概念的海上宿舍
放學後,和同學在宿舍中庭小酌兩杯,然後漫步到屋頂,夕陽把天空染成一片美麗的粉紅色,前方的景致遼闊無邊。
這種享受,是每位留學生的美好想像。然而,現在即便在生活最悠閒的北歐,都不見得能一償心願。根據丹麥住宅建設處的統計,該國每年增加的高等教育新生共64,000位,其中近四成無法順利申請到宿舍。如果再考慮整座城市人數的擴張、老年照護的需求,2020年前至少要增設13萬個住宅單位。這都還不包括歐洲目前普遍面對的難民移居問題。
缺少的居住空間該怎麼辦?哥本哈根建築師事務所BIG(Bjarke Ingels Group)說:那就住到海上吧!
目標是創造100%環保新空間
把棲住需求的腦筋動到海域,並非新鮮事。古代傍水而居的民族,經常得與水爭地,例如東南亞就有悠久的水上建築傳統。但要把這種概念和現代城市結合,就是另一種挑戰了。今年夏天,BIG發布的新型態學生宿舍Urban Rigger,即運用設計思考,挑戰長期居於海上的可能。
Urban Rigger外觀近似六角形,由9座海運貨櫃組成,內含15個住房單位,每一座可以透過空中走道彼此相連。公共區域包括中央庭園,烤肉區,天台,水平面下的停車場,自動烘衣機等等,一個月約2萬台幣,在歐洲物價指數名列前茅、市中心單人房平均要價3萬台幣的哥本哈根,算是相對親民的價格。為減少環境負擔,刻意採用回收貨櫃為主要建材。這種規格統一、質地堅硬、而且容易取得的廢棄物,若以常見的焚燒處理,不僅耗電,也將產生過多二氧化碳;直接用於搭建房屋,組裝方便,還可降低材料成本。除此之外,BIG特別引入包括節能抽水機、太陽能發電板、以及擷取海水轉為熱能的先進設備,希望能徹底實踐友愛環境的理念。
一個可被落實的解決方案
都會區的擁擠和交通混亂,是全球共同面對的問題。像荷蘭因環境限制,很早就發展出漂流住宅。今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回應策展人Alejandro Aravena訂的題目「前線報導」(Reporting From the Front),由NLÉ建築師事務所操刀、奪下銀獅獎的奈及利亞水上學校「Floating School」,更預示全球向海上發展的趨勢。許多國家都在積極研發漂浮住宅,例如倫敦Baca Architects近期在泰晤士河完工的漂浮家屋,正是為舒緩城市高密度的居住壓力。
除了取得全新的「土地」,漂浮住宅的可移動性,在氣候劇烈暖化的現下也相當有優勢。過去同樣設計過開放資源漂浮屋的建築師Carl Turner就對《衛報》指出,「建造大規模的防洪區域,不僅昂貴,還可能對環境造成危害。漂浮屋就單純多了,它可以和海水一起上升。」
因此,成功結合「回收」與「拓展空間」兩個概念,打造出平價、耐用、並能立刻解決城市核心問題的宿舍,讓Urban Rigger成為近期最亮眼的住宅實驗。目前第一批學生已經入住,而另一個同款式、且更大型的宿舍營建計畫,也正在瑞典的哥特堡進行,預計將多達288個房間。
「全歐盟都在面對宿舍短缺的窘境。Urban Rigger找出了可能的退路,也就是各大城市旁,上千公里未被開拓的河岸和港口。如果你所在的地區需要這種建築,請讓我們知道。」BIG表示。不求鋪張,不標新立異,而是實在地考慮可行的方案,這種務實的態度,是身為設計者最基本、卻也最教人欽佩的風範。
不丟棄,就是多一份資源!回收貨櫃的妙用
最常見處理廢棄貨櫃的方法,是火化或丟棄,而前者將耗費高達850萬瓦特的電力。想不增加汙染,又節省建造成本,將它改裝成可使用空間,就成為一個好選擇。特別在設計和技術都逐漸成熟後,宜人、永續的再生貨櫃屋,將更普遍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船運箱變身創意辦公室
丹麥哥本哈根的Arcgency建築事務所專注於設計和建造可持續性建築,以符合當代需求──「在有限時間內提供絕佳工作環境」為目標,秉持節能環保的宗旨,以原料美學、視覺連結和自然光為主等原則,打造出90%建材皆是回收材料的臨時辦公室「STACK II」,由20英呎高的再利用船運貨櫃組成,堆建成三層的工程只花了一週,極簡設計具有高度彈性,未來也可以拆解,移到新地點或成為新建築的一部份;工業化的室內設計,大片落地窗讓人享有充足日光,一眼盡收海港日落美景,室內窗戶則能讓人看到不同的工作空間,營造鼓勵合作又充滿活力的氣氛,成為新創公司和創意工作者可以負擔的完美辦公室。
溫馨百分百的幼稚園
另一個近期貨櫃再利用的佳例,是位在日本埼玉縣的小倉あさひ幼稚園(OA Kindergarten)。這座幼稚園在當地已開業50年,和社區的關係緊密,但也因為歷史悠久,建物的防震度已不符規定。參與整修的建築師事務所HIBINOSEKKEI + Youji no Shiro,對於兒童設施的建造原本就具備豐富經驗,為了教導孩子們愛惜資源,特別選用廢棄貨櫃為材料,不僅縮短建造時間,也避免不必要的浪費。重新整修後的園區,圍繞著中央庭院一棵既存的樹木,雖然貨櫃外觀冷硬,內部裝潢卻大量選用溫暖的木頭,二樓更採大面窗戶,能眺望附近街景,成功營造出煥然一新的教學空間。
part2.科技寶島的難題:電子廢物
相較於紙類、塑膠、或近年島內逐漸關注的剩食議題,有一樣東西,長久以來被漠視,或不曉得該如何處理,那就是電子廢棄物(E-Waste)。再利用十分困難,每年新增量卻極度驚人,渴望節約資源、保護最愛的島嶼的我們,如何面對這個挑戰?
