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台北電影獎入圍名單公布! 許瑋甯、舒淇爭影后

2017台北電影獎40部入選名單公布 百萬首獎獎落誰家

台北電影節近日公布2017台北電影獎入圍名單,在中山堂光復廳舉行的記者會上,台北電影節主席李屏賓在致詞時表示,今年台北電影獎有超過半數的入選者都是首次入選,完全達到了台北電影節創新和傳承的目的。他特別強調,台北電影節是屬於所有台灣電影人的平台,絕對會全力支持台灣電影,也希望大家共同參與今年的盛會,並預祝第19屆台北電影節順利成功。


 
「台北電影獎」共分為劇情長片、紀錄片、短片、動畫片四個類別,各類別選出至多10部的入選影片。每部入選作品都可角逐演員類與技術類等各獎項,亦具備角逐百萬首獎的資格,這也是台灣影壇金額最高的獎項。今年共有293件作品報名參賽,超過半數的導演是首次入選。

 

今年台北電影獎劇情長片入選作品戰況格外激烈,10部作品各擅勝場,難分高下。釜山影展費比西影評人獎得主《白蟻-慾望謎網》、威尼斯影展歐洲電影聯盟大獎最佳影片《再見瓦城》、入選鹿特丹影展大銀幕獎的《自畫像》,三強都經過國際影展洗禮,實力不容小覷,連帶拉抬吳慷仁、柯震東、吳可熙、張甯、林微弋等榮登演員獎項的候選人;雙料入選「國際新導演競賽」與「台北電影獎」的新星之作《大佛普拉斯》《強尼.凱克》也來勢洶洶,後勢看漲;票房與口碑不俗的《健忘村》與《目擊者》,有舒淇、王千源與許瑋甯、莊凱勛的演技助攻,也是奪獎大熱門;而2013年台北電影獎最佳導演詹京霖的新作《川流之島》在2016年電視金鐘獎鍍金,主演的尹馨也以本片獲得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女主角獎,今年將全力瞄準台北電影獎;而《德布西森林》有桂綸鎂、陸弈靜雙影后加持,《順雲》得到文化部優良電影劇本掛保證,在台北電影獎的放映也將是本片的世界首映! 

 

紀錄片入選名單則是題材多元,共有8位導演首次入選,展現台灣創作者寬廣的視角與觀察。包括今年最搶眼、拿下柏林影展泰迪熊獎最佳紀錄片的《日常對話》;透過一位灣生畫家的創作呈現二戰前後的台灣歷史、勇奪2016年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觀眾票選獎的《灣生畫家-立石鐵臣》;以及2015年憑《如歌的行板》揚威台北電影獎的陳懷恩導演,新作《曼菲》將在台北電影節世界首映。此外,還有以台灣黑熊為主題,展現一位女性動物學家與布農獵人深厚革命情誼的《黑熊森林》;藉由交友APP,切入當代男同志生命故事,描繪其對於愛的想像、追尋與實踐的《你找什麼?》;記錄第三勢力從政的運動光譜、討論人們對於建設的各種想像《建設未完成》;曾獲新北市紀錄片首獎,透過一位冤獄當事人的故事討論人性、信念的《徐自強的練習題》;關注重病、弱勢家庭的《媽媽和宗憲》;記錄風浪板選手張浩和澳洲籍教練搭擋追尋奧運夢的《逐風少年》;甫拿下金穗獎最佳實驗片獎的《MATA-影像之初》,從1871年蘇格蘭攝影師在台灣拍攝的一張獵人照片,重構時空,探討影像對島嶼的影響。
 

 

