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間可以用「一塵不染」來形容的傳產工廠。
這是位於台南的嘉方實業,員工僅200人,卻已是全球十大內衣品牌的刺繡最大供應商。從美國維多利亞的秘密、英國Agent Provocateur、法國Aubade,到日本華歌爾與黛安芬,這些一套動輒逾新台幣8千元的頂級內衣,上頭華麗精緻的刺繡蕾絲,都出自這座小廠。
從毛毯、地墊起家:產業外移,中盤商一句話轉做內衣
很難想像的是,這間如今極其細緻、專攻貼身衣物的公司,早在37年前,竟是以毛毯和地墊起家,再一路由臂章、時裝與禮服花邊轉型為內衣刺繡。它如何由低價走到高價,由內銷轉向外銷?嘉方第二代、現任董事長陳勳毅坦言,這是逼不得已的結果:「產業在改變,你就是只能往更高端的地方去,但也可能正是轉型的好時機!」
時間倒轉回1970年代,正逢台灣紡織產業顛峰,高達9成的刺繡廠,都集中在台南。當時台南的兩大刺繡體系為新復興和東洋針織,陳勳毅父親、嘉方創辦人陳德雄大學畢業後即進入東洋,由總務課長、刺繡部主管做到副總經理,單一間工廠就有3千多名員工。產業前景好,再加上察覺東洋財務狀況不明,促使陳德雄在1980年另行創立嘉方,成為台南的第三間刺繡大廠。
到了1990年代,產業一夕巨變。勞力缺乏,促使傳產外移東南亞,就在這時,厚達織品董事長王紹聰找上門,向陳德雄提出大膽建議──轉型做內衣,切入高單價市場。當時人在美國,自國際管理研究所畢業的陳勳毅,也同步在紐約成立分公司,帶樣品四處拜訪品牌,1992年即打入維多利亞的秘密,比台灣同業提早10年經營歐美客戶。
二代接班拚轉舵:攻高價,技術、設計人力從頭改起
只是,成衣花邊刺繡與內衣刺繡,看來大同小異,差別究竟在哪裡?原來,從成衣到內衣刺繡的關鍵差異有二。首先是技術,過去成衣刺繡花邊用途是點綴衣服,必須醒目而有分量感,選用紗線較粗;如今的內衣刺繡是貼身穿著,最好輕薄到宛如無物,紗線自然變細。入行超過20年的研發課課長孫運華解釋,這代表機器的運算下針要更精準。
其次是設計。從成衣到內衣,可刺繡面積縮小為1/5以上,對設計團隊而言,如何在不更動原始理念的情況下表現創意,難度之高,無異於換個腦袋。陳勳毅將設計與業務部門各自拆成3組,分別負責美洲、歐洲與亞洲客戶,遇到海外展覽,就由同一組的設計與業務共同出席,雙方不僅能相互討論,還可全心鑽研自己負責的客戶與消費者。
技術與設計提升,也讓陳勳毅由供貨給中盤商,轉向能直接接觸品牌。2009年日本華歌爾委託的設計公司來台尋找刺繡廠,看中嘉方的設備與技術力,雙方展開合作。然中國與越南的低價刺繡進入市場之外,快時尚品牌崛起,導致成本較高的刺繡越來越少被使用。2015年更是台灣刺繡業者們的低谷,平均業績約滑落20%。
於是陳勳毅在2016年大膽投資上千萬元,成立自有時裝品牌「Le Brodé」,主打刺繡服飾,專攻40~60歲的高消費力市場。想做自有品牌的業者不計其數,卻多半都鎩羽而歸,難道不擔心?陳勳毅說,「趁不景氣時轉型,等到環境變好,就是我往上衝的時候了!」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周刊》。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