你上一次買筆電是什麼時候?把舊的電腦回收後,你知道它們如何被處理嗎?
這個問題,恐怕很多人難以回答。今年五月,《華爾街日報》在一篇報導中盛讚台灣是「全球垃圾處理的天才」(The World’s Geniuses of Garbage Disposal),2015年締造全國平均55%的回收率,傲視其他國家。但事實上,回收不代表能再利用。垃圾被集中後,回收處理廠會取出可再使用的部份,剩下的一概予以銷毀或掩埋。
「我在中技社工作了17年,協助政府制訂環境政策,卻逐漸發現,有些事情無法藉由政策解決。例如你不能強迫業者使用回收物。」REnato lab創辦人王家祥說。
加工+設計,讓廢鐵變風格家具
因為工作的專業背景,讓王家祥更能看見台灣在3C產品回收上的困境。電子廢棄物最有利用價值的部份,是內含的錫、銅等金屬,處理廠取走後,剩下86%的殘骸,都會送去火化。所以儘管台灣筆電有高達五成的回收率,每年焚燒掉的量還是相當駭人。此外,隨著炫麗的筆電不斷推陳出新,產品生命週期變短,組成零件卻更複雜,也提高拆解、再使用上的難度。
為了改變這種情況,他創立REnato lab,希望透過設計,把循環經濟的概念中,「回收→再利用」的這一環補齊。
雖以設計為處方籤,但嚴格來說,REnato lab並非一間設計工作室,而更像媒合的角色。先和國內知名的回收處理公司佳龍科技合作,利用它們閒置的生產線,進行一般處理廠無法完成的工作,例如將玻璃纖維磨成粉末、再重製成固體。之後與nbt.STUDIO設計總監蕭光廷攜手,利用這些材料,製作成日常生活中會使用的物件。目前已推出包括用電路板內玻璃纖維提煉再造的壁磚「TILES」、印刷電路板製成的「re PCB橫式筆座」、LED顯示器內偏光膜做成的燈具「集光」、甚至也嘗試以廢輪胎的橡膠重塑成「一把膠椅」。與全新材料製作的產品相比毫不遜色,並陸續在米蘭家具展、巴黎設計師週(D’Days)等國際展會亮相,今年十月也於台北世界設計之都的《國際設計大展》中,呈列一系列用廢筆電堆疊的小山,並邀來古風小白屋等相關單位共同展出,示現一個完整的回收循環過程。
做一名回收的專業顧問
但不論這些產品多吸引人,畢竟也只能佔消費市場的少數。REnato lab真正希望的,是藉機拋磚引玉,邀請更多設計師和相關企業使用廢棄物為材料。為此,明年預計打造「材質資料庫」,包括線上和實體兩種管道,讓使用者清楚了解廢棄物可轉生為哪些材料,性質為何,又要去哪裡才能取得。不過,王家祥也提到,台灣以中小企業居多,和國外的體質不一樣,要做到完全整合並不容易。此外,更根本的,還是整體消費文化的轉型。如何從設計源頭,就採取例如以單一材料製作的方式,降低後續回收處理的難度。若輕微毀損,像國外有「iFixit」等網站,能在雲端訂購零件,寄到家中,網站上也有影片教導如何維修,讓物件快速回到被使用的狀態。這種全方面的考量,才是真正能遏止資源耗竭的關鍵。
儘管困難重重,但REnato lab還是努力替台灣種下希望的種子。畢竟這一切不能再等,世上資源有限,而關於回收再生,要走的路卻還很長。
INFO/REnato lab
Web/www.renato-lab.com
【完整內容請見《LaVie》2016年1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