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領域百年工藝:王德傳X路易威登茶人的旅行硬箱
行李箱起家的精品品牌Louis Vutton與以中國千年茶文化為核心的王德傳茶莊,將百年製茶經驗與茶文化深耕底蘊,結合Louis Vutton百年製箱的工藝,共同創作「茶人的旅行硬箱」方形的Malle Nécessaire à thé Monogram」33件組,與圓型的Boîte Nécessaire à thé Version maroquinerie 11件組,為藝術性極高的杯盤器皿量身打造分隔層,十分精巧細緻,可說是兩大品牌的跨世紀合作!
王德傳茶莊第五代傳人──王俊欽以多年專研茶藝與茶道心得,為此次Louis Vutton茶人旅行硬箱擔任策劃,不僅隔層精緻,茶箱內的茶具結合傳統與創意,邀集臺灣各界職人復刻宋明以來「工夫泡」經典茶具,專屬訂製、手工打造品飲烏龍茶的極致美藝之作,此系列匠心獨具的王德傳茶人旅行硬箱工夫茶具,將於四月中於王德傳各門市限量問世。
工夫泡,中國茶席的靜心與修身
王俊欽先生專研茶藝多年,認為工夫泡是詮釋中國烏龍茶最好的泡茶方式。,「工夫茶」一詞起源自唐代,陸羽所著《茶經》內即有介紹十八道工夫茶的篇章,迄至明末清初發展臻於成熟,以在廣東潮州府(即現潮汕地區)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帶最為盛行。工夫兩字有多種涵義,一般做「費時」及「費工夫(精力)」解釋。自古茶人,由於比較講究沏茶、泡茶的方式,因此對操作手藝、茶具、品飲的要求都非常高,故稱這樣的行茶過程為「工夫泡」。
工夫茶有「四寶」,依次為「宜興紫砂壺、景德鎮若琛杯、楓溪砂銚、潮陽紅泥爐」,工夫茶的茶具一般比較小巧,以便控制泡茶的質素。最簡便的工夫茶茶具為一壺帶二到四個杯子,較講究的則有多至七、八種不同器具。要泡好茶,好水是關鍵,以龍眼炭、銀壺起火烹煮而成的水質甘甜,是沏好茶的第一工夫。工夫泡充滿各種茶道具,件件富含典故、巧思與趣味,這行禮如儀的行茶過程,王俊欽不僅視為為自己沏上一杯好茶必要的程序,更將它視為一種靜心與修身,每當心有煩躁,總能在這一步步起火、煮水、沏茶、出湯、品茗的過程中,找到一個讓自己安定的力量。
茶人旅行硬箱工藝師與作品
新生代陶藝家黃嘉男致力透過科學化的數據分析,讓胚土、釉藥與時間在彼此運作下,共創陶藝新氣象,本次特別以難度極高的柴燒工藝創作。本次以橫焰窯燒製,詮釋壺、茶海與杯三件柴燒作品,經過多次實驗,成果無論在成色、火痕佈局,甚至到細節處的結晶與開片,在在詮釋柴燒美藝之雀躍人心之作。
金屬雕塑家戴宏洋長年致力雕塑創作,平日亦嫻熟茶藝,本次與王德傳共創金屬爐、壺承、錫製茶托、竹製茶則與茶針等五件作品。在爐具和壺承上,都以不鏽鋼為媒材,透過熱燒後產生的仿舊質地,在作品上呈現如老石的肌理。強調簡單、靜心,不炫工藝技法,期待透過使用者的體驗,為作品塑造獨有的一方風景。
致力於透過舊物件、異材質進行毛筆藝術創作的臺灣製筆名家郭小小,為行茶優雅作嫁,郭小小捨棄繁複的細節拼組,以簡約風格執筆,他特別拿出收藏二十餘年的老香妃竹和軟硬適中的豬獾毛製筆。香妃竹具有獨特的紋理,如此佈局精彩的老件在市場上少見,製成的養壺筆筆桿各具特色,一字排開,儼如一幅地景足見巧思。
編輯整理 / Diane Tang
Photo / Eva Hung
via / 王德傳茶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