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世紀,在巴黎聖丹尼修院院長蘇傑(Suger)的領導下,光線透過彩繪玻璃引入教堂,擺脫仿羅馬式建築碉堡般的厚重石牆與幽暗,使室內沐浴在奇幻光景,奠定哥德式教堂雛形;這樣對光線的實驗,反映在繪畫領域中,卡拉瓦喬和林布蘭持續以畫筆,探索著光影運用。光在西洋文化脈絡長年位居核心,直到工業革命後,光線走入塵世、逐漸普及,不再具有神密與啟示。二十世紀初,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後,光線與四度空間的探索首次成為藝術家的思考對象。今日,資訊、能源與光,仍廣泛為藝術創作者運用,彷若更加貼近大眾生活。
英國約克在今年底正式進入冬季之前,舉辦「Illuminating York Festival」活動,以光作為媒介展開一場夜間慶典,讓觀者透過藝術家的想像發掘城市的不同樣貌。約克的歷史建築透過與科技的結盟,串連起建築的過去與當下,提供遊客異於白晝的體驗。其中來自倫敦的 Jason Bruges 裝置團隊,將約克大教堂(York Minster )作為載體,上演精采萬分的光影藝術——《Light Masonry》。過去不曾在夜晚閃耀的教堂,被科技點亮了重複千年的黑暗。只是充盈教堂的不再是穿越彩繪玻璃的繽紛,而是退去彩度的光束,毫無溫度的光線似乎更貼近難以懷有信仰的科技年代。
Jason Bruges 團隊受到教堂建築反覆交錯的層層雕刻啟發,嘗試探索光線與肋拱、拱頂、觀者之間的關係。伴著管風琴的樂音,使置身其中的觀者以視覺及聽覺同時感知,不斷地予以神經系統一波波衝擊。觀者自步入教堂起,便參與著空間儀式。唯有二十世紀後,藝術與觀者之間的位置得以重新洗牌,藝術不再受限於人們單向的觀看,作品可以包圍觀者,或給予觀者被包圍的感受,就如同此時此地此刻,藝術家運用二十一世紀的科技構築了現代劇場,上演一場幻象般的演出。
面對建築的古老石造工藝致上敬意,同時感受光線暗示著無形的結構空間,沈浸在光影營造的氛圍,藉感官重塑對於空間的認識。光束順應建築結構延伸,以動態、世俗性的姿態游走其中;在原本結構上,浮顯為另一非物質層次。而建築本具的物質性並沒有消失,在光束編排下,交映成虛實幻象,空間邊界湮沒在深邃陰影。
科技日新月異所帶來的好處,是人們可以一種屬於自身時代的方式與過去展開對話,每當人類又往前進一步便伴隨著與過去搭起一座新的審視橋樑。Jason Bruges 降低了宗教性的介入,試著重新建立過去建築、藝術、現代社會以及科技之間的關聯,讓歷史依不同視角再度接軌延續。《Light Masonry》勢必讓人們再次造訪過去,或許可以略帶懷舊地面對目不暇給的奇異光景,一面迎接新世紀的到來。
Text / GREEN
Image Source:Jason Bruges & designboom & York Mix.
※本文由Polysh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