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olin
圖片提供/HYUNDAI、HONDA、Mercedes-Benz、riversimple、TOYOTA
未來5年是汽車業發展的關鍵時刻,新能源車的走向將扮演決定性角色。包括TOYOTA、Mercedes-Benz兩大廠收成研發果實,勇於將氫燃料電池車率先投入大眾市場,這也等於宣告,新能源車種不再由純電動車一枝獨秀,車壇氫世代即將來臨。
談到新能源車就不能忽略TOYOTA,在局勢多變的汽車產業,他們不只創新而且異常勇敢,既是全世界第一家大量生產Hybrid的車廠,也是第一家對一般消費者販售氫燃料電池車的廠商。TOYOTA天不怕地不怕的拚勁從哪來?四月初上檔的日劇特別篇《領導者們2》可一窺究竟。該劇描述TOYOTA創業的故事,短短兩集,卻讓人看得熱血沸騰,主角總不時噙著淚水,以激動的語氣說著「創造夢想」、「打造世界第一的國產車」、「安全的汽車」、「創新的省油車」等理念,周遭人更為了「國產車的未來」,毫無保留地付出與支持,真是令人感動到飆淚。尤其激情過後再審視現實,不禁由衷讚嘆「真是了不起啊!」因為TOYOTA不只一次打敗歐美強敵,坐上全球銷售第一汽車集團寶座,在創新節能發展方面,他們更數度與TESLA互爭高下,以實際生產來證明氫燃料車的未來。
新能源車的探索之路
有別於傳統汽柴油燃料汽車,新能源車種意味著更節能、更環保。目前市面上新能源車發展,依普及度可分為「油電混和車」、「可插電充電的油電混和車」,以及現今熱門的「純電動車」,最後則是缺了話題加持、後勢看漲的「氫燃料電池車」。「油電混和車」動力來源是引擎加上馬達,不論是否為插電式,電池馬達基本上僅是輔助運行、減少油耗,相較於使用傳統燃料,是相對環保的交通工具。若要到達更高階的節能環保,「純電動車」是目前較佳的解決方案。但是就如我們所知,「純電動車」的核心在於蓄電池。為了餵飽這組電池,到外面超級充電站充到滿,最快要70-80分鐘,在家充電則要花上10小時,代表你不能隨心所欲地使用這輛車。此外,充飽電後的續航力平均大約400多公里(高階車款),雖然看起來不少,但加速快慢也會影響用電,出去玩的時候心裡總是有些不踏實。此外,礙於電池體積,純電動車通常比引擎車輛還重得多,這對操控來說沒有加到分(電動超跑等級除外)。最後,令人驚喜的是價格,與汽柴油同級純電動車的售價雖然還是偏高些,但已可以讓消費者接受。
舊能源的新未來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未來有可能取代純電動車的「氫燃料電池車」。氫氣燃料電池技術早在1960年代登陸月球任務中就已經開始運用,氫氧燃料電池顧名思義是以氫氣為燃料,它和氧氣經化學反應產生了電能,最終排放出來的就是水,環保性高。而燃料電池與一般蓄電池的差異在於燃料電池本身並不需要儲存電力,只要給它氫燃料,就會不斷產生電力。將之應用在車輛上有什麼好處呢?首先省下來的是時間,加滿氫氣大約只要3到5分鐘,簡直跟加油差不多。加滿氫平均至少可跑500公里甚至更長,這幾乎已經達到汽油引擎的使用標準。另一項特色是體重輕,無論是操控性、動力輸出模式,或是續航力都更接近我們熟悉的車輛,但以目前車價,仍高於一般傳統車輛,尚無法滿足大眾需求。
製造門檻高 氫燃料電池車難產
如果對於氫燃料車的描述只到上述為止,純電動車很難討到便宜,現階段的問題是,氫燃料的重點在於加氫站,但設置一座加氫站的成本超高,要價約傳統加油站的4倍,因此目前加氫站少得可憐。根據去年12月號的《台灣能源期刊》資料顯示,2016年全世界運轉中的加氫站只有214座,TOYOTA Mirai原產地日本政府更是傾全力發展氫燃料電池車,預計今年方能在境內達到100座加氫站目標。
