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IG(Bjarke Ingels Group)由丹麥建築師Bjarke Ingels於2005年成立,至今已囊括不少國際上的建築獎項。Bjarke Ingels曾就讀丹麥皇家藝術學院及巴塞隆納建築學院,在2001年之前任職於由知名荷蘭建築師Rem Koolhaas所主持的大都會建築事務所OMA將近3年的光景,2001年時與OMA的同事、出生於比利時的建築師Julien De Smedt共同創立PLOT建築師事務所,並於2004年參加第九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以位於挪威斯塔萬格(Stavanger,Norvegia)的音樂廳作品,獲得該屆雙年展特別獎,Bjarke Ingels在2005年另行成立BIG(Bjarke Ingels Group),BIG成立以來贏得不少國際競圖,並以創造獨特、不拘泥於既定風格的建築型態受到國際間的矚目。
▶比拚蘋果飛碟總部!BIG打造Google山景城新總部建築形象圖曝光
賦予城市居民嶄新生活體驗的開拓者
BIG完成於2008年的作品「山住宅」(Mountain Dwellings)曾獲得2008年世界建築節最佳住宅獎。這座位於丹麥哥本哈根的住宅作品,試圖在平坦的地表營造出類山坡型態的地景建築,透過逐層退縮的形式手法留設出戶外露台空間,並在部分立面以沖孔板為表面材,運用孔隙直徑大小的差異性,編排出大型的聖母峰圖騰,讓丹麥這個地形較為平緩的國度,創造出難得的視覺風景。
▶丹麥知名建築團隊BIG在台灣的第一個設計案即將坐落在依山傍水的花蓮!
普羅大眾的生活型態也成為BIG設計構想的起點,在他們為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丹麥館的設計提案裡,BIG創造出一個連續性的生活體驗路徑,自地表繞旋而上的環狀建築形體及垂直化的開放空間,成為可供人們徒步或騎乘自行車的悠閒生活體驗場,Bjarke Ingels曾提到這個構想是源自於哥本哈根和上海在城市生活史上擁有的共通點,即以自行車作為交通工具,並且兩邊皆為鄰海的城市等等,BIG並同時將原本設置於哥本哈根海港邊的小美人魚雕像搬移至上海世博會的丹麥館展出,再現人們對於安徒生童話的集體記憶。
BIG於2010年出版採用連環漫畫形式呈現的作品集《是即是多-漫畫建築進化論》(Yes is More- An Archicomic on Architectural Evolution),頗有和近代建築史裡的大師們對話的意味,內容包括BIG對於密斯.凡德羅(Ludwig Mies van der Rohe)、菲力普.強森(Philip Johnson)、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等大師在建築思維上的解讀,以及大篇幅闡述開創性構想的落實方式,這也令人想到大都會建築事務所(OMA)或知名建築團隊MVRDV經常採用圖文拼貼來呈現的城市觀察論述。BIG在書中,除了傳達圖像化思考與建築形變的過程,也提出對經濟、自然環境及城市發展的另類看法,著實讓我們見識到這個年輕建築團隊的衝勁與豐富的創造力。
▶2020杜拜世博競圖出爐!Foster+ Partners X BIG X Grimshaw三座展館齊綻放!
(2017/04/24更新) 紀錄片《BIG Time》預告
由丹麥建築師Bjarke Ingels領軍的BIG建築事務所,2005年成立以來不僅快速躋身世界建築巨擘之列,其設計更是遍布全球,然而耀眼輝煌的背後卻有不為人知的艱苦辛酸,究竟Bjarke Ingels是如何一次次將天馬行空的創意轉化成令人驚嘆的建築,或許能從將上映的紀錄片《BIG Time》得到解答!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La Vie》雜誌第1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