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澳洲攝影師Paul Barbera作品常散見於時尚與居家型的生活雜誌,如《Elle Decor》、《Wallpaper*》、《Vogue Living》等,但最讓他感興趣的還是創作者工作與生活的地方,因此在過去20年內,他花了相當多的時間拍攝紀錄歐美藝術家們的工作室,在2011年集結成《Where They Create》一書,探索空間與創作者的關係。
在《Where They Create, Japan》書中,他前進日本探索了國際上對於日本設計和工作文化逐漸高漲的興趣,一共拍攝了32位日本當代設計、建築、時尚、藝術名家工作室,包含伊東豊雄、安藤忠雄、原研哉、隈研吾、森萬里子、吉岡德仁等一代巨匠,以及當代興起的Nendo佐藤大,讓人得以一窺這些形塑當代日本設計界特色的影響力人物,發想、創作、實踐其設計概念及精神的地方。
Paul Barbera對於拍攝對象選擇方式相當單純,只因為自己喜歡這些設計師的創作,或者是他認為對於設計具有啟發性的人物,就會去拍攝。相較於拍攝到美輪美奐的辦公室,Paul Barbera反而更期待捕捉辦公室的雜亂與忙碌,他相信,「亂哄哄正是工作室的魅力所在。」無論是堆到天花板的文件、看不到桌面的書桌或者所有莫名其妙的小東西,才能突顯出這些設計師不為人知的一面。
從這些影像中,我們可以看見安藤忠雄工作室中一片又一片的書牆;伊東豊雄辦公室裡意外地被一疊又一疊的合約文件掩埋,與其設計作品中的簡潔線條大不相同。而原研哉的辦公室就像是一整座收藏各式物件的博物館,每一件物件安排的位置都經由詳細擺放,呈現出自己最美的樣貌。藤本壯介根本沒有自己的辦公桌,通常都會在工作室穿梭於每個人的桌子旁。Nendo的佐藤大似乎習慣讓媒體拍攝工作室,所以辦公室呈現出排列整齊的樣貌。
相較於歐美創意工作者模糊工作與生活界限的習慣,日本大師們相對地刻意將辦公室作為純粹辦公的地方,另一方面,也可能由於空間和成本的限制,辦公室空間都甚是狹小,也缺少了社交與聚集的功能。跟著Paul Barbera走了一趟日本大師的辦公室之旅,你又有什麼想法呢?
Text / YaChen Chen
via / dezeen、Paul Barb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