短片入選作品共有8位導演首次入選。經歷2016年坎城影展影評人週短片競賽洗禮的《阿尼》,導演鄒隆娜描繪菲律賓漁工被迫停泊的魔幻寓言;《迎向邊疆公路》則獲得2017年坎城電影基金會「學生短片競賽」入選肯定,敘述被迫搬遷以貨車為家的男子,與即將返回越南身無分文的移工女子所展開的公路之旅。同樣為學生作品,甫獲金穗獎肯定的《野潮》,粗曠低調的影像語言,帶出台灣鄉村青年無所事事的迷惘;《台北焦油》以黑白影像拍攝台北的大學生魯蛇百般聊賴、前途茫茫的無力生活。紀錄片導演蘇弘恩首部劇情短片《土地》以寧靜沉穩的鏡頭,觀照原住民不同世代的土地價值;《九降風》編劇蔡宗翰最新作品《愛在世界末日》後設核災之後的異變愛情,李千娜餵李鴻其吃蟑螂的一幕更是最詭異的浪漫。女性議題也受到新銳導演關注,《秘密基地》描述兩個國小女生在公園共築了秘密基地,但其中卻隱藏著更大的秘密;《亮亮與噴子》中少女帶著嬰兒東奔西走,不發一語表達不被世界理解的煩悶,女主角裸露屁股大膽演出!《紫色紐約》拍攝髮型師和爵士樂手跨越紐約與日本的異鄉生活情懷;張作驥導演的最新作品《鹹水雞的滋味》,以抽色風格及抽離的第三人稱旁白,拍攝受刑人監禁歲月的哀嘆與鄉愁。

 

動畫片入選作品同樣精銳盡出,共有8位導演首次入選。包含多次入選及獲獎的吳德淳導演以超現實奇談描述祖孫之情的《回神》,楊詠亘導演透過剪紙等媒材制作、拼湊出阿公的樣貌與記憶的《關於他的故事》,兩部作品在台北電影節的放映都將是世界首映! 除此之外,入選的還包括曾獲金馬獎最佳動畫的康進和導演創作佛教概念的動畫長片《阿雄與悉達多》;甫於金穗獎獲獎的《巴特》是結合捏麵工藝所創作出獨特而精緻的偶動畫;《然後呢》以黑白線條動畫述說僵化而制式的現代都市社會;《白色隧道》描述形同陌路的姊弟搭乘計程車探望母親的墳墓,車內瀰漫詭譎氣氛;《長島》劇情圍繞在不曾離開過燈塔的年邁看守人,卻渴望人群的矛盾與掙扎。剛拿下臺中國際動畫影展最佳動畫的《20》以簡單卻衝擊性的線條描繪人性;以及使用俐落手法敘述青少年探索價值觀的旅程之《基石》《牆》則透過街上老鼠的視角,描述其面對終日躲藏的困境,決定作出改變的故事。

 

今年台北電影獎入選評選過程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分為四組進行遴選,劇情片組遴選委員有:鴻鴻、張榮吉、詹正德;紀錄片組遴選委員有:林木材、林聖文、洪淳修;短片組遴選委員有:陳俊蓉、詹京霖、黃亞歷;動畫片組遴選委員有:紀柏舟、蘇文聖、劉耕名。第二階段遴選委員包括:鴻鴻、林木材、陳俊蓉、紀柏舟、沈可尚。

 

所有入選影片都將會在影展期間放映,並將由決選評審選出得獎名單,7月15日在中山堂舉行頒獎典禮

 

Text、Photo / 台北電影節 

宮﨑駿經典鉅作《風之谷》首登台灣大銀幕!同步推出全球唯一典藏預售電影套票

宮﨑駿經典鉅作《風之谷》首登台灣大銀幕!同步推出全球唯一典藏預售電影套票

日本動畫大師宮﨑駿的經典鉅作《風之谷》,將在3月6日首登全台大銀幕!片商也宣布和Pinkoi合作推出全球唯一的典藏預售電影套票,紀念票卡樣式有「娜烏西卡飛行員」及「究極的王蟲」兩款,另有早鳥禮「腐海植物的實驗室」,極具收藏價值,已於Pinkoi限量開賣。

《風之谷》首度登上台灣大銀幕

名列「影史百大動畫」的吉卜力神作《風之谷》,更是「吉卜力三巨頭」宮﨑駿、高畑勳、鈴木敏夫這三位日本動畫界巨擘「夢幻聯動」的合作起點。當初鈴木敏夫任職動漫雜誌《Animage》副總編輯,因採訪工作結識宮﨑駿、高畑勳,先是促成《風之谷》原作漫畫在雜誌上連載並大獲好評,又說服高畑勳擔任該片監製,讓宮﨑駿無後顧之憂全力衝刺《風之谷》動畫,電影上映後獨特的「腐海」設定敘事風格和深刻的環保哲學,獲得極高人氣及評價,使得吉卜力工作室在隔年1985年成立,陸續誕生同樣膾炙人口的《天空之城》、《龍貓》、《神隱少女》等吉卜力經典之作。

《風之谷》電影中公主娜烏西卡經常乘著噴氣式滑翔翼探險(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風之谷》電影中公主娜烏西卡經常乘著噴氣式滑翔翼探險。(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久石讓首度操刀宮﨑駿動畫配樂

宮﨑駿執導的動畫電影配樂向來由御用配樂大師久石讓操刀,而40年前慧眼識英雄的就是《風之谷》監製高畑勳,他起用當時還沒沒無聞、年僅30歲出頭的久石讓,兩人邊討論邊製作音樂,最終譜出適合這部磅礡作品的熾熱曲風,特別的是,原聲帶裡令人印象深刻的「啦啦啦」童聲,是由久石讓年僅4歲的愛女藤澤麻衣獻唱的〈娜烏西卡安魂曲〉,搭配藍衣使者降臨在金色原野的動人傳說畫面,引發不少觀眾共鳴感動落淚,蔚為經典。

《風之谷》電影中藍衣使者降臨在金色原野的動人傳說畫面,令不少觀眾感動落淚。(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風之谷》電影中藍衣使者降臨在金色原野的動人傳說畫面,令不少觀眾感動落淚。(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風之谷》描述自然資源受嚴重破壞、人類文明毀於一旦的戰後腐化世界,由於地表被劇毒腐海所覆蓋,人類只能在被汙染的大地及巨型昆蟲威脅下求生,唯有「風之谷」因海風吹拂而不受腐海之毒侵擾。擁有獨特溝通能力的風之谷公主娜烏西卡,經常乘著噴氣式滑翔翼到腐海探險,某天,多魯美奇亞帝國的運輸機墜毀於風之谷,上頭載著千年前毀滅世界的生化武器「巨神兵」,讓風之谷頓時捲入爭奪巨神兵的戰爭中,為了人類與世界的存亡,娜烏西卡必須挺身而出。

風之谷的公主娜烏西卡召集子民,對抗狂暴軍隊。(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風之谷的公主娜烏西卡召集子民,對抗狂暴軍隊。(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典藏預售電影套票限量開賣

而這部吉卜力經典動畫鉅作《風之谷》,即將在3月6日首度全台盛大上映,片商甲上娛樂和Pinkoi也合作推出全球唯一的典藏預售電影套票,內含2張電影交換券和2張限量復古紀念書卡「娜烏西卡飛行員款」及「究極的王蟲款」,售價760元,已在Pinkoi獨家開賣,2月17日前購買套票再加贈「腐海植物的實驗室」限量早鳥書卡1張,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風之谷》典藏電影套票樣式,場景精選「娜烏西卡飛行員款」及「究極的王蟲款」,另有早鳥禮「腐海植物的實驗室」。(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風之谷》典藏電影套票樣式,場景精選「娜烏西卡飛行員款」及「究極的王蟲款」,另有早鳥禮「腐海植物的實驗室」。(圖片提供:甲上娛樂)

資料提供|甲上娛樂、文字整理|Adela Cheng

延伸閱讀

RECOMMEND

年假片單提案!6位值得矚目的90後導演,看見新時代的影像語彙

年假片單提案!6位值得矚目的90後導演,看見新時代的影像語彙

提及最喜歡的導演,腦中浮現的名字有哪些?在耳熟能詳的大師外,其實已有不少導演在30代、甚至20代就嶄露頭角,早早攻略3大影展或奧斯卡。趁著年假空檔,循文解鎖6位1990年代出生的導演,看他們如何走出新時代的影像語彙。

