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熱7月來臨,往海邊避暑是夏日首選。位於國境之南的屏東大鵬灣,近年發展為水上活動熱門場域,天氣愈熱,人潮愈多。
大鵬灣是台灣唯一單口囊狀潟湖,潟湖是由離岸沙洲與海水所圍成的水域,也被稱為內海。由於是單口潟湖,內外海的海水交換率較低,使得大鵬灣的水比海水還鹹。
大鵬灣面積達532公頃,乘坐遊湖船繞行一圈約30~40分鐘。地形優勢,終年有風無浪,適合從事風浪板與帆船等水上休閒活動。唯一的出海口設有鵬灣跨海大橋,是大鵬灣新地標。因應此處規劃為遊艇港的發展方向,成為全國唯一開啟式景觀橋。
民眾對大鵬灣的印象多半聯想到水上遊憩活動,但這裡更是適合推動生態旅遊的好去處。觀光局的42條推薦行程裡,大鵬灣也名列其中。
大鵬灣必玩點1 環灣自行車道 漁村、濕地盡收眼底
沿著大鵬灣外圍,有環灣自行車道,全長12公里,沿途可飽覽漁村風情、紅樹林生態、海景夕陽等。騎乘自行車絕對是新一代漫遊大鵬灣的最佳方式,連在地人也常來騎車運動。
想要來一趟知性行程,來大鵬灣同樣不會失望。這裡另一大特色就是豐富的濕地生態。與北部人熟知的淡水紅樹林做比較,淡水紅樹林僅有水筆仔單種樹種,而大鵬灣濕地能看到有水筆仔、海茄冬、欖李、紅海欖、紅茄苳共五種紅樹林樹種。
大鵬灣必玩點2 六座濕地公園 觀遍潟湖、外海物種
兩天一夜行程,可以從全園區六座濕地公園開始。自遊客中心出發,順時針環灣一圈,依序可達大潭濕地、右岸濕地、左岸濕地、崎峰濕地、紅樹林濕地。還有一座鵬村濕地,暫未開放遊客進入。
多數人在學生時代校外教學,普遍看過濕地,覺得濕地大同小異。但來到大鵬灣,可以明顯體會到自然濕地與人類生活間的互動關聯。東港地區有諸多養殖魚塭,早年水質不佳、淤積嚴重,鵬管處著手規劃將廢棄魚塭改為人工濕地,處理周圍養殖魚塭排放的廢汙水及周邊居民的生活汙水。因此,濕地不只對動物有益,還是人類的好朋友。
以崎峰濕地為例,有晴天淨化汙水、雨天滯洪功能,設有橋亭景觀區,除了看植物,更是賞鳥好地點。不消刻意搜尋,大小白鷺、夜鷺、高蹺鴴、紅冠水雞、小鷿鵜等,隨時會無預警地出現在遊客眼前,或從頭頂天際飛過,或停在樹根上歇息,或悠然於水面滑行。
到右岸濕地,則是水質淨化工法的模範樣板,可認識人工濕地須具備的沉澱池、過濾池、紅樹林草澤池、景觀生態池。這裡有一公里長的海茄冬水道和人工復育的大面積海茄苳樹林,形成寶貴的生物棲地。
大鵬灣的六座濕地公園,面積最大的是紅樹林濕地,占地13.5公頃。緊鄰鵬灣跨海大橋,屬於外海與潟湖交會區,擁有兩者生態資源,生物多樣性豐沛,台灣11種招潮蟹,在這裡能看到八種。
光是豐富濕地生態,就足以讓遊客在大鵬灣區漫遊一整天。這也符合此次推薦生態旅遊的重要特色,不必走馬看花趕行程,而是好好停留一地,化身為自然觀察員。喜歡動態活動者,則可選擇到青洲濱海遊憩區和濱灣公園,享受沙灘踏浪、騎乘沙灘車、水上摩托車、帆船遊灣等體驗與教學。傍晚還可欣賞跨灣大橋的夕陽美景。
周邊景點 一嘗鮪魚季重鎮的新鮮海味
所謂「生態」,其實不只有自然,包含人文、產業,都是生態的一環。想讓這趟旅程更豐富,值得前往鄰近的東港,感受地方味十足的漁業風情,認識在地產業特色。
第二天建議騎單車遊覽東港小鎮,逛逛延平老街。想體驗東港深具特色的百年漁業發展史,可前往漁港旁的拍賣市場逛逛。
東港黑鮪魚季,是全台知名的地方盛事,每年的「第一鮪」拍賣,就是在東港漁市場舉辦。今年4月底,東港第一鮪總重231.4公斤,以每公斤6800元、總價157萬元拍出,掀起今年鮪魚季第一波高潮。即便非拍賣期間,遊客仍可見到無數船隻停靠港邊,時時都有作業船隻靠港卸漁獲,亦有工人正在岸邊修補魚網、整理船舶工具,近身體驗漁業風情。
傳統東港居民從事漁業者眾,延伸出不少在地文化。像飯湯、雙糕潤,便是深具地方特色的美味小吃。早年漁民為了方便,一早帶著煮好的白飯出海,船上工作餓了,便將白飯加水、配上現場捕的漁獲煮湯,成為「飯湯」。用生糯米搗成的米漿,加上消暑的黑糖,製成「雙糕潤」,是便於漁民海上作業,兼顧飽足感又能解饞的點心。
一旁的東港漁港漁產品直銷中心,也稱華僑市場,以販售新鮮漁獲出名。占地近1500坪,有400多攤位,有著漁獲百貨公司等級的規模,又保留有傳統市場的人情味,是屏東最大的海鮮零售市場。在地人和外來客均會來此大肆採購,還有代客烹煮與美食區,是大啖鮮美生魚片的好機會,每位饕客必能獲得滿足。
藉著漁港、濕地、紅樹林的知性旅程,你也可以重新認識水生態。
Text / 遠見
Photo / 陳之俊