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我來說,重點不是出發去那裡旅行,而是出發。我是為旅行而旅行。最棒的事就是前進。」,蘇格蘭詩人、旅遊作家羅伯特.路易士.史蒂文森曾經這麼說道。
旅遊文學在近年非常盛行,背包客自助旅行、上山下海環遊世界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讓人可以透過作者一起感受異國文化生活。除了公路電影的熱血,La Vie精選6本書單,讓你一併品嘗在路途上尋找與探索的心境。以譯詩、攝影、及新作詩文重新詮釋經歷一路追尋之後,詩人眼中的詩人又是何種面貌?跟著作家帶你出發一探究竟!
你說,寮國到底有什麼?
距離村上的上一本旅行散文書已經有十年了,那些曾經閱讀《遠方的鼓聲》、《雨天炎天》的村上迷們這麼 多年間應該也走訪了不少地點。能夠因為村上偶間重讀自己的舊作、因而發現只有旅行當下寫出的東西才能那麼的真切,所以盼到這本收錄他走訪7國11地的紀行隨筆,對於書迷們來說應該也是一種溫馨的旅讀重逢。書名來自於村上最近一次前往寮國時,被越南人不解地詢問:「寮國到底有什麼?」到底有什麼呢?大概唯有出發一探究竟才能回答吧。
作者〡村上春樹
美國眾神
剛獲得假釋出獄的影子,不只得面對妻子與好友的離世,還莫名遇到一位雇用他當保鑣的老闆「星期三」,從此展開一趟光怪陸離的美國長征之旅。看似常見的公路電影開端,其實埋伏著以「神」為主角的奇幻設定,一場新神(電視神、公路神、網路神、信用卡神)與舊神(隨著新大陸移民而來的愛爾蘭精靈、印度的命運女神、埃及太陽神)的大戰一觸即發。 這本當代奇幻小說大師尼爾.蓋曼的代表作架構龐大,經歷重重改編難關後,也將於今年首度改編為大製作影集。
作者〡尼爾.蓋曼
旅行的異義:一趟揭開旅遊暗黑真相的環球之旅
旅行和觀光,幾乎總是正向名詞。但這世界上所有事都是一體兩面。透過曾任《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特派記者的伊莉莎白.貝克親赴威尼斯、杜拜、非洲尚比亞等十國四大洲的紀錄與訪談,深入直探「旅行觀光產業」對於社會公義、生態問題、文化侵略、經濟流動帶來的巨大影響。在我們嚮往旅行的意義時,也別漠視「旅行的異議」所揭示出的反面真相。
作者〡伊莉莎白.貝克
走向古道,來一場時空之旅
走訪山徑古道,感受的不只是自然山林風景,更可以是一趟探索尋訪台灣百年歷史的實境之旅。以9段台灣歷史故事為縱軸,在有40年登山資歷的作者領路下,重新尋訪翻越雪山山脈的噶瑪蘭之路、見證繁華掏金夢的金瓜石採金路、以及清代北台最後一條軍用道路的神祕過往,透過33條古道的故事及步行解說,揭開迷蹤裡的台灣歷史面紗。
作者〡黃福森
家離水邊那麼近
這是一本如水般細緻、溫潤的散文書寫。以充滿詩意及思考的語言,吳明益書寫著四年間步行過的地方,他說:「我嘗試寫出這些漂浮在水上、沉沒到水底、隨著水所流逝、以及化為雨水重新滲透進入土地的種種。那些坐在水邊所思考的時間、憂鬱、諸神、森林與石頭。」他曾經的溯溪、沿海步行與環湖觀察,探索著人類與自然間相互依伴的生活關係。這本書將能夠與你共享這些獨特的時刻與氛圍。
作者〡吳明益
尋找倉央嘉措
這條道路是一種追尋,用以追尋一位詩人的足跡。倉央嘉措是西藏歷史上的六世達賴喇嘛,也是一位跨越宗教、種族、時代的著名西藏詩人。隨著倉央嘉措的名聲愈加響亮,對知名香港詩人廖偉棠來說,倉央嘉措真實面貌與孕育他的藏族文化卻愈加讓人困惑,於是毅然決定循著倉央嘉措行跡所過的地方為據點動身尋訪,以譯詩、攝影、及新作詩文重新詮釋經歷一路追尋之後,詩人眼中的詩人又是何種面貌。
作者〡廖偉棠
Text / 方敘潔
Photo / 時報出版、二魚文化、八旗文化、行人出版社、木馬出版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La Vie》雜誌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