奥山大史|橫跨電影與商業的影像全才

影壇常見身兼導演和編劇的「二刀流」,1996年出生的奥山大史,竟是導演、編劇、攝影、剪接的「四刀流」。大學畢業製作《與神同行的小孩》就一舉斬獲多個國際影展獎項,片中帶有奇幻色彩,讓男孩與一尊小小的「耶穌」對話,道出對信仰的困惑與憤怒。面對沉重主題和幽微心理,他下手輕巧,在這部不到50萬台幣的小製作裡,更清晰浮現其創作特質。之後,他在商業領域嶄露頭角,操刀愛馬仕、資生堂廣告,以及米津玄師為宮崎駿《蒼鷺與少年》寫的電影主題曲〈地球儀〉MV,也聯手哥哥攝影師奥山由之拍攝星野源的MV。

《與神同行的小孩》 (圖片提供:CATCHPLAY+)
《與神同行的小孩》 (圖片提供:CATCHPLAY+)

他也獲是枝裕和青睞,《舞伎家的料理人》原本選定奥山大史為攝影指導,但是枝在看過《與神同行的小孩》後,決定將奥山放入編導組。2024年他以第二部長片《我心裡的太陽》入圍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成為入選此項目最年輕的日本導演。電影以花式滑冰為主題,口吃的木訥男孩、想成為選手的女孩、藏有祕密的教練,沒有努力練習開花結果的王道劇情,而在碰觸孤寂後找到各自的「太陽」。滑冰場絕美的光影與運鏡,是童年學過花式溜冰的奥山,在現場邊滑邊拍而成。技能點滿的他,為作品賦予了更深的作者氣質,以及「只有他才能拍」的無可取代。

《我心裡的太陽》(圖片提供:光年映畫)
《我心裡的太陽》(圖片提供:光年映畫)

Pat Boonnitipat|寫下泰國奧斯卡新頁

2025奧斯卡甫公布國際電影15強,泰國以《金孫暴富攻略》躋身名單,這是泰國自1984年起報名奧斯卡後首度入選,寫下影史新頁的正是1990年生的導演帕特・波尼蒂帕特(Pat Boonnitipat)。他自朱拉隆功大學傳播藝術學院畢業後,曾擔任影集《荷爾蒙》攝影指導,也執導《模犯生》影集版。出生於泰國華裔家庭的他,《金孫爆富攻略》以潮州家庭為背景,敘述假意照顧癌末外婆只為繼承房產的孫子,在朝夕相處間有了變化。典型的設定、意料中的轉折,卻以不煽情的拍法,老老實實地打動人,證明套路並非問題,處理得宜才是關鍵。

《金孫爆富攻略》(圖片提供:CATCHPLAY+)
《金孫爆富攻略》(圖片提供:CATCHPLAY+)

Lukas Dhont|殘酷而溫柔的同性電影

首部長片《芭蕾少女夢》入選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奪下坎城新導演最高榮譽「金攝影機獎」,以及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酷兒金棕櫚獎;4年後第二部長片《親密》直闖坎城影展正式競賽,最終抱回評審團大獎,也獲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提名——這串閃耀的影展成績單, 來自1991年的比利時導演盧卡斯・東特 (Lukas Dhont)。身為男同性戀者,他的電影刻畫了人性在性向光譜上的流動與感受。《芭蕾少女夢》以跨性別舞者Nora Monsecour的真實故事為藍本,敘述15歲的主角拉娜,從小就知道自己錯置在男性身體裡,嚮往芭蕾舞的她進入名校學習,在這段準備進行變性手術的期間,她面對自己身體的變化,也面對著家人、同儕、社會的各種眼光。

《芭蕾少女夢》(圖片提供:CATCHPLAY+)
《芭蕾少女夢》(圖片提供:CATCHPLAY+)

首部作品即在國際影壇引起大量迴響,反造成盧卡斯內心慌亂, 一次偶然散步至小學時,想起童年因陰柔特質無法融入群眾,寫下了《親密》。故事敘述一起長大且無話不談的里奧和雷米,兩個男孩過於親密的互動引來班上同學側目,導致彼此漸行漸遠。兩部電影均將主角年齡設定在對情感尚處曖昧不明的狀態,他們的遭遇是殘酷的,但盧卡斯以美麗而溫柔的鏡頭,守護並陪伴著角色們向前走。

《親密》(圖片提供:A24)
《親密》(圖片提供:A24)

王湘聖|移民家庭的多重宇宙

2024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入圍名單,有2部來自台裔導演——江松長《金門》、王湘聖《奶奶跟外婆》。其中,1994年生的王湘聖畢業自南加州大學電影學院,還曾任職於Google創新實驗室。《奶奶跟外婆》為他在疫情期間,拍攝96歲奶奶易揚輝和86歲外婆張麗華的生活影像。她們從台灣移民美國後住在一起,片中又跳舞又運動,放屁也毫無顧忌,呈現凋零與生命力的一體兩面。王湘聖並非只拍紀錄片,首部劇情長片《弟弟》獲2024日舞影展美國劇情片觀眾票選獎、評審團特別獎最佳整體演出。故事聚焦13歲台裔美國男孩的成長故事,母親一角由影后陳沖飾演,交織出移民家庭的淚與笑。

《奶奶跟外婆》(圖片提供:Disney+)
《奶奶跟外婆》(圖片提供:Disney+)

Halfdan Ullmann Tøndel|柏格曼之孫驚艷出道

提及挪威電影,「奧斯陸三部曲」、《世界上最爛的人》導演尤沃金・提爾(Joachim Trier),無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中生代導演。至於新生代,甫以 《阿蒙怎麼了?》獲2024坎城影展金攝影機獎的哈夫丹・烏曼・滕德(Halfdan Ullmann Tøndel),絕對值得關注。這位出生於1990年的導演大有來頭,是電影大師柏格曼(Ingmar Bergman)和演員麗芙・烏曼(Liv Ullmann)的孫子。《阿蒙怎麼了?》從一起小學生之間的問題開始,校方找來雙方家長召開會議,真相始終不明。以學校為場景的電影相當「簡單」,卻能營造出觀影的不安氛圍,逐步撥開角色的複雜面向。

《阿蒙怎麼了?》(圖片提供:好威映象)
《阿蒙怎麼了?》(圖片提供:好威映象)

魏書鈞|為華語電影勇敢一回

從短片《延邊少年》到首部長片《野馬分鬃》,接下來的電影《永安鎮故事集》、《河邊的錯誤》,1991年出生的中國導演魏書鈞,4度出手就4度入圍坎城。雖並非正式競賽單元,但有此成績已足夠稱上「怪物級」。要認識這位導演,半自傳性質的《野馬分鬃》是絕佳入門,他稱這部片為「混沌大學生活中的一個小章節」。主角和自己一樣同為影視學院錄音系學生,片場經驗了得卻在學校與社會失意,蔑視世俗想桀驁不馴,卻只能開著老舊吉普車,和自己的傲氣一同報廢。

《野馬分鬃》(圖片提供:前景娛樂)
《野馬分鬃》(圖片提供:前景娛樂)

接下來他帶來《永安鎮故事集》,片名即是片中角色在拍的電影名,三段式手法呈現劇組來到永安鎮拍攝後發生的故事。歷經「太過直男」的處女作,這回他著墨多個女性角色,一幕女明星在車窗畫了一隻眼睛,眼眶下緣隨著濕氣凝結成水,一行淚潸然流下,成為刻畫女性心境的名場面。從《野馬分鬃》到《永安鎮故事集》,他電影裡的角色都在拍電影,前者角色總把「王家衛、洪尚秀、侯孝賢」等名導掛在嘴邊,後者則喊著「為了華語電影,咱們勇敢一回」。後設手法加上他獨特的詼諧,戲裡戲外互文的留白與聯想,是觀影的一大趣味。

《永安鎮故事集》(圖片提供:CATCHPLAY+)
《永安鎮故事集》(圖片提供:CATCHPLAY+)

延伸閱讀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