除了配套之外,技術層次更是個問題,TESLA以及其他純電動車新興品牌,只要資金到位,就可以開記者會宣告:「我要開始製造電動車了。」但看在傳統車廠眼中,製造一輛電動車的工序和手機差不多簡單,大多組件都可模組化並輕鬆組裝,反觀製造燃料電池的門檻就高多了,比起純電動車,其製造內涵更接近一輛「車」,這也成為氫燃料電池車推進緩慢的另一個原因。
Mercedes-Benz靈巧的歐洲觀點
雖然此刻看來氫燃料車種周邊配套未臻完備,但汽車市場總是需要有新話題,更需要共同炒熱才有前景,因此繼TOYOTA Mirai即將突破3,000輛銷售之際,Mercedes-Benz也來推波助瀾,決心加入氫燃料電池車開發陣營。很難想像,Mercedes-Benz投入研發氫燃料充電車已經有幾十年了,終於預計在今年九月於法蘭克福車展與世人相見的GLC F-CELL,是全世界第一輛「可插電」的氫燃料電池車,因為車廠更貼心地替車子加了組可插電充電池,讓在駕駛真來不及趕到加氫站的時候,緊急充電延長行駛50公里(有點像備用油箱的概念)。這額外的聰明實用設計,展現了Mercedes-Benz一向穩扎穩打的作風,而且更貼近消費者需求,比起TOYOTA這個「純」氫燃料電池車擁護者更接近務實面。
TOYOTA進攻2020東京奧運選手通勤車
如同《領導者們2》情節,TOYOTA一向堅持要大膽地讓廣大消費者使用新品,因為他們認為只有讓末端消費者使用、聽取回饋,才是提升產品品質的最佳方式。因此即便TOYOTA並不是第一間生產氫燃料電池車的廠商,TOYOTA Mirai卻是全世界第一輛大量生產,並直接銷售給終端消費者的車款(其他車廠的產品則聚焦租賃市場),TOYOTA並發下宏願,要讓Mirai成為2020年東京奧運期間的選手通勤用車。除了TOYOTA在市場發聲之外,早在1980年代就開始研發「氫」動力技術的HONDA,也不甘示弱地推出續航力高達750公里的Clarity fuel cell車款。與Mirai相較,兩者外型皆具未來感,Mirai車頭部分極似LEXUS;HONDA車身看去則更低平流線,性能方面Clarity以174bph馬力領先。至於售價,Mirai報價5萬8千美元,那麼Clarity呢?抱歉,目前只能租賃,還未開放銷售。
這個戰場並非只有歐洲與日本車廠,韓國車近年來的進步有目共睹,其脫胎換骨的程度早已贏得歐美消費者的信賴。HYUNDAI於FCV技術研發亦不落人後,ix35 Fuel Cell以首款氫動力SUV之姿躍登車壇,還不斷刷新長距離測試挑戰紀錄,實在令人欽佩。
riversimple逐步邁向氫動力界的TESLA
與純電動車百家爭鳴的盛況相反,礙於技術門檻,少見小廠發展氫動力車。有一家位於英國的獨立車廠riversimple,也是世上唯一的氫動力獨立車廠,特別勇敢且有遠見,他們採募資方式(有三分之一的投資者是工程師,顯然他們的技術能力備受肯定),推出了輛名叫Rasa的產品,已經製造了20多輛測試車上路,預計2018年正式上線生產。前賽車手、riversimple的創辦人Hugo Spowers雖將Rasa定位為微型都會車,卻毫不吝嗇地找了FIAT前設計總監Chris Reitz來操刀,一登場便給予這台車一對鷗翼上掀車門,整體外觀現代卻透露著優雅內涵,尤其創辦人的「賽車手」潛在基因,更讓這輛小車的內裝充滿了戰鬥氣息。
Hugo Spowers毫無保留地開放研發設計數據,給所有想要進軍氫動力車的廠商使用。任何新興市場的開創者都必須要有此等遠見,只有越來越多廠商願意投入、炒熱這項產業,整個市場才有光明的未來,假使riversimple能順利發展,極有可能成為氫動力界的TESLA!
【完整內容請見《LaVie》2017年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