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建築師Bjarke Ingels的建築設計總讓人驚豔,儘管他的建築造型奇特且帶著令人會心一笑的童趣,但探究他的設計理念,不難發現他的建築皆圍繞永續性的主題,並且展現個人的生活哲理。由他領軍的BIG (Bjarke Ingels Group)建築事務所,自2005年成立以來也贏得不少國際建築大獎,並以創造獨特、不拘泥於既定風格的建築型態受到國際間的矚目。現在,就跟著來看看由BIG所打造,遍布全球的特色建築吧!
地底巨型博物館
離丹麥克隆堡不遠處的一窪造船塢,成為國家海洋博物館(Danish Maritime Museum)的落成地。BIG刻意選擇這處與海洋氣息貼近、充滿文化韻味的位址,保留原先造船塢的空間,在地平面之下的內側四周完成了博物館的建設。為了引導參觀者踏入這巨大又靜謐的場域,高三層樓的之字形步道從不同方向交錯延伸,讓民眾一方面能自由來去展場內各個區域,另一方面又能夠在漫步中,穿越玻璃立面的高牆,欣賞如雕塑般的展館內部、講堂及咖啡廳。
山形住宅建築
完成於2008年的丹麥「山住宅」(Mountain Dwellings),為BIG經典住宅建築VM House的第二代,並獲得世界建築節最佳住宅獎(2008)。BIG將11層樓高的量體透過逐層退縮的形式,試圖在平坦地表營造出類山坡型態的地景建築。將住宅設於立體停車場上方的手法,也為居住空間延攬寬闊美景、陽光和空氣。如梯田般的戶外露台空間,部分立面以沖孔板為表面材,運用孔隙直徑大小的差異性,編排出大型的聖母峰圖騰,讓丹麥這個地形較為平緩的國度,創造出難得的視覺風景。
校園的動感拋物線
丹麥Hellerup High School校園計畫打造一個大型的多功能空間,既不能太遠離校區,又不希望阻隔舊有建築彼此的視野。BIG於是向下發展設計,完成了一個深五公尺的地下體育場(Gammel Hellerup Gymnasium),成為此計畫優良的解決方案。屋頂靈感來自手球投出的拋物線,室內的混凝土弧型屋頂由彎曲的膠合層壓木材排列而成,四周嵌入窗戶,使日光能滲入地下。地上室外部分覆蓋橡木,師生可在微微起伏的木板上或白色鋼材長凳上休憩,夜晚LED燈亮起時,彷彿是多了幾個藝術裝置。
蛇型藝廊的幾何趣味
像一塊柔軟的布料,從一側拉開,自然落成美妙的曲線。身為2016年倫敦蛇形藝廊(Serpentine Pavilion)臨時展亭的負責建築事務所,BIG打造介於立牆與穴窟之間的白色裝置,以1,800個玻璃纖維製成的中空長方盒,堆疊出高達14公尺、類三角形的立體尖塔,走進內部,穿越外壁的光線將空間映照成介於藍灰之間,猶如踏入冰河。戶外景色隨位移在遮蔽和顯現之間變換,被讚譽為歷屆最優秀的展館之一,也獲得2017年Architizer A+ Awards熱門建築展亭類(Pavilions)獎項。
即將完成
垃圾焚化廠變身記
灰撲撲的垃圾焚化廠,化身成市民的大型滑雪場地!BIG再次轉變人們對公共建築的印象,將丹麥工業區重要地標Amager Resource Center的屋頂改建為滑雪斜坡,還有小型賽車和攀岩等極限運動場地,在今年冬天將為垃圾焚化廠迎來更多人氣!這個充滿娛樂性的建築,重新定義廢物處理議題和城市之間的關係,不僅改善垃圾焚化廠向來冰冷孤立的形象,也具體展現建築設計對全球碳排放量危機的回應,對BIG而言,是在一個建築內同時挑戰多項難題的設計案。
向戰爭歷史致敬
一座融合現代設計的丹麥地堡博物館Blåvand Bunker Museum,邀請人們感受曾經的戰爭歷史。為了保留二次大戰重要的軍事地堡Tirpitz遺址,BIG在地堡旁將四個獨立展館:地堡博物館、火藥博物館、歷史博物館和特別主題藝廊,以順應地形並圍繞中央廣場的方式呈現。這些空間的共同特徵是利用大量玻璃材質,塑造輕盈、通透的視覺效果,相對於地堡封閉黑暗的混凝土結構,博物館彷彿正以開放的胸襟直視沉重的歷史。預計於今年六月開放的Blåvand Bunker Museum,將為參觀者揭開戰爭的神秘面紗。
值得期待的設計新作
杜拜街上的高速車體
在杜拜,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號稱比高鐵更快的超高速列車Hyperloop將興建於哈里發塔(Burj Khalifa)旁,讓杜拜市到阿布達比市的車程由2小時縮短到12分鐘。負責超迴路站體Hyperloop One設計的BIG,認為減少旅客等待的不便是此項設計的重點。圓弧形站體將看不到候車區,因為頻繁的車次能立即載客。可容納六個人的車廂,每小時行駛速度高達1,100公里,車內座位還能因個人或團體搭乘而自由安排。Hyperloop One也將打破軌道列車的行駛規則,未來在杜拜的馬路上,將可隨時看到車廂停下載客!
Google智能辦公園區
Google的第一個綜合型辦公園區Google North Bayshore,將由BIG與英國設計團隊Heatherwick Studio共同設計,這也是BIG和Google合作的兩個案子之一。園區位在美國加州的山景區(Mountain View),作為Google校園的一部分,設計上將取代獨立的企業建築設計,並在大型停車場上,打造一個適合各種屬性、可彈性運用的智能空間。在這裡有多個平台組成,並以造景區分不同類型的工作場域,最多能容納3,000人。像圓頂教堂的半透明屋頂設計由太陽能板組成,能延攬充沛的自然光進入室內廣場。整體分為休息區、社交空間、媒體區和藝術裝置區,多元的空間組合呼應Google創新且靈活的企業形象。
不論是即將完成或是仍在藍圖上的作品們,BIG的建築魔法將再次揮灑在世界哪個角落,都會令全世界期待著!
Text / 陳岱華
Photo / Iwan Baan、Jens Lindhe、Johan Fowelin
圖片提供 / BIG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La Vie》雜誌2017年5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