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循環經濟」成了被熱烈討論的話題,在資源即將耗竭的今天,如何藉由回收再利用的方式,維持生活品質,同時守護環境,成為現代人不能逃避的考驗。從國際現正最受矚目的再生貨櫃海上宿舍,到國內開始嘗試開拓電子廢棄物的第二春,我們看見更成熟的實踐手法,也對於永續的願景,抱有更多美好的想像。
科技寶島的難題:電子廢物
相較於紙類、塑膠、或近年島內逐漸關注的剩食議題,有一樣東西,長久以來被漠視,或不曉得該如何處理,那就是電子廢棄物(E-Waste)。再利用十分困難,每年新增量卻極度驚人,渴望節約資源、保護最愛的島嶼的我們,如何面對這個挑戰?
你上一次買筆電是什麼時候?把舊的電腦回收後,你知道它們如何被處理嗎?
這個問題,恐怕很多人難以回答。2016年五月,《華爾街日報》在一篇報導中盛讚台灣是「全球垃圾處理的天才」(The World’s Geniuses of Garbage Disposal),2015年締造全國平均55%的回收率,傲視其他國家。但事實上,回收不代表能再利用。垃圾被集中後,回收處理廠會取出可再使用的部份,剩下的一概予以銷毀或掩埋。
「我在中技社工作了17年,協助政府制訂環境政策,卻逐漸發現,有些事情無法藉由政策解決。例如你不能強迫業者使用回收物。」REnato lab創辦人王家祥說。
加工+設計,讓廢鐵變風格家具
因為工作的專業背景,讓王家祥更能看見台灣在3C產品回收上的困境。電子廢棄物最有利用價值的部份,是內含的錫、銅等金屬,處理廠取走後,剩下86%的殘骸,都會送去火化。所以儘管台灣筆電有高達五成的回收率,每年焚燒掉的量還是相當駭人。此外,隨著炫麗的筆電不斷推陳出新,產品生命週期變短,組成零件卻更複雜,也提高拆解、再使用上的難度。
為了改變這種情況,他創立REnato lab,希望透過設計,把循環經濟的概念中「回收→再利用」的這一環補齊。
雖以設計為處方籤,但嚴格來說,REnato lab並非一間設計工作室,而更像媒合的角色。先和國內知名的回收處理公司佳龍科技合作,利用它們閒置的生產線,進行一般處理廠無法完成的工作,例如將玻璃纖維磨成粉末、再重製成固體。之後與nbt.STUDIO設計總監蕭光廷攜手,利用這些材料,製作成日常生活中會使用的物件。
目前已推出包括用電路板內玻璃纖維提煉再造的壁磚「TILES」、印刷電路板製成的「re PCB橫式筆座」、LED顯示器內偏光膜做成的燈具「集光」、甚至也嘗試以廢輪胎的橡膠重塑成「一把膠椅」。與全新材料製作的產品相比毫不遜色,並陸續在米蘭家具展、巴黎設計師週(D’Days)等國際展會亮相,2016年十月也於台北世界設計之都的《國際設計大展》中,呈列一系列用廢筆電堆疊的小山,並邀來古風小白屋等相關單位共同展出,示現一個完整的回收循環過程。
做一名回收的專業顧問
但不論這些產品多吸引人,畢竟也只能佔消費市場的少數。REnato lab真正希望的,是藉機拋磚引玉,邀請更多設計師和相關企業使用廢棄物為材料。為此,今年預計打造「材質資料庫」,包括線上和實體兩種管道,讓使用者清楚了解廢棄物可轉生為哪些材料,性質為何,又要去哪裡才能取得。
不過,王家祥也提到,台灣以中小企業居多,和國外的體質不一樣,要做到完全整合並不容易。此外,更根本的,還是整體消費文化的轉型。如何從設計源頭,就採取例如以單一材料製作的方式,降低後續回收處理的難度。若輕微毀損,像國外有「iFixit」等網站,能在雲端訂購零件,寄到家中,網站上也有影片教導如何維修,讓物件快速回到被使用的狀態。這種全方面的考量,才是真正能遏止資源耗竭的關鍵。
儘管困難重重,但REnato lab還是努力替台灣種下希望的種子。畢竟這一切不能再等,世上資源有限,而關於回收再生,要走的路卻還很長。
文/歐陽辰柔、劉語柔
圖片提供/REnato lab
【完整內容請見《LaVie》2016年1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