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有走入單一鄉鎮的青年能帶來改變,逐漸在各地蓬勃發展的青創基地,匯聚來自各方年輕團隊所帶來的專業和創新,更兼具觀光功效,吸引大眾再一次踏入擁有獨特魅力的地方鄉鎮。
屏東青創聚落I/O Studio 陪你踏出未知的第一步
屏東青創聚落I/O 位在市中心,規劃時即納入提供民眾親子休閒的功能,以帶動人潮。而為鼓勵外流青年返鄉或有意創業者,縣政府在此之前先行推動一年的青年學院,透過課程輔導,建立交流平台和人脈連結;青創聚落則是創業者與現實接軌的中介,因此第一年不收租金。
屏東縣政府青年學院專案辦公室主任于宗永表示,「我們的用意是陪伴,讓年輕的創業團隊在這裡先累積面對失敗的經驗。」也希望進駐團隊能在一年內奠定基礎,移往外面展店,將空間轉給其他有意創業者使用。而co-working 的要求則連結起不同領域的創業團隊,一起打拼,從彼此的經驗中學習。
地址:屏東縣屏東市勝利路77號
浪花共同工作空間 一起來港都創業吧!
來自高雄市政府都發局的老屋活化計畫,經過一群年輕人的提案和重新整修後,化身共同工作及創業的空間。「浪花」沿用原址日治時期的舊店名,目前有三組創意團隊進駐,包含歐陸食材小舖、愛木記憶工坊、野Fun 食旅。他們用心考究空間的歷史,保留洗石子牆面外貌和陽台、中庭、木窗,以手作、料理、旅行為理念經營,不定期規劃活動如廚藝教學、美食講座、工坊體驗、手作野餐餐點等,吸引人們造訪。
高雄市都發局也期待更多有志創業的年輕人,循此方式,善用老屋活化計畫和市府的補助計畫,實踐創業夢。
地址:高雄市鼓山區鼓元街55、57號
邸 Tai Dang台東駐創
由台東新移民夫妻檔劉誥洋與陳怡萍於2015 年8 月成立,是台灣東部第一家共同工作空間。陳怡萍表示,最初是因為發現曼谷的一處co-working space,喜歡那種多元發展的感覺,加上兩人也正在找對外辦公室,過程中發現許多人都有類似需求,故決定在台東也成立一間。「很多在地人想創業,缺人脈但不缺空間,外地移居者則相反。」
因此,邸Tai Dang 不僅經營共同工作空間,也經常舉辦創業小聚,讓在地人和移居者可以互相分享資源與訊息,以及推動社區營造。目前正在進行的還包含了經濟部於東部的育成中心計畫,提供空間、導師陪伴制度、一系列講座和工作坊,打造台東最大的創業生態圈。
地址:台東市中興路二段200巷13號
Ho覓藝文實驗研究所 帶著遊子回鄉接地氣
由屏東子弟簡瑞鴻於2013 年時返鄉成立的多元空間,「Ho覓」取自台語的「好東西」,定調為藝文實驗研究所。一樓是共同工作空間和咖啡吧,二樓為展覽空間,還有一間不賣書的實驗書店,三樓為藝術創作空間,四樓是背包客棧。
Ho覓初成立時選擇在其它縣市發送文宣,呼喚在外打拼的遊子返鄉及回饋,並積極舉辦展覽、論壇、電影放映等活動,以及邀請倒立先生黃明正、「不老騎士」活動推手林依瑩、「多背1 公斤」發起人安豬等人來演講,為屏東人帶來不同的思維及想像。另一方面也透過以書換宿的活動,以及屏東鄉鎮特色大富翁遊戲等,吸引外地朋友來發掘在地風情。
地址:屏東市中山路58-3號
見域亭仔角 新竹草根藝文能量集散地
由見域工作室所成立的實體空間,定位接近共同工作空間和日本的案內所(提供導覽或資訊的場所)。見域工作室由清大學生聯手創立,有「看見一個地方」之意,成員有新竹弟子,也有外地前來讀書的人。
他們在新竹進行田野調查,了解當地居民的生活以及需求,並以在地議題為出發點,製作發行地方刊物《貢丸湯》。而「見域亭仔角」則是文化活動場地,位於新竹北門大街的兩層樓老屋,可供其他團體申請租借、舉辦活動,講座、工作坊、電影放映、展覽等形式不拘,但要以新竹相關的為主。
地址:新竹市北區北門街74號
能盛興工廠 古都舊廠內的新風華
能盛興工廠是追求理想者另類的家。由8 位年輕人集資租下台南市中心的一座廢棄鐵工廠,作為他們實踐對於環境、性別、食安、婚姻平權理念的基地。一樓是展覽空間以及販售小農作物的柑仔店,二樓是音樂表演空間和木工工作室,還有可供住宿的房間,並免費提供環保、工藝團體或個人在此舉辦活動、座談會或文宣擺放。
他們用親民的方式推動議題,每個月的第三個週末舉辦能盛興菜市仔,有小農的小攤位、髮型師義剪,還有背著吉他或非洲鼓走唱吶喊的年輕人。工廠裡不定期會有表演、展覽、電影放映,傍晚則有以小農食材製作而成晚餐,每人50 元就能一起享用佳餚。
地址:台南市中西區信義街46巷9號
Text / Stephie Chiu
Photo / 屏東青創聚落 I/O Studio、浪花共同工作空間、邸Tai Dang 台東駐創、Ho 覓藝文實驗研究所、見域亭仔角、能勝興工廠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La Vie》雜誌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