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時間邁進加上科技技術日漸成熟,在不久後的未來世界裡,人類是否會漸漸被AI人工智慧給取代呢?答案誰也說不準,然而我們或許能從探討近未來故事題材的作品中,試著去想像架構那未知的時空場景,像是在1989年漫畫家士郎正宗出版漫畫,爾後於1995年由日本導演押井守執導的同名動畫作品《攻殼機動隊》(Ghost in the Shell),靠著獨特犀利的視覺風格,加上富含哲理以及對生命探索的意涵,令不少忠實粉絲奉為近未來科幻作品的圭臬。
如今這部風靡全球的科幻鉅作,在歷經了20多個年頭及漫長籌拍後,終於在今年正式推出真人版電影,不過要如何在不破壞經典故事形象,又催出新火花,且看看製作團隊怎麼說吧!
洗白爭議 動畫版導演力挺史嘉蕾「完美選角」
這部由「黑寡婦」史嘉蕾喬韓森(Scarlett Johansso)擔綱主演的真人版電影,故事中主要追溯其扮演的少校-全世界第一個電子生化人的身世來源,儘管上映前因為「洗白」選角爭議鬧得沸沸揚揚,為此史嘉蕾解釋:「同時擁有人腦與機械義體的少校是個特別的存在,基本上少校可說是沒有身分的角色,加上我絕不會去扮演不同種族的人。」,她表示觀眾將隨著劇情發展,漸漸了解到少校身為全身義體改造生化人,其內心所面臨自我認同與思考存在意義的解答。
而製作1995年動畫版的導演押井守也不同意洗白論點,「少校是機械義體人,她的外表只是假定。『草薙素子』這個名字和她現有的身驅皆非她原有的身體與姓名,所以從來就沒有非要亞裔女演員來演出這項依據。」,對於史嘉蕾最終成為少校的扮演者,他掛保證說:「她無疑是最完美的選角」。
經典框架中賦予新意
《攻殼機動隊》早在2008年就被導演史蒂芬史匹伯(Steven Spielberg)和夢工廠買下真人電影版版權,然而一過就是8年,最終才找來曾執導《公主與狩獵者》的魯伯特山德斯(Rupert Sanders)出任導演一職,對於動畫版十分熟悉的他,一直皆對片中賦予未來世界的美學標準極為讚賞,「片中的視覺影像深植人心,也是我們在拍攝真人電影版時的最佳範本,我們並沒有重新想像並打造風格迥異的視覺影像,但是也沒有一個畫面一個畫面地拷貝原始版本。」。
籌拍期間他藉由一本110頁的圖像小說,向製片團隊解說他對於該怎麼拍攝這部電影的想法,他說:「我想要回歸到《攻殼機動隊》這部動漫系列作品的原創世界,原創漫畫中的視覺語言特別能夠勾起我的想像力,於是我就運用了許多原創漫畫中的圖像,拼湊成一個初步的故事。」。
導演和製作團隊非常清楚若只是單純地照本宣科顯然不是個好主意,因此導演山德斯企圖以原來動漫素材為基礎,建立一個規模和視野更龐大寬廣的世界,拍出一部氣勢磅礡的科幻動作鉅片,同時也忠於原著的主題和哲學觀,並且忠實保留並重現動畫片中的一些經典畫面,「我們保留了第一場戲中的藝妓機器人,也保留了垃圾車的橋段,以及一些阪華工業的內容。」,雖然片中有大量關於人性、科技以及本體論和二元論這些比較深奧的哲學課題,但整部電影基本上是透過一個平鋪直述的警匪片架構來描述一場發掘自我認同感以及存在意義的心路歷程。
同樣有分出任真人版電影監製的押井守導演,則大力讚賞山德斯不僅將這個故事拍成了屬於他的版本,更是《攻殼機動隊》系列作品中畫面拍得最美的一部作品,「魯伯特對於片中的構圖、色調和光線的呈現都非常講究,同樣身為導演,我相信每位導演最好都能夠按照自己的理念和想像拍電影,所以我也希望魯伯特也能做到這一點。史嘉蕾喬韓森飾演的少校更是遠遠地超乎我的想像。」。
《攻殼機動隊》精彩片段
Text / Wei Liu
Via / IGN、派拉蒙影業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