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客戶搞懂的企畫,就沒有價值了。」──增田社長。
在增田社長實施的商業策略中,存在著二元對立的矛盾經營元素,卻是相輔相成。不但在全國開設了一千四百間「TSUTAYA」連鎖店,還打造了「代官山 蔦屋書店」這獨一無二的店面。CCC一方面透過「T-CARD」蒐集大數據,藉由精密分析進行行銷,另一方面又以增田社長個人的直覺為準,陸續實踐了大型經營判斷策略。在「TSUTAYA」於政策上不斷精簡化、效率化的同時,「湘南T.SITE」與「蔦屋家電」對於編輯商品、編輯店面卻不惜投入大量人力。
對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矛盾呢?」這個問題,增田社長的回答是:「毫無矛盾。」因為乍看之下兩者雖是對立元素,但對於「創造顧客、創造市場」卻都是不可或缺的,畢竟「當人要瞭解一件事情時,不論直覺或理論,感覺或數據,兩者都很重要。」
究竟為什麼,矛盾的元素得以並存呢?
川島(《解謎蔦屋》作者,ifs未來研究所所長川島蓉子,以川島稱之):但在企業中,公司一定會要求要有數據的支持,或有理論做為基礎來說明,不是嗎?
增田(Culture Convenience Club株式會社董事長兼執行長增田宗昭,以增田稱之):是啊,這當然,數據與理論都很重要。
增田:在我剛創業的時候,曾經提過一個「多媒體文化便利商店」的企畫案,但沒有人支持我。我左思右想後,決定自己先開一間「TSUTAYA」。這麼做以後,有些看了企畫書、聽了說明,但在企畫階段不同意的人,因為有了實體店面能參考,便決定支持我了。
川島:但並不是任何人都有能力做出實體店面,即便真的有了實體店能參考,恐怕也會因為這個東西過去不存在,所以多數人還是無法理解。增田社長您是因為有本事,所以做得到,但若是我大概就沒辦法了。
增田:這樣啊,那我說說另一個方法好了,就是把企畫翻譯成對方聽得懂的語言來解釋。例如我在說明「TSUTAYA」時,會把它替換成錄影帶出租店、唱片出租行,用顧客理解的業內語言來闡述。
川島:也就是站在對方的立場,簡單易懂地解釋。
增田:更進一步說,其實還可以用呼嚨的。以讓對方聽懂為目的來呼嚨他。
川島:啊?呼嚨?這可不能裝作沒聽見(笑),請問該怎麼做呢?
增田:斬釘截鐵地告訴對方「會賺錢!」。我過去在九○年代,說要做「資訊流通革命」與「生活提案」時也一樣,對方根本聽不懂我在說什麼。即使我解釋了,最後也會以「你到底在說什麼啊?」做結。但我若改說「你投資我一億,我可以讓你賺三千萬」,對方就會表示有興趣,問我:「哦?該怎麼做?」
川島:這就是呼嚨嗎?
增田:不,其實我完全沒騙他。我又沒說謊,敢誇口說「會賺錢」,就是因為我自己真的相信會賺錢。什麼時候我會這麼做呢?如果我看對方,發現對方並不是能立刻聽懂我想法的人,就會跳過企畫的概念,先跟他談利潤。
川島:就像剛才提過的,「企畫」雖然在理解的範疇以外,但「錢」就在理解的範圍以內了。
增田:是的。將超越人理解範圍的事物,替換成理解範圍內的事物來說明,這叫作轉譯。不是說謊,而是以對方的視角,簡單明瞭地解釋清楚。這麼一來,自然會有人認為「聽起來會賺錢,那就做做看吧」。
Photo credit / DAIKANYAMA T-SITE
本節錄自La Vie出版書籍《解謎蔦屋》,更多蔦屋書店的創新經營之道,都請見《